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关于优化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杨 平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育部对高中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改革,重点培养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决定将体育课堂打造成核心素养教学课堂。教师在综合分析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要求后,决定综合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并教授其相关的健康体育运动行为,以及综合培养体育运动相关的道德准则要求,使之能够切实改善学生的高中体育运动学习状况,切实提升其体育运动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词:化学课堂;核心素养;策略探讨
  从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入手展开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全新探索,是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任务,更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必然选择。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新课标的指导,经由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和革新。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将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1、培养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作用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长期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仅要求个人具备一定基础文化知识,更要有较高层次的创新思维、良好精神品质以及高尚道德情操。而高中体育教学正是培养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好高中学校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水平;在新时期下加强学生体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为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全面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首先,重视程度不足。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等重要学科上,对体育学科的教学较为忽略,甚至出现其他科目占用体育课的情况,这样做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教学方法滞后。大部分高中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通常都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无法真正地做到整个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式的更新,甚至可能会让学生对整个体育课程产生枯燥性的学习心理。仍然有一部分老师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将大量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无论学生是否理解,都为其讲授,严重打压学生积极学习的心态。
  3、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1 在合作教学中提升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高中生对于自身运动技巧及运动范围、强度的综合考虑,提升高中生的运动能力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强化高中生的身体机能。合作教学是将多个个体的学生视为一个整体,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整体提升高中生的运动水平。在合作教学中可以增强高中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高中生彼此鼓励、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提升高中生的运动能力。例如:教师首先根据高中生的运动能力差异分成高、中、低三个水平阶段,随后再将各个阶段的高中生组成三组运动水平相近的小组,运动能力适中的学生在小组内负责领跑,运动能力最强的学生负责殿后并在跑步过程中不断鼓励运动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为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跑步任务,使高中生为了团队的胜利共同努力,在小组内各个水平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相互鼓励激发团队的积极进取意识,以适度的运动强度实现高中生整体运动能力的提升。
  3.2 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多元课堂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高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教师需要在理论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功能,直观逼真的再现体育技术动作的动态变化过程,把单调枯燥的体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吸引高中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深化高中学生对运动要领的理解和掌握。在新知识的导入阶段,高中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高中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用高中学生熟悉的日常活动场景,引导高中学生进入到体育知识的学习中。在体育学习中,高中学生出错是在所难免的,为了及时纠正高中学生的错误,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正确的动作和错误的动作放在一起制作成课件,并用突出的颜色或声音将出错之处进行显示,让高中学生一边看,一边进行对比和分析,规范高中学生的体育动作。
  3.3 做好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引导
  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不仅仅是高中学生当下,较好完成学习任务,所必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今后很长的工作生活中,取得职业成功,幸福的生活,所必备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无论是学校还是体育教师,都要高站位,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以及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来制定科学的体育教育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做好体育教育全方位的宣传。要对高中学生的体育教学动态进行及时的跟进,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教学氛围,促进高中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以及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
  3.4 体育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和行为规范,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更广义的体育精神的培养。例如,通过田径项目教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不轻易给自己设置障碍,敢于突破,勇于尝试,能够承受挫折和挑战,能够把挫折看作是一种激励,更好地提高自我。田径团队项目训练中对集体精神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都是体现了体育精神。再比如,尊重、执行、维护和敬畏体育规则,也是体育道德操守的体现。这就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价值意识层面的教育引导,同样应该成为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身体核心素养,包括身体认识、健康认识、社会适应、德性情操等几个方面,它们涵盖、渗透、融合到体育项目中,体现在身体锻炼的点点滴滴之中。
  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开展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掘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更多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把体育教学活动本身所承载的教育实践导向,理论思考导向,实际运用导向等丰富多样的教育维度全面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他们也需要在学会感知,理解并亲身实践多重维度的体育教育,从而培养自身的体育核心素质,使自己可以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帮助下达到更良好的个人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莉媛.关于高校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建议探讨[J].灌篮,2021,(1).98-99.
  [2]关静红.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