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用好作业设计 提升思维能力

【作者】 赵飞飞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生整本书结构化阅读能力策略研究

  摘 要: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进行整本书名著阅读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意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同时提升学生整本书结构化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很值得探讨。用好作业设计,围绕结构化阅读开展作业设计应是不错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整本书;结构化阅读;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整本书名著阅读作业设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进行整本书名著阅读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意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同时提升学生整本书结构化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我想可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双减要求
  近年来,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政府推出了“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和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双减政策的出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主学习和兴趣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双减政策出台后,国家教育部门已对不同学龄段学生的作业布置有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作业设计时应对照不同年级的阅读时间及内容要求进行作业设计。
  二、落实名著阅读
  1.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选择阅读材料应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阅读水平和阅读目的等因素。经典名著、现代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与时代精神相符的现代诗歌、科幻小说等都可选择。但应注意选择具有积极向上价值观、思想深邃、艺术表现力强的作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水平。部编版语文教材上的名著阅读是必读篇目,语文书“思考探究”推荐的课外阅读是不错的选择,一些“平台优选”(如:2023年必读好书排行榜)也是极好选择。
  2.设定阅读目标
  设定阅读目标应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增加文学素养、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结构化思维能力等。同时,应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阅读水平,设置不同的阅读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有收获。阅读开始前,教师要有统领性。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间要有勾连,总目标和分目标间要有联系。设定阅读目标时就可把作业设计加进去,如让学生在阅读总目标下自己合理设计分期小目标(可以是月为单位,也可以是周为单位)。这样既能让学生有目标阅读,也培养了学生的结构化思维能力。
  3.固定阅读并讲求方法
  阅读时,应考虑阅读的时间和进度。可以制定每周或每月的阅读计划,规定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阅读任务。同时,应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确保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平衡。阅读过程中要根据整本书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变化适时变化阅读方法。如阅读大部头作品可以采取“分段阅读”,将长篇的阅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每次阅读时间不宜过长(20—60分钟为佳)。可以“精读+跳读”相结合,也可以“选择性阅读”,对于教材上的名著,“名著导读”中均有阅读方法推荐,值得使用。
  强化坚持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把作业设计为“时间打卡”,好操作、易执行,人人皆可完成。“打卡栏”中可创设阅读时间、具体内容(只填页码或段号,形式要简单)、阅读方法、阅读感受(可简略到一句话,也可以是赏析或质疑,简单为主)。
  除此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记录阅读中的重点、难点和感受。做阅读笔记是整本书阅读作业的重要环节,可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阅读笔记应涉及:作者、作品的基本信息;阅读中的重点、难点和精彩段落;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读后总结和评价。可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点评,也可用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最佳)的形式呈现。当然,还可形式多样,合理、新颖即可。
  4.注重阅读反馈
  阅读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累积,但阅读效果如何却需要媒介进行验证。通过阅读反馈,我们才能看出学生是否已经完成阅读目标,达到阅读要求。因此,阅读反馈的验证是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最重要的一环。
  在完成整本书阅读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引导学生就整本书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听取他人的意见,拓宽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还可以写阅读感想,帮助学生将阅读中的体验和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思考中,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阅读感想可以包括对作品的整体评价、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在想怎么写时就已经在运用结构化思维能力了。
  完成阅读习题,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阅读习题(最好能情境化、结构化),让学生完成,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能力的阅读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乐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如朗读比赛、故事演讲、阅读分享、思维导图竞赛等。
  三、改善作业设计
  (一)作业设计讲原则
  整本书名著阅读作业设计应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时间合理、形式多样,要能激趣,且有层次性。
  1.注重实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而非简单地记忆名著内容。
  2.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难度和内容的作业。
  3.激发兴趣:应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作业设计讲方法
  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构建学生整本书阅读结构化思维能力为主。
  1.设计总问题与总任务
  教师需要根据阅读目标和主题,设计总问题和总任务。这些问题和任务应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纲领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任务完成后能对阅读对象形成结构化知识建构。
  2.引导学生阅读与思考
  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和激发兴趣等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形成知识归类与搭桥,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
  3.注重作业形式
  作业设计可以多样化。如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拓宽视野,增强体验。“名著推荐会”“思维导图比赛”“专题讨论”“思辨性讨论”“读书卡分享”“手抄报展评”“读书感悟分享”等都是不错的作业设计。
  4.评价反馈要及时
  完成名著阅读作业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和反馈。评价应注重学生的阅读效果和思维能力,要及时指导。教师评、学生互评、家长评阅都可以促进学生提升阅读体验。赛制评比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学生重视阅读。
  5.注重跨学科联系
  阅读不仅是语言的学习,也是跨学科的链接。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理解能力。如,将名著阅读与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相结合,可增加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思维深度,达到更高层次的结构化思维架构,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作业设计讲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整本书名著阅读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
  1.作业设计的多元化与个性化
  作业设计应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避免千篇一律。如,可设置一些拓展性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思考和回答;或让学生分组完成,培养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多种形式的作业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其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2.作业设计的实践与反馈
  实践是检验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在布置整本书名著阅读作业后,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完成,同时加强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反馈。反馈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也可以是线上的、线下的,帮助学生理解作业要求,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
  双减背景下如何运用整本书名著阅读作业设计来提升学生结构化思维能力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阅读需求和成长需要。
  参考文献:
  [1]方建兰,汪潮.“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设计趋势[J].语文建设,2021(11):102-1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