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作者】 孙湘秀子

【机构】 新疆和静县第九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好语文是保证学生有效进入其余科目的基础因素,也是帮助学生更好思考,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小学教育教学不断发展,如何使小学语文教学有质有效的提升等话题接连涌出,为语文课堂迎来了生机,同样也带来了挑战。现本文从农村角度出发,对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优良策略进行了简单论述,希望能从作文层面出发,帮助学生层层突破语文学习难关,有效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及其它相关元素,为后续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
  生活化教育是指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因为生活是学生赖以身存的地方,所以这种教学方式能给抽象、晦涩的语文知识带来一个接近学生认知水平的传导媒介,当将其引入课堂后,可以帮助降低教学难度,使语文教学先进化、科学化、高效化,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语文学习,促进学生整体语文学习水平、知识应用能力快速提升。只是,基于传统教学思想已延续了上千年,这种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很难一朝替换,对此教师要积极整合各种与教学有关的因素,先梳清作文教学本质和疑难重点,而后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将生活化元素全面而有效的渗透进课堂,渗透进学生的内心深处,给语文作文和语文教学带来支持与助力。
  一、教师的观念要生活化,帮助奠定生活化教学氛围和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也应当归还于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使知识学有所用。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人,要明确自身教育观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白铺设生活化教学基础和氛围的积极意义,而后对应实践,帮助学生深刻全面的感受生活化教学,接收和习惯生活化教学,并在生活化学习的影响下得到更好更优的学习成效。
  例如,进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篇《我的“自画像”》的写作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先为班级设置生活化相关氛围,如在班级墙上张贴一些生活类的名人名画,学生的集体照,生活照等等,并适当的与学生分析这些画的背景、特点、作用和价值等等,营造一种神秘感和厚重感,让学生产生关注和思考画像的意识和自主性,为接下来的生活化写作提供有力支持。教师也要对这单元文章及此习作需求进行整体性分析,要尽量将习作与单元内容进行链接,接着再仔细与学生讲述生活化的思考和写作方式,同时也要重视教学期间与学生的互动情况,互动效果,来使整节课都沁润在生活化的教学氛围里,如此不仅能切实达成生活化的教学目的,还能使学生作文有质量有效率。
  二、注重课堂的生活化事件引入,帮助学生实操实练
  既是生活化教学,那么就肯定离不了以生活日常为基的教学,对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惯常所见的情境中,明白何为生活化作文,清楚如何展开生活化作文写作,通过给学生实操实练的机会,推动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更优质的递进和发展。
  例如,进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篇《我的奇思妙想》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借助讲述生活故事,播放多媒体音视频,或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等方式展开作文教学,通过抚平课堂与生活的墙垣,将课堂融进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里,为思想和思维插上生活的翅膀,使作文印下自然、平和,流畅、真实的烙印,以此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据实写作、适时抒情的能力,使作文真正的接地气,有脉络,有灵魂。如可以在课堂上,先后为学生播放一则具有生活气息的音频和视频,先悦其听,后明其目,使其情感得到激发,思维得到发散,灵感受到启迪,进而实现与生活的深度共鸣,真正激发其生活化的写作意识和能力,为生活化作文教学获得切实的效果提供可能。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以现实生活美景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能力,让学生照着实景书写作文,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下领悟到生活化写作的技巧,感受到生活化写作的本质,帮助学生生活化写作认知和能力得到低阶到高阶的突破性转变。
  三、设置教学评价,给生活化作文教学带来更多推动
  评价是一项质量评估机制,亦是一项激励和完善机制。在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时,将评价介入其中,除了可以让教师清楚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也能激励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更进一步的投入学习和发展自身,可以为生活化语文写作教学带来更多推动,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进行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习作篇《有你,真好》的写作教学时,教师要在学生写作期间和写作完成之后,有效纳入评价,比如当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写作思维停滞时,要尽快走近学生,并展开沟通,找到学生写作问题根源,合理点评并科学引导,使学生思路再度活跃,积极性得到发掘,进而产生写作的自我主观能动意识,这不仅可以有效调动班级写作氛围,还能使学生的写作过程更正确正规。在作文写作完毕之后,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作文结果进行批改点评,比如书面性的分数批打、客观激励的文字评价或笑脸评价等等,或也可以将点评提进课堂,根据学生的结果一一反馈、引导、鼓励和认可,以让每个学生的写作都能得到实际收获,同样这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对学习,对自己产生自信。这样的评价模式,能够在学生心中深刻的种下学习要不断思考,只要尽力而为就会有所收获等美好念想,另也能让学生将语文作文和生活建立新的联系,改变其内心深刻认为的一切知识均来自于课堂和教师的狭隘观念,从而为作文教学带来更多的推力和有力的支持。
  结束语
  作文是提升整体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不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会使整个语文教学失去体系和灵魂。而众所周知,小学是学生学习意识、能力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段,此时创设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其各项能力得到灵活、高速的发展,同样也能够收获到比传统作文教学更好的效果,推动学生走向更加精彩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吕晓静.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探讨[J].中华少年,2016(21):2.
  [2]黄秀蓉.倾听生命的声音 感悟自然的美妙——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 2017(13):1.
  [3]王艳中.观察真实生活,寻找写作素材——开展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