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国家艺术检测环境下,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 许 瑶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白马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2015年国家开始实施艺术检测,在系统的艺术检测环境下,我们的音乐教育将迎来新一轮改革,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我们更把音乐知识落到实处,不要让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概念不会运用。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关键词:国家艺术检测;音乐核心素养;学生;培养;课堂;教授
  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学生能够终身学习以及最后实现全面发展,并且还能够在提升社会个体的基础上有效促进社会整体素质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能使学生较轻松通过国家艺术检测,而艺术检测的实施能促进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国家艺术检测背景
  201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制定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并且指出这三项办法自2015年开始实施,这三项办法旨在建立中小学艺术教育测评制度,是检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是改进和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还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狠抓落实。还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探索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自2015年实施至今,艺术检测已是第3个年头,可以感觉到,每次检测都比前一次更规范,更全面,更能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而且还将不断完善检测方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更全面、细致的评价。
  二、何为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
  《音乐课程标准》并没有对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做出明确的解释。字典中,素养是这样解释的:1、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2、平素的修养。那“核心素养”就应该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在音乐教育中,“核心素养”应该主要包括:审美教育、音乐实践创造、传承民族音乐等方面。在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音乐课程教学,彰显音乐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音乐教学中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音乐课程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三、在国家艺术检测环境下,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1、提升音乐审美
  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单纯的记忆概念对于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来讲是毫无意义的。但,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只有这样,小学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审美教育。
  在艺术检测中,有一类听赏题。比如:
  请听一段音乐,回答下面的问题:(播放两遍)
  (1)这首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A.《春江花月夜》     B.《彩云追月》
  C.《洪湖水浪打浪》    D.《梁山伯与祝英台》
  (2)这段音乐是(  )拍。
  A.2/4   B.3/4   C.4/4   D.3/8
  在这道题中,充分体现了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参与,如果只用单纯的记忆概念,恐怕对学生来说能回答上这道题是很不容易的。这道题不仅要检测学生节拍的概念,也就是什么叫做2/4拍、3/4拍、4/4拍、3/8拍这些概念的问题,还检测了学生如何运用这些节拍。那,在这道题的本质中,透露着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①对学生培养的方向:
  在音乐知识当中,尤其是概念性的知识,学生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音乐是抽象的听觉艺术,不仅要先了解知识的概念性,还应该会运用到听赏当中。
  ②课堂的教授方向:
  教师在进行乐理知识教授时,不能只一味讲解概念性的东西,比如2/4拍,如果只给学生说2/4拍就是以4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2拍,那么,在我们艺术检测的这道题中,这个知识对学生来说毫无意义,他们只读得懂这道题,却根本解答不了问题。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可以先让学生知道2/4拍的概念,这样从视觉上可以判断出乐谱上怎样叫2/4拍,紧接着就应该从听觉上去培养学生2/4的感觉,也就是把2/4拍运用到平时我们生活中所听到的音乐素材中。那么,其他节拍的学习也应如此,当讲到2/4拍和4/4拍,3/8拍和6/8拍等这样的节拍时,还应该相对应起来听辨,如此才能把听辨节拍这一类型的题做出来。
  所以,在艺术检测这样的题型下,需要培养学生的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掌握,对听觉艺术的感悟,以及自己情感的参与,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强调实践,鼓励创造
  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很多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就是因为他能主动参与到自己所接触的音乐实践当中,却没能参与到我们音乐课上的音乐实践当中,始终以一个“看客”的身份来上音乐课,这样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更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在艺术检测中,有一类题是这样的:
  请你自由编创2—4小节旋律短句,并试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力度来表现。
  在这道题中,充分考验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平时不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的实践中那么学生的创造性也激发不出来,更不用说解答这道问题。所以,在这道题的背后,我们依然注意两个问题:
  ①对学生培养的方向:
  积极参与音乐实践,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实践中鼓励创造,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②课堂的教授方向:
  在平时的音乐课中,无论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或者其他类型的课,首先老师都应该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有了实践才能进行创造。
  我觉得如果要培养学生解答这道题的能力,首先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先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学生,在三年级左右,让学生学会根据已知的节奏短句编创旋律,如:
  用“1、2、3、4、5”为节奏短句编创旋律,并唱一唱。
  2/4 XX  X  |XX  X  | XX  XX|X  - ||
  这道题学生有了已知的节奏和音符,只需将音符依葫芦画瓢带入节奏短句中,然后自己唱一唱,感受自己编创的旋律是否悦耳。三年级左右的孩子,不需要过分强调调式调性,最先接触这类题型,重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音乐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即便同一首作品,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所以,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实践并能编创出这条旋律,就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当有了做这一类型题的基础时,再回到我们艺术检测的这道题中,涉及的音乐知识会更多,但是又怎样呢,只要每堂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从节拍、节奏、音色、速度、力度、和声等各项音乐知识的实践当中来,他们自然有基础,有素材进行旋律编创。
  所以,在艺术检测这样的题型下,要想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我们的课堂必须进行改革,再也不是每节课唱唱歌,跳跳舞,听听音乐这么简单的事情了,除了显现在音乐书上的一些乐理知识外,还有一些音乐知识是隐藏在里面的,比如音阶的练习才能帮助孩子们形成音高的概念,才能培养孩子们自主识谱的能力,才能为编创旋律打下基础。当然,隐形的音乐知识远不止音阶的练习这一项,而我们的音乐创造能力也远不止编创旋律这一条。但是,艺术检测的题型反过来促进了我们音乐课堂的改革,促进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3、传承民族音乐,理解多样文化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尊重理解世界不同的民族文化,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在艺术检测中还有一类题型是这样的:
  请听下面这段旋律,它是属于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
  A.藏族     B.新疆维吾尔族
  C.朝鲜族    D.蒙古族
  在这道题中,学生必须要熟悉我们国家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从节奏型、演奏乐器、音乐风格等方面去判断。所以,平时的教学中仍然是这两个问题:
  ①对学生培养的方向:
  很多同学当听到美声或者是戏剧艺术的时候,他们都会不自觉的大笑,那是因为孩子们很少接触这一类型的音乐,感觉很新奇,只要稍稍点拨孩子们,这样的音乐形式也是美的,用心去听,你会感受到它的美,孩子们也会非常有兴趣的去接触,去尝试从而去喜欢。所以应该培养孩子们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的意识,传承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养成良好的欣赏各种音乐艺术的习惯。
  ②课堂的教授方向:
  在1—4年级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节奏型: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等,不仅要准确拍出节奏,还会听出节奏,而且还要运用到歌曲当中去,听歌辨节奏。
  乐器的听辨也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仅要在平时的课堂中让学生对这种乐器的音色有意识地去记忆,也要倡导学生从平时生活里听到的音乐中去辨别乐器的声音。逐步积累各种乐器的音色,才能帮助学生判断出所听片段属于哪一个民族的音乐。
  在这样的题型下,学生必须要多积累,对我们的民族音乐有所兴趣并去了解,也尊重不同文化的音乐,做到全面吸收,日积月累,再通过老师系统的介绍,知道藏族音乐的节奏型基本是?前八后十六,新疆维吾尔族的节奏型基本是切分节奏,蒙古族的音乐风格节奏自由,旋律悠扬,朝鲜族的音乐节奏富有动感,情绪祥和等,学生产生音乐记忆后,再做这样类型的题应该就不在话下了。
  在国家艺术检测的大环境下,提升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基于艺术检测的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有目标性。国家检测会不断完善,而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创新也不会止步,这样才能为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教体艺2015.5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20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