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者】 阿卜杜扎伊尔·拜合提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普恰克其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掌握这些知识。这种掌握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记忆和背诵,而是基于对物理现象的深刻理解和直观认识。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生活资源为素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提高学生知识经验的同时,为学生物理逻辑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物理课堂;结合生活;策略探讨
  伴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初中物理教学更为注重启发式教学。初中物理教师便要应用生活化教学法,利用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开展物理教学十分必要。通过全新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非是单纯的灌输知识,物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迅速理解物理知识。本文主要研究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措施。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界定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初中的物理知识和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现象、实验、事件、器具等,结合物理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直观、有趣的物理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二、利用生活情境实现知识导入
  在实施生活化资源进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抓住对生活情境的展现来提出问题,以此作为课堂的导入契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有效思考。在生活情境的合理创设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激发,而且在师生互助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与单纯的讲述相比具有较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实时课堂教学时,要以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导入点,使学生能够建立起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构建生活化预习活动,奠定学习基础
  新课标提出,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从整个物理教学活动出发,进行各个环节的教学优化,提升物理教学水平。其中,课前的预习活动是整个物理课程教学活动的“排头兵”,好的预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新授内容的初期认知,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更为稳定的实施平台,并更容易从新授内容中找到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挖掘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度学习和探究,掌握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查缺补漏提供条件。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元素和案例,对课前预习活动进行构建,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为高效的预习策略,从而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
  四、用生活故事,维持学习火苗
  新课改提倡“生活化”教学,意旨从生活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创新学科新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与学科、学科与生活的距离。为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响应新课改号召,抓住学生性格特点,采用合适的生活化情境教学来开启物理教学新篇章。在众多生活化情境中,生活故事情境教学是最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用生活故事来开展教学,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用学生最熟悉的故事形式去呈现,有利于维持学生兴趣火苗,活跃了课堂氛围。
  五、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器材挖掘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器材的选择是保障实验活动开展的必备条件,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化的物理学习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与挖掘常见的物品代替实验所需的器材,这样既可以将学生的物理学习目光转移到生活中,又有助于丰富实验素材,培养学生主动地从生活中寻找生活实验器具的习惯,在今后的物理实验学习中,学生们就可以利用生活器材,尝试自行完成实验探索的过程,由此引导学生树立实验探索的意识,助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六、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到各种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当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认可并接受,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初中物理作为一门综合性与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被普遍应用。初中物理不仅是必修科目,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学科,能够为学生的未来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物理教材中包含许多教学实验,教师可以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与生活现象进行有效的结合,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变化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七、引入社会热点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必须要确保生活化教学情境和物理知识的契合度,以此确保生活化教学法的真正实施。教师可以将社会热点和新闻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此培养学生从物理的角度看待世界的习惯与能力,使得他们能够顺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实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八、实施生活化作业,实现知识内化迁移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推动学生知识迁移的重要途径。由于物理学科理论性强,传统的物理作业往往以书面习题为主,这种方式虽然能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但对学生的物理技能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促成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目标。新时代物理教学尤其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关注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利用作业环节来推动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迁移,尝试将生活与作业环节相融合,以实际生活为根本,安排生活化的作业形式,以锻炼学生的科学观察、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迁移。
  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渗透,让物理课堂变得更加多彩、有趣。身为一名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师,要从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让物理知识的呈现和讲解,更符合所教学生的学科基础和认知能力,在完成教学内容、实施方法、学习能力的有效匹配后,切实提高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完成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胥彤雯.刍议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2(10):135-136.
  [2]邰鲁莲.教学模式、理念和方法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知识文库,2022(01):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