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作者】 李 勇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小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拼音读写是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的基础,也是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好了拼音学生就能流利地阅读文章,能够掌握更多的字词,随着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也就得到了提高。因此,学好汉语拼音对学生的语言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教学模式;图形结合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小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因此,学好汉语拼音对学生的语言水平至关重要。而如何把枯燥的拼音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需要教师发挥自己最大能动作用,尽最可能的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创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难忘的拼音学习课堂,并让学生在适当的学习氛围中迎接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一、联系生活,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情生于境,融于心。”情景相生,虚实结合,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汉语拼音教学特别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习汉语拼音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从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和理解。所以,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带调音节组词或者说一两句简单的话,赋予音节以意义。如:yī—衣服、医生、一年级;yí—阿姨、一个;yǐ—椅子、已经、以后;yì—容易、意见,也可以练习给音节带调说话,如教学“ai”时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先带调组词再说话,“ài—喜爱—我喜爱画画”。“我喜爱踢足球”……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更关键的是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又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二、故事起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幼儿园学习时学生很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学儿歌、背儿歌,兴致很高。上拼音准备课时,可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就会听得入迷,接下来告诉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我们就可以阅读有趣的拼音读物,能了解许多没有看到过、没有听到过的事情,甚至可以去编故事、写故事。这样一来,学生劲头就会很大,能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拼音的兴趣。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
  三、教授学法
  授法就是要讲究教师的教法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的“堂握学》”理论认为:“教学质量的要求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在教声母“q”时,我便让学生根据学习“”的方法学习“q”。
  我问:这个字母像什么?学生的思维很是活跃,略一沉思后便纷纷举手,有的说像一只大气球,有的说像一面红旗,有的用手指头做“q”的动作……课堂气氢激活了学生的大脑,促使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就认知方面来说,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为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基础。
  四、手脑并用亲密接触汉语拼音
  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肢体来演示字母,动手亲自做做字母,用身边可利用的东西来摆摆字母,用橡皮泥捏捏字母,用彩纸做做字母卡片等,让抽象的字母变成形象直观的,可以触摸到的东西,使学生感受到拼音就在我们周围。这种手脑并用的学习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方法。纵然我们分析了拼音难学的原因,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当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也是避免不了的,正所谓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具有不完美性,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摸索其规律。
  五、充分开发教材中的图画资源
  教材中的每一课都安排了色彩明丽、内容丰富、具有启发性及思想深刻的图画。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这些图画是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听、说、想像与拓展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的极好素材。教学“d t n l ”一课《小兔追马图》时,我先问学生,“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直接看画面就说出有一匹小马和一只小兔。我接着说:“借助音节再看看,还有什么?”学生就会借助音节说出,还有一片土地,小马身上驮着一袋大米。教师这两个问题,主要是复习新学的拼音。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米袋漏了但小马没发现,小兔一边追一边喊,累得满头大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然后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马妈妈让小马驮上大米到九里以外的姥姥家串门。小马高兴极了,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就驮上米袋,一溜烟儿跑出了家门。他哪知道,米袋漏了,一粒粒米掉在地上真可惜呀!这时候,在地里挖野菜的小兔看到了,他急忙去追小马:“小马哥哥——小马哥哥——快等一等”,追得小兔满头大汗,小马才停住脚步……教师讲到这里嘎然而止,问学生:“同学们,想一想,小兔和小马会怎么办?怎么样才能补上米袋?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学习伙伴商量一下,看看谁想到的办法最好?”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如果教师能为他们构筑足够高的梯子,为他们的想象插上有力的翅膀,他们的想象会远远超出我们成人,他们的心是纯净的,应该还给他们本属于他们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畅想。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画,挖项课程资源,让教材内容为教师的教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
  六、在儿歌中巩固汉语拼音
  诵读儿歌、阅读绘本是一年级孩子最喜欢的语言表达方式之一。抓住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在大量的儿歌中巩固汉语接音,如在学习a、o、e时,课中休息时,我就会用课件出示带有a、o、e的儿歌,配上音乐让学生诵读,既得到了放松、休息,又巩固了知识;另外,鼓励学生阅读带有拼音的绘本,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在阅读中,某一个拼音的出现比课堂上的学习多很多,再现的次数一多,学生不知不觉地就巩固了汉语拼音。
  总之,汉语拼音作为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同时还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儿童的特点,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对拼音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学习并学好汉语拼音。不但会为学生今后的识字学习打好基础,还会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产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将师生情感融于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这样会使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帮助学生对汉语拼音进行较快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