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巴伊麦·阿卜拉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历史教学工具。在本文,笔者就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一些初步思考。思维导图以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课堂;思维导图;策略探讨
  思维导图是教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加深记忆效果的教学方法之一,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随着教学理念的变化和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其效果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故而在各类型、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教师的目标与评价等都以学生的成绩为基础,这直接导致教学以传统应试方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就能够克服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缺点,为学生展示完整的历史学习思路,协助教师打破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
  一、利用思维导图,建立历史学习目标
  构建高质量的初中历史课堂,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的追求。要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师要在教学设计环节明确教学目标,更要让初中学生了解他们的历史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目标是重要的指引。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知识探究和融合上,朝着目标前进。很多初中学生因为没有明确的历史学习目标,没有课堂学习紧张感,就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致使历史课堂死气沉沉。利用思维导图制定历史学习目标,先锁定学习内容的关键词,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历史学习目标,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引导预习,帮助学生了解框架
  课前预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以往的历史课程预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只浏览课本,根本不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不能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那么,历史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搭建知识框架,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完善知识体系,还可以在深入思考中发现学习难点,集中精力在课堂上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如教师在设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节课的预习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唐朝初期的课程知识的过程中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就能够在预习唐太宗、武则天等人的政治成就等知识时,客观地评价人物,还可以整理出唐朝初年政治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了解唐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三、对知识进行梳理、组织与归类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若是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那不仅会得到事倍功半的结果,还会大量消耗学生的精力和对学习历史的热情,反而得不偿失。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试着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堂中,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框架后,再将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组织和归类,帮助学生减轻负担。例如,在讲解近代史的侵略和反抗事件时,教师要融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内容分为两个方向,之后再进行有条理的学习:可以将侵略事件和反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再列出每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终补充一些这些事件中较为重要的细节。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将刻板的知识体系转化为一帧帧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立体空间的思维能力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四、督促学生完善自我,完善思维导图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学生在完成自己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需要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且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和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并加以纠正,完善思维导图。教师在评价时,要明确提出修改的方向,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具体需要修改的内容。完善思维导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思维导图的实际使用质量,而在完善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对内容的修改,保证内容的合理性,而不是大范围修改图形和颜色。例如“美国内战”思维导图的完善中,其修改应从关键词“内战”着手,逐渐将知识点延伸到内战发生的原因、影响等方面,且学生对各级知识点下所延伸的小知识点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完整、表达是否简单明了等,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改,既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又能够有效完善思维导图。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并且能够掌握知识,可以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并达到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和素养的目的。
  五、督促学生完善自我,完善思维导图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学生在完成自己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需要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且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和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并加以纠正,完善思维导图。教师在评价时,要明确提出修改的方向,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具体需要修改的内容。完善思维导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思维导图的实际使用质量,而在完善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对内容的修改,保证内容的合理性,而不是大范围修改图形和颜色。
  六、巩固复习,强化重点知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将思维导图用于学生历史复习中,可以有规律地强化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历史知识点较为烦琐复杂,所以,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对历史知识进行复习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时,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更好地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和运用。传统的历史复习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缺少自制力难以进行历史知识复习,在复习中,只是粗略地把教材知识点进行浏览和观看,无法形成明确的记忆,不能合理地运用。所以,在学生历史知识点复习时教师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加深和巩固。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可以对初中历史课堂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时空观;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授课,找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促进课堂的高效进行,也促进学生学习的稳定进步,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推广使用,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的科目,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张言.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5).
  [2]张小玲.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初中历史知识为例[J].考试周刊,2020(7):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