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买提艾力·买吐送

【机构】 新疆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应当采取对小学生更加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给予小学生更加完整全面的学习体验。在小学阶段,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班级发展的重要人物。为了处理好与学校、与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班主任来说,沟通显得非常重要。为此,班主任必须应用沟通技巧,让班级管理朝着良性方向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推动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沟通艺术;策略探讨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学科教师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水平。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运用好语言这一沟通工具,熟练掌握沟通交流技巧,与学生在语言上、行动上、心灵上达成共识。作为班级管理者,与其发号施令、严厉苛责,不如精于沟通、巧于交流,只有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班级管理成效才能逐步凸显出来。
  一、沟通技巧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课堂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方式都是以指挥的方式管理学生。管理模式无法协调师生关系,因此学生会更加害怕老师。实践研究表明,在这些不和谐的关系中,中小学生不愿意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大大降低了整体课堂管理的有效性,阻碍了教师对整体课程的深入理解。因此,需要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传播方法,进一步优化小学运作,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交流的艺术,小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度大大提高,小学生对老师有了充分的认识。小学班主任课堂管理的整体时效性和管理质量。
  二、以人为本,深挖学生内在需求
  结合新课改要求,班主任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尊重学生特性与个性,给予他们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深挖学生内在需求。首先,班主任应以人为本,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注重师生平等、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班主任虽肩负着重要职责,但师生之间并不是一上一下的绝对服从关系,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小学时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时期,若此时期班主任实行绝对命令式管理,只会扼杀小学生的个性与天性。而以人为本、平等交流的语言技巧,则会让师生实现对话平等,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与不安情绪,营造出轻松活泼的班级氛围。其次,班主任要重视小学生的意见,重视并切实解决小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小学生能在学校安心学习与成长。班主任要摒弃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的高高在上的思想,要在管理班级过程中,仔细观察管理方式在班级内所呈现出的效果与不足,并与学生细心、耐心交流,询问学生意见,做针对性整改,让学生更加信服班主任。
  三、换位学生角度,确立教育目标
  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不仅如此,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应该将这一教育理念坚决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要求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后确立解决问题的措施。班主任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发现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检讨,及时改正,不断完善自身。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班主任要有清晰的责任认知,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沟通方式进行班级教育管理,在实施管理的时候要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
  四、关注学生的行为特点以及心理状态
  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当关注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特征,观察学生的行为状态以及心理变化特征,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工作。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与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在此期间的心理变化也存在较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加强对学生理性以及感性思维的培养提升。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心理以及行为的变化,及时给予学生所产生的变动相应的指导,如有的学生会突然变得脾气暴躁或沉默寡言,或是出现成绩快速下降的情况,班主任在发现学生出现此类异常情况的时候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地实现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五、用心交流和沟通,加强情感互动
  技巧总归是一种技巧,如果缺少情感,并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对于班主任而言,想要有效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学生之间、学生家长之间、学科教师之间都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要掌握一定的沟通艺术和技巧。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需要和学生进行深度交流,以及情感上的互动和共鸣,以此拉近彼此之间心灵的距离,彼此信任,形成紧密的关系。对于班主任而言,需要付出真心,真心爱护学生,但是也需要把握一个度,避免过度溺爱学生;也要避免过度严格,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此,班主任可以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故事教育等方法来感化学生,温柔地和学生谈话、谈心,让学生理解自己,对于一些故意搞破坏的差生,教师需要转化思维,运用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劝解、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教师在沟通时要先肯定学生,后讲道理,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改正,这种方法可以体现出教师的宽阔胸襟、大度和耐心,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形象,让学生们重新认识教师,向教师学习,最终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
  六、家校携手,默契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需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性的沟通交流氛围,也需要和学生家长之间形成默契的沟通关系。学生来到学校,班主任与其他任课老师立刻变成了监护人的角色,而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其监护责任立刻转移到学生家长身上。因此,班主任与家长应当借助于现代化通信工具,建立长期稳定的沟通交流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绩效的提升。尤其在各种新型媒体出现以后,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变得更加顺畅。
  沟通是班级管理中的基本方式。有效沟通,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建立友好型师生关系,强化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集体意识,提升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为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对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进行研究,建立友好型的师生关系,坚持尊重原则,设计有效的沟通点,不断完善沟通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优化小学班级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殷兰.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2(21):226-227.
  [2]胡有强.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