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产出导向法” 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作者】 王宜滋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用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然而,承载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却面临着一些“难以言说”的困境。本文以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为目的,尝试将文秋芳教授为代表提出的产出导向法运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以文本为重要媒介,通过创设实际情景下说、读、写的互动,激发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语言产出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产出导向法”;英语阅读课
  一、引言
  2017年版新课标倡导英语学习活动观,让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产出导向法以及其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关系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 POA)是以文秋芳教授为代表的外语教育家们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的探索与尝试。该理论体系包括三个部分,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教学理念包含三大基本原则,即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学习中心说”主张教学活动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以“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用一体说”提出以课文为手段来帮助学生用英语完进行输出。“产出”(production)比“输出(output)的内涵更为丰富,既突出产出过程(producing),又强调产出结果(product)。“全人教育说”强调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目标,教师可通过选择话题、提供输入和设计教学活动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该理论体系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格局,强调从教课文转变为教学生用英语做事,判断教学效果的标准是学生能否用课堂所学完成产出任务。 
  产出导向法有助于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首先,阅读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即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利用文本进行产出。其次,为互动教学创造条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增加了“说”“写”的课堂活动必然会逐渐摆脱以“读”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第三,阅读中的文本被充分利用,教师需要对文本的进行二次“处理”,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另外,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建立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学生阅读后的产出能力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对“产出导向法”阅读教学的认可度及建议
  为调查在教师进行“产出导向法”阅读教学后,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直观感受,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分析。
  问题1至3“课堂上师生相处融洽并且尊重学生意见”“你很喜欢上英语阅读课”“你喜欢阅读课堂上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涉及到学生对教师阅读教学模式的喜欢程度。通过回收问卷及统计发现,完全同意及同意的比例总和分别为94.3%,92.5%及96.8%,可见学生喜欢这种上课模式。
  问题4至5“你比较喜欢阅读课上老师对阅读材料的处理”“阅读前老师针对整篇阅读文章进行任务设置帮助你理解了文本”,针对这两个问题,92.3%的同学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对文本的处理;95%的同学感受到了带着明确任务阅读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对深层理解有帮助。
  关于教学活动满意度的问题6至9题,“你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保证大部分学生参与其中”“阅读课堂上开展的教学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针对这三个问题,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占90.4%,认为教学活动能让大部分同学参加的占91.5%,93.4%的同学认为教学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关于教师课堂设计的任务(10-11小题),9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设计的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94.2% 的同学认为老师通过完成阅读后的任务做到了学以致用。
  第12-15小题93.5%的同学同意或完全同意“经过产出导向法的阅读训练,他们对要阅读的文章产生了兴趣”;87.6% 的同学“课堂回答问题时,你不再是照搬课本就能够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观点”;89.8% 的同学“面对阅读文章,你不再是被动接受的状态了,不会只关注考试要记的语言点和语法现象”而93.1%的同学认为“你喜欢阅读课上老师鼓励你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享受分享的快乐”。
  第16小题,请同学们写下自己对教师这种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学生的回答重点凸显了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过去阅读方式的反思,认为曾经的英语阅读课上,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语言现象和知识点,以为上课重点就是听考点,至于运用所读内容一直都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而且似乎从小学到初中的英语学习中,老师也只是在让他们模仿并重复性地操练固定句型结构,没能放开他们的手脚鼓励他们去大胆创造发挥。二是学生希望能有更多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舞台用英语去做事和思考。
  四、结论、启示及建议
  通过对比实验教学,笔者发现英语活动观下的“产出导向法”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实验之初对照班和实验班的阅读成绩比对并无明显差异,但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验后,采取了新的阅读教学模式的班级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班级,这说明“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的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成绩,尤其是面对中等偏难的阅读题目时,实验班学生表现出的得分率及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同时,实验班学生对“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阅读的认可度较高。在未进行“产出导向法”阅读教学前,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开口,只是英语阅读课上的看客。当他们消极地出现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批判性思维这种高阶能力和素养更是无从谈起。但在实验班,学生喜欢上阅读课并认可阅读活动能够为自己之后的口头或书面的课堂表现提供帮助,面对阅读文本态度积极,敢于勇敢地使用英语去表达和分享,体验到了语言学习的快乐,并逐步成为问题解决者。
  在高中英语课堂鼓励学生用英语有兴趣有激情地做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融入文本、细读深读文本,作为授课教师,老师需要舍得在教学设计上花费时间,针对每一单元的文本,教师自己首先要精读、细读,寻找能够调动学生阅读情绪和阅读兴趣的话题,设计和阅读内容最匹配的任务,让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习得;有时还需要填充额外的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感悟真正的语言环境和任务。教师需要牢记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并将这种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刻意为之直到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英语语言。在读前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入话题并引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在读中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搭建阶梯,给学生足够的支撑帮助他们实现最后的任务产出;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的语言输出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将语言输入和输出,文本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同时需要再次强调“产出导向法”在阅读实施中的重重之中就是当学生随着老师进入阅读课堂后,教师应当侧重给学生搭建阅读成果展示的舞台,这时教师要耐心,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和展示时间,同时展示绝不能流于形式,除了请主动要求展示的小组外,还要坚持依次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要让学生觉得这是每个人的任务和挑战,当学生展示时,教师自己要注意聆听,还要培养班里所有同学成为优秀的倾听者,告诉学生们他们在做的事是抛“玉”引玉,长此以往,这有助于提高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敢于进用英语进行表达和演绎的自信心,克服二语习得时的语言及情感障碍,同时也能够照顾到性格可能腼腆的学生,调动全班同学在阅读课上畅所欲言的积极性。此外,教师需要认真琢磨如何对学生的产出给出专业、科学及有意义和价值的评价,进而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中国外语教育,2015(4):547.
  [6]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外研之声,2014(2):10-12
  [7]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8-211
  [8]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
  [9]葛炳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