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分析
【作者】 亚库普·麦麦提阿卜杜拉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镇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力量,而学校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基地。初中阶段承上启下,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在重视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学校更要努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初中班主任就要依据班级学生的心理情况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和重组,并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从情感上和心理上让学生信任自己,使其自觉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以此充分发挥出班主任的管理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维持班级管理秩序,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初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并且心理承受能力和自制力等都正在发展,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上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影响其心理发展,产生叛逆心理。班主任工作特殊的地方就是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正确评价学生和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将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处于心理塑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素养是保证其积极成长的关键。初中生的思维情绪复杂多变,若一些负面情绪长期无法得到排解,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初中班主任平时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密切,所以对学生成长、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等方面的了解也最为全面,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对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效果明显。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增强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同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沟通
每个初中学生的出生地域和家庭状况都是不相同的,班主任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可以进行对每个家长的谈话,班主任如果能对每个学生都能有着充足的了解,那么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就能得到很快解决,假如有些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的发生,初中班主任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协商,不能用隐瞒的形式来防止这件事情的发生,这样,也会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在沟通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以保密的形式存在,不能因为家长的问题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自尊情况,大部分学生对秘密熟知的状态都是极度厌恶的,怕出现周围人的有色眼光对待,初中班主任在学生出现任何问题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情绪进程,其中有部分学生对家长的交往是存在问题的,很多时候都不愿意让家长知道自己心理问题的过程,班主任要积极打开学生的心理和思维,要让学生主动的和家长说明心理问题的产生,教师不能忽视家长在心理问题中的关键作用,其中,在遇到一些学生心理问题非常严重的时候,可以和家长进行协商,利用在医院或者在家修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改善环境,学生在新环境下就会有不一样的心理状态,在修养的氛围中,学生也能够逐渐找回原先身体的状况。
三、借助主题班会,形成积极的外在心理环境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是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基础的、常见的并有效的一种心理辅导活动方式。主题班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结合当前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热点而不断拓宽选题。如挫折心理、考试心理以及网络心理等选题,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在主题班会中,适当穿插心理相声、心理诗朗诵等文学艺术形式,加强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并使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绝对主角。随后班主任需要借助主题班会的契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结合,打造强有力的心理健康班级制度。强制的规章制度是班级心理健康建设朝正面融洽前进的保障。同时建设良好的教室环境,如班级黑板报、图书角等教室内外环境。教室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室内的物质环境要起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的作用。
四、厘清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教育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工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正确区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教育,并足够关注与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班主任对当前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这样既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还能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尽可能避免或消除因为成绩悬殊问题给学生带来负担而造成心理压力。其次,班主任不能只凭学生的学习成绩认定学生是否有心理问题,而要及时、准确地掌握班级中每名学生的心理动态,合理运用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后,班主任应该注重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学习教育过程中,正视自身在学生全面成长道路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来开展教学工作,避免因为自身的区别对待、处理问题不当等行为而给学生带来心理困扰。
五、积极创建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
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于初中班级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管理路径选择,让自我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流。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有一部分因素在于通过强制性约束力让学生们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标准为准则来审视自身的行为。在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利用柔性管理模式,初中班主任要让学生以班级管理规划者、实行者与遵守者身份来积极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从学生的自我管理到班级的整体管理形成一套完成的、贴合实际的班级管理体系。
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特殊的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难上加难。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和带头人,对一个班级来说至关重要。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班主任要坚信“爱”是育人的基础,坚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学生打造美好的学习生活天地。
参考文献:
[1]李缜.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柔性管理模式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0):93.
[2]王倩.初中班主任柔性管理工作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2020(40):57.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维持班级管理秩序,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初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并且心理承受能力和自制力等都正在发展,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上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影响其心理发展,产生叛逆心理。班主任工作特殊的地方就是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正确评价学生和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将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处于心理塑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素养是保证其积极成长的关键。初中生的思维情绪复杂多变,若一些负面情绪长期无法得到排解,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初中班主任平时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密切,所以对学生成长、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等方面的了解也最为全面,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对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效果明显。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增强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同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沟通
每个初中学生的出生地域和家庭状况都是不相同的,班主任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可以进行对每个家长的谈话,班主任如果能对每个学生都能有着充足的了解,那么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就能得到很快解决,假如有些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的发生,初中班主任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协商,不能用隐瞒的形式来防止这件事情的发生,这样,也会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在沟通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以保密的形式存在,不能因为家长的问题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自尊情况,大部分学生对秘密熟知的状态都是极度厌恶的,怕出现周围人的有色眼光对待,初中班主任在学生出现任何问题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情绪进程,其中有部分学生对家长的交往是存在问题的,很多时候都不愿意让家长知道自己心理问题的过程,班主任要积极打开学生的心理和思维,要让学生主动的和家长说明心理问题的产生,教师不能忽视家长在心理问题中的关键作用,其中,在遇到一些学生心理问题非常严重的时候,可以和家长进行协商,利用在医院或者在家修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改善环境,学生在新环境下就会有不一样的心理状态,在修养的氛围中,学生也能够逐渐找回原先身体的状况。
三、借助主题班会,形成积极的外在心理环境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是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基础的、常见的并有效的一种心理辅导活动方式。主题班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结合当前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热点而不断拓宽选题。如挫折心理、考试心理以及网络心理等选题,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在主题班会中,适当穿插心理相声、心理诗朗诵等文学艺术形式,加强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并使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绝对主角。随后班主任需要借助主题班会的契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结合,打造强有力的心理健康班级制度。强制的规章制度是班级心理健康建设朝正面融洽前进的保障。同时建设良好的教室环境,如班级黑板报、图书角等教室内外环境。教室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室内的物质环境要起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的作用。
四、厘清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教育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工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正确区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教育,并足够关注与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班主任对当前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这样既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还能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尽可能避免或消除因为成绩悬殊问题给学生带来负担而造成心理压力。其次,班主任不能只凭学生的学习成绩认定学生是否有心理问题,而要及时、准确地掌握班级中每名学生的心理动态,合理运用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后,班主任应该注重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学习教育过程中,正视自身在学生全面成长道路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来开展教学工作,避免因为自身的区别对待、处理问题不当等行为而给学生带来心理困扰。
五、积极创建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
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于初中班级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管理路径选择,让自我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流。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有一部分因素在于通过强制性约束力让学生们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标准为准则来审视自身的行为。在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利用柔性管理模式,初中班主任要让学生以班级管理规划者、实行者与遵守者身份来积极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从学生的自我管理到班级的整体管理形成一套完成的、贴合实际的班级管理体系。
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特殊的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难上加难。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和带头人,对一个班级来说至关重要。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班主任要坚信“爱”是育人的基础,坚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学生打造美好的学习生活天地。
参考文献:
[1]李缜.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柔性管理模式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0):93.
[2]王倩.初中班主任柔性管理工作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2020(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