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曹倩倩
【机构】 新疆和静县第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作为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合作学习法对语文课堂的意义十分重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合作学习所需能力、合作学习实践模式以及合作学习运用情境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得出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践路径。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除传统的讲授法、问答法之外,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教学方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合作学习法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分工合作、自助互助等形式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取得个体和团体层面的成就和成长。合作学习法应用至今,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已经相当成熟。本文基于当前的教育背景与个人教学实际,尝试探索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三大主科之一,语文科目在培养学生语言素养、表达与人际沟通技巧以及人文情怀上具有重大教育意义。而实际上,语文课堂的开展情况不甚乐观,语文学习的受重视程度、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以及语文课堂本身的有效性都有待提升。把合作学习引入语文课堂并盘活该教学法的实施路径,可以有效破解已有的语文教学困境。具体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有以下几大作用。其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是对以往常用语文教学方法的一次重大突破,形式新颖且灵活,能够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加入学习小组。其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合作学习把学习任务的主要承担者重新交还给学生,从而开发学生的智慧与责任感。其三,突出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纳入多个主体,拉长学习任务的完成战线,使学生在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意见协商、问题解决等多个环节得到充分锻炼。最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合作学习围绕完成学习任务,涉及统筹协调、人际沟通、分工合作等多项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施路径
(一)培养合作学习的所需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组织合作学习,往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学生的能力问题。进行分组只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一个部分,合作学习的效果还受学生胜任能力的影响。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配合其他的教学任务,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第一,是学生的表达能力。涉及到二人尤其是多人的工作时,就必然需要选出一位能力、气质等方面比较突出的引领者。这就需要学生懂得如何更好地表现自己,争取组员的认可和认同。第二,倾听的能力。有人表达,就需要有人倾听,这才是沟通的真谛。有时候,倾听比表达更重要。好的倾听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获知对方的表达内容,还具有提供情感支持的作用。第三,合理分工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根据小组任务、组员特质特长以及实地情境等合理安排组员角色和工作内容的能力。例如,进行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依次表达自己想要编的童话故事并争取同学们的支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此外,可以不以写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而是以故事接龙的形式请学生口述故事。后一个同学要认真倾听前一个同学的故事,才能在前面的基础上续写故事。
(二)细化合作学习的实践模式
合作学习作为整体意义上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在落实到实际课堂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模式上的细分,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结对合作式。即学生与学生之间一对一配对,一般又包括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配对,关系较好、容易接触的同学之间配对,学习上优劣势比较互补的学生之间配对。这种结对式的合作学习模式针对性更强,互动程度更深。第二,多人合作式。即多个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合作学习,惠及的学生数量、调动的学生资源更多。第三,师生合作式。即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强调教师的加入并发挥一定的作用。例如,进行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少年中国说(节选)》的教学时,该节选篇目节奏明显、情感充沛,教师可以请学生们当场组织篇目朗诵,请同学们分工负责重难点词汇解析、情感解读,以及朗诵呈现等任务,教师也可以加入朗诵队伍中,从而调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热忱。
(三)明晰合作学习的运用情境
虽然已有不少教学研究证明合作学习确实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将总体结论应用于实际情况时,还需要考虑具体的教学情境。并非所有的课堂任务都适合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而像课堂上常见的请学生分组朗读的形式,其实也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实际教学经验证明,以下几种课堂情境更适合请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第一,突破教学重难点时。解决教学重难点是课堂的核心任务,合作探究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自主思考,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第二,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这时,教师不用急于为学生统一答案,可以尝试请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自行解决意见上的矛盾与冲突。第三,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问题的开放性程度更高。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分享的积极性,从而获得不同的答案与想法。例如,进行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合作模拟文章中的家庭聚会情形。教师扮演家长,学生扮演孩子,呈现文中一家人对落花生的探讨,从表演和对话中领悟落花生包含的做人的道理。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法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应用经验。在各学科陆续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革新。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主战场,也是践行新课程标准的主阵地。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以教学方法为切入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建欣.小学语文合作式教学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2):698.
[2]柳淑君. 浅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重要性[J].数码设计(上),2021,10(3):168-169.
[3]陈茜.浅议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J].魅力中国,2020(48):49.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除传统的讲授法、问答法之外,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教学方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合作学习法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分工合作、自助互助等形式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取得个体和团体层面的成就和成长。合作学习法应用至今,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已经相当成熟。本文基于当前的教育背景与个人教学实际,尝试探索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三大主科之一,语文科目在培养学生语言素养、表达与人际沟通技巧以及人文情怀上具有重大教育意义。而实际上,语文课堂的开展情况不甚乐观,语文学习的受重视程度、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以及语文课堂本身的有效性都有待提升。把合作学习引入语文课堂并盘活该教学法的实施路径,可以有效破解已有的语文教学困境。具体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有以下几大作用。其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是对以往常用语文教学方法的一次重大突破,形式新颖且灵活,能够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加入学习小组。其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合作学习把学习任务的主要承担者重新交还给学生,从而开发学生的智慧与责任感。其三,突出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纳入多个主体,拉长学习任务的完成战线,使学生在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意见协商、问题解决等多个环节得到充分锻炼。最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合作学习围绕完成学习任务,涉及统筹协调、人际沟通、分工合作等多项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施路径
(一)培养合作学习的所需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组织合作学习,往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学生的能力问题。进行分组只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一个部分,合作学习的效果还受学生胜任能力的影响。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配合其他的教学任务,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第一,是学生的表达能力。涉及到二人尤其是多人的工作时,就必然需要选出一位能力、气质等方面比较突出的引领者。这就需要学生懂得如何更好地表现自己,争取组员的认可和认同。第二,倾听的能力。有人表达,就需要有人倾听,这才是沟通的真谛。有时候,倾听比表达更重要。好的倾听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获知对方的表达内容,还具有提供情感支持的作用。第三,合理分工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根据小组任务、组员特质特长以及实地情境等合理安排组员角色和工作内容的能力。例如,进行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依次表达自己想要编的童话故事并争取同学们的支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此外,可以不以写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而是以故事接龙的形式请学生口述故事。后一个同学要认真倾听前一个同学的故事,才能在前面的基础上续写故事。
(二)细化合作学习的实践模式
合作学习作为整体意义上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在落实到实际课堂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模式上的细分,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结对合作式。即学生与学生之间一对一配对,一般又包括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配对,关系较好、容易接触的同学之间配对,学习上优劣势比较互补的学生之间配对。这种结对式的合作学习模式针对性更强,互动程度更深。第二,多人合作式。即多个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合作学习,惠及的学生数量、调动的学生资源更多。第三,师生合作式。即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强调教师的加入并发挥一定的作用。例如,进行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少年中国说(节选)》的教学时,该节选篇目节奏明显、情感充沛,教师可以请学生们当场组织篇目朗诵,请同学们分工负责重难点词汇解析、情感解读,以及朗诵呈现等任务,教师也可以加入朗诵队伍中,从而调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热忱。
(三)明晰合作学习的运用情境
虽然已有不少教学研究证明合作学习确实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将总体结论应用于实际情况时,还需要考虑具体的教学情境。并非所有的课堂任务都适合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而像课堂上常见的请学生分组朗读的形式,其实也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实际教学经验证明,以下几种课堂情境更适合请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第一,突破教学重难点时。解决教学重难点是课堂的核心任务,合作探究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自主思考,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第二,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这时,教师不用急于为学生统一答案,可以尝试请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自行解决意见上的矛盾与冲突。第三,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问题的开放性程度更高。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分享的积极性,从而获得不同的答案与想法。例如,进行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合作模拟文章中的家庭聚会情形。教师扮演家长,学生扮演孩子,呈现文中一家人对落花生的探讨,从表演和对话中领悟落花生包含的做人的道理。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法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应用经验。在各学科陆续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革新。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主战场,也是践行新课程标准的主阵地。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以教学方法为切入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建欣.小学语文合作式教学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2):698.
[2]柳淑君. 浅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重要性[J].数码设计(上),2021,10(3):168-169.
[3]陈茜.浅议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J].魅力中国,202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