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依托“1+X”群文阅读 绽放国学之魅力
【作者】 肖 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基于统编课本的中国古诗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摘 要:“1+X”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在近几年得到了教育领域的充分认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视野,从宏观的角度帮助学生感悟精读文章的情感和核心内涵,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爱好。针对于统编课本中国古诗词全文阅读的教学,教师需要选择符合其编排方法的群文阅读模式,利用“1+X”多办法帮助学生品读中国古诗词中的国学精髓,从而领悟其中魅力。
关键词:“1+X”群文阅读;国学之魅力;统编课本;中国古诗;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对策
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三位一体”的编排方式,该编排方式能够在教学的开展中极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1+x”群文阅读则是通过围绕一篇精读课文,开展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的组合阅读。因此,“1+x”群文阅读模式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从宏观的层面上感触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因此,针对于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阅读,“1+x”群文阅读模式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能够促进学生感悟诗中的情感,具有非常良好的阅读效用。
一、“1+X”古诗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针对于统编版语文教材而言,所谓的1是指教师重点教学演讲的部分,在古诗篇章当中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也是应试考题古诗填空内容的由来。教师通过讲解一篇精读课文的重点核心,帮助学生把握住该文章的大意,并引入阅读课文和课外阅读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参考,一方面有效提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又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拓展,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学生通过对精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以及课外阅读课文的阅读,就能够引发良好的情感交互效果,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到精读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基于统编课本的中国古诗“1+X”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中国古诗“1+x”群文阅读的实施,其底层逻辑就是通过多篇文章的组合帮助读者获得更为丰富的阅读信息,通过情感的共通性加深读者的感触。
(一)做好群文组合的工作
通过统编课本可知,教材中主要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这就形成了基础的群文模式,在中国古诗“1+x”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古诗词的全文组合工作,只有将同类型的古诗进行全文组合才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为读者营造出,来自于情感或是来自于意境的国学魅力。通过古诗分类可知,今天古诗文全文阅读可将其分为5类,分别为作者类,意象类,情感类,主题类和手法类五大类[1]。因此,教师就需要做好全文组合的工作,确保在“1+x”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引入的课外阅读诗文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是一类的,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营造诗情与意境的感悟空间。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可以和《一剪梅》,《鹧鸪天》《声声慢》和《武陵春》等词进行全文组合,让学生充分从诗中的意境和意象中感悟到李清照的流离之苦和思念之情。
(二)做好求同比异的工作
通过群文阅读将诗词分为5类可知,中国古诗“1+x”群文阅读教学的组合都是以同类型诗词进行开展的,然而,要想能够让读者更为清晰的感悟到诗词中的内涵与博学,在进行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一篇不同类型的古诗进行全文对比,这样更能够提高读者的主动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增强读者对精读古诗的感悟和理解。因此,该方式可以延展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外阅读+对比阅读[2]。例如:《古代诗歌五首》以开展群文阅读,将《登幽州台歌》列为精读课文,《望岳》和《登飞来峰》列为略读课文,引入《山行》作为课外阅读,而在此基础上,以《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作为对比阅读进行组合,读者通过阅读前四首诗,可以通过四位作者的人生背景和古诗中的意象意境组合,清楚的敢知道精读课文《登幽州台歌》中作者的心境,通过登临之地的情景交汇渲染内心,以此实现精神上的感触。而后两首诗,作者的思想情感方向更多在于因花思哲的方向[3],与前四首在写作类别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作者通过这样的全文组合阅读,不能够更加敬畏分明的感受到精读课文之中的思想情感,利用对比加深读者对精读课文的感悟。
中国古诗是国学的代表,通过恒定的字数和结构包罗了万千的人间事物和思想情感。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1+X”阅读能够帮助读者更为深刻的感悟诗中的情与境,通过心灵共鸣感知国学的魅力。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基于统编课本的中国古诗的“1+X”群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希望能够为古诗阅读教学领域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玉.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度阅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1+X”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20(17):43-46.
[2]张宗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5):21-23.
[3]方东流,王雁玲,黄利梅.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浅谈“1”的定位和“X”的功能[J].教育科学论坛,2018(13):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