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农村职中“职普融通”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蒋宗元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县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农村职业教育相对普高教育发展滞后,农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读普高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为了这一目的而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造成学生跟不上所学的课程,成为学困生,最后也无法实现升学的愿望,因无一技之长,造成就业非常困难而无法就业。实行职普衔接,使在普高无法升学的学生转到职高,学习专业的理论和技能,既可以对口升入高职院校又可以顺利就业,增加的机会,为学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农村;职普融通;探索
一、农村职普发展不均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一大批中初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处于农村的职业高中相对普高发展滞后,近年来,由于普通高校不断扩招,普高升学人数多,使得普高日益升温,初中毕业时,没有考上普高的家长愿意出高价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去读普高,其中有的家长是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超出了学生自身的能力;而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家的孩子读职高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宁愿自己的孩子到普高去混,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职高就读。就其原因主要是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完全认可,特别是偏远地区普高生员暴满,而大部分学生又不能升学,而职业学校生源又严重不足,造成资源浪费。因此现阶段实行职普的相互沟通与衔接,使部分在普高升学无望的学生转到职高就读,学习专业的理论和技能,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二、实行职普沟通与衔接现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可以实现“职普”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向普通高中学生渗透职业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三是为普高不能升学的学困生提供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由于职高教学重在技能的培养,学生动手机会多,有另于普高理论为主的学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所学的专业技能。四是为学生发展谋求多条出路,使学生通过职高的学习,掌握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使愿意升学的学生参加对口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使愿意就业的学生学好技能顺利走向就业,让更多学生通过中等职业学校走上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生活舞台;五是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改变了家长的认识,使职业教育更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同;六是解决农村职业中校生源不足的问题,扩大农村职业中学的办学规模,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职中“职普沟通与衔接”办学模式
1.职普沟通与衔接实施主体
普高学生在各自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多种原因学习成绩较差,自己感觉已经跟不上普高的学习,不适合继续再学下去,而自愿想接受职高教育,职业学校及普髙学校经过衔接,这部分学生可以由普高转到职高。学生在转入、转出过程中普高职高要搞好联系,确保学生的安全。
2. 学箱管理
学生入读职高学校后,普高随即删除学生的普高学籍,职高学校再为该学生办理职高学籍,学生在职业学校通过专业的理论、技能和文化课学习,经考试成绩考核合格,并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在职高有三期以上的学籍的学生由职高办理职高毕业证书。
3.时间安排
学生转校的时间主要分为三次,第一次为一年级上学期期末;第二次为一年级下学期期末;第三次为二年级上学期末。这样的时间安排可以保证学生在职高有三期学籍以上,同时期末转校便于学生的交接,也利于教学的安排和衔接。
4.学生的管理
普高生转入职高后,教学中应先补充其在普高期间未曾学习的专业课知识,原则上应独立编班教学,便于专业课的统一补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使专业技能和文化课都达到职高要求。但若学生很少,不具独立编班的条件,应把这少部分学生安插到他们各自所选择专业的班级,由任课教师安排自习或业余时为学生补专业课和专业技能,使其尽快赶上所在班级的专业课进度,文化课则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决定补不补课,因为普、职高文化课的进度差不多,更何况普高的文化课学更深更广,若文化课觉得较差仍需要补课。
5.课程设置
独立编班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要偏向于专业技能的培训,越迟到职高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越要偏重专业课,因为学生在普高期间没有学习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师资、优良的实习场所、实验设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开设一些实用的选修课程,如:普通话、计算机基础、礼仪礼节、书法、音乐、写作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6.学生的出路
学生到三年级上学期结束时,必须完成职高规定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和实习,并取得技能等级证,第六学期时愿意参加升学的学生,留在学校复习一期参加对口高考,需要就业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顶岗实习,做好就业准备。没有考上对口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校通过学习培训再送到用人单位就业。
四、困难与不足
1.学生、家长对职教了解、认识不到位,造成普高成绩差,升学无望的学生不愿意接受职高教育。
2.部分普高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也非常差,给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比正常的短,无法兼顾两方面。
3.若普高学生较少,不具备独立编班时,这少部分学生安插到他们各自所选择专业的班级,增大了上课教师的教学难度,特别是刚进入专业班级时。
4.同一个职高班,普高生不是同时进入,这更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和教师的教学难度。
5.由任课教师安排自习或业余时为学生补专业课和专业技能,使其尽快赶上所在班级的专业课进度,文化课则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决定补不补课,因为普、职高文化课的进度差不多,更何况普高的文化课学更深更广,若文化课觉得较差仍需要补课。
6.由于普高学生至少第一学期开始都没有学习技能,拿技能等级证的难度大,困难多。
7.极少部分普高学生到职高后由于不适应或学习上有困难,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可能造成流失。
关键词:农村;职普融通;探索
一、农村职普发展不均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一大批中初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处于农村的职业高中相对普高发展滞后,近年来,由于普通高校不断扩招,普高升学人数多,使得普高日益升温,初中毕业时,没有考上普高的家长愿意出高价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去读普高,其中有的家长是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超出了学生自身的能力;而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家的孩子读职高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宁愿自己的孩子到普高去混,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职高就读。就其原因主要是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完全认可,特别是偏远地区普高生员暴满,而大部分学生又不能升学,而职业学校生源又严重不足,造成资源浪费。因此现阶段实行职普的相互沟通与衔接,使部分在普高升学无望的学生转到职高就读,学习专业的理论和技能,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二、实行职普沟通与衔接现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可以实现“职普”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向普通高中学生渗透职业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三是为普高不能升学的学困生提供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由于职高教学重在技能的培养,学生动手机会多,有另于普高理论为主的学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所学的专业技能。四是为学生发展谋求多条出路,使学生通过职高的学习,掌握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使愿意升学的学生参加对口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使愿意就业的学生学好技能顺利走向就业,让更多学生通过中等职业学校走上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生活舞台;五是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改变了家长的认识,使职业教育更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同;六是解决农村职业中校生源不足的问题,扩大农村职业中学的办学规模,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职中“职普沟通与衔接”办学模式
1.职普沟通与衔接实施主体
普高学生在各自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多种原因学习成绩较差,自己感觉已经跟不上普高的学习,不适合继续再学下去,而自愿想接受职高教育,职业学校及普髙学校经过衔接,这部分学生可以由普高转到职高。学生在转入、转出过程中普高职高要搞好联系,确保学生的安全。
2. 学箱管理
学生入读职高学校后,普高随即删除学生的普高学籍,职高学校再为该学生办理职高学籍,学生在职业学校通过专业的理论、技能和文化课学习,经考试成绩考核合格,并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在职高有三期以上的学籍的学生由职高办理职高毕业证书。
3.时间安排
学生转校的时间主要分为三次,第一次为一年级上学期期末;第二次为一年级下学期期末;第三次为二年级上学期末。这样的时间安排可以保证学生在职高有三期学籍以上,同时期末转校便于学生的交接,也利于教学的安排和衔接。
4.学生的管理
普高生转入职高后,教学中应先补充其在普高期间未曾学习的专业课知识,原则上应独立编班教学,便于专业课的统一补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使专业技能和文化课都达到职高要求。但若学生很少,不具独立编班的条件,应把这少部分学生安插到他们各自所选择专业的班级,由任课教师安排自习或业余时为学生补专业课和专业技能,使其尽快赶上所在班级的专业课进度,文化课则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决定补不补课,因为普、职高文化课的进度差不多,更何况普高的文化课学更深更广,若文化课觉得较差仍需要补课。
5.课程设置
独立编班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要偏向于专业技能的培训,越迟到职高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越要偏重专业课,因为学生在普高期间没有学习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师资、优良的实习场所、实验设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开设一些实用的选修课程,如:普通话、计算机基础、礼仪礼节、书法、音乐、写作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6.学生的出路
学生到三年级上学期结束时,必须完成职高规定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和实习,并取得技能等级证,第六学期时愿意参加升学的学生,留在学校复习一期参加对口高考,需要就业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顶岗实习,做好就业准备。没有考上对口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校通过学习培训再送到用人单位就业。
四、困难与不足
1.学生、家长对职教了解、认识不到位,造成普高成绩差,升学无望的学生不愿意接受职高教育。
2.部分普高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也非常差,给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比正常的短,无法兼顾两方面。
3.若普高学生较少,不具备独立编班时,这少部分学生安插到他们各自所选择专业的班级,增大了上课教师的教学难度,特别是刚进入专业班级时。
4.同一个职高班,普高生不是同时进入,这更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和教师的教学难度。
5.由任课教师安排自习或业余时为学生补专业课和专业技能,使其尽快赶上所在班级的专业课进度,文化课则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决定补不补课,因为普、职高文化课的进度差不多,更何况普高的文化课学更深更广,若文化课觉得较差仍需要补课。
6.由于普高学生至少第一学期开始都没有学习技能,拿技能等级证的难度大,困难多。
7.极少部分普高学生到职高后由于不适应或学习上有困难,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可能造成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