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作者】 孟小珍

【机构】 新疆和田市第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双减背景下,为学生减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成为全体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双减政策为初中化学教师优化作业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拓展教学宽度,设计新颖的作业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有生机的作业任务中进行趣学,从而获得理想的课后学习效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双减政策不仅要教师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对作业设计有了新的规划。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做好作业的有效设计工作,应该切实结合学生学习素养发展需求以及学习特征制定具体的设计策略,对作业结构以及作业管理方式进行统一的优化,建立完善的作业管理系统,以此真正强化学生对课后学习时间的利用率,最终促成学生化学学习素养的切实提高。如何在“双减”政策下创新初中化学作业的设计,是现在化学老师的工作重心。本文基于此对双减政策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展开研究。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的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编排,采用螺旋式的方式呈现,同类知识分散在教材不同的单元,学生通过完成适当的作业实现相关知识的建构和重组。同时,初中化学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教学质量要求高。必要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学生能力训练和养成的基本途径。因此,基于化学课程特点,在新的形势下,初中化学作业的意义在于,通过必要而且适当的化学作业,实现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提炼和应用,化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完善,化学各项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和创生。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优化初中化学作业的措施
  (一)前置作业,形成学习自觉
  前置作业,是教师在讲授新课内容前,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学习起点与生活经验出发开展尝试学习,能感受知识的本质,分析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从而能凸显学生的主体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思维与探索的空间。前置作业的设置要遵循小步子、多台阶的策略,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引发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从而能促进他们对核心问题的理解。化学理论知识抽象难懂,是“双基”的重要内容。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建立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让他们能认识到化学知识的本质。如在学习人教版九上“分子和原子”一课内容时,如果直接向学生呈现微观的概念,会令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内容,教者设计前置作业,引领学生参与其中去感受、体验,让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能吸引学生融入微观世界中。教者引导学生用牙签、橡皮泥等制作水分子、氢分子与氧分子的模型,并引导他们交流,从而能促进他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二)围绕学习实际,设计阶梯性作业
  在围绕课堂中的教学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教学知识年龄的讲解,都从学生的学习特点中出发,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内容进行和有效的探究,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的学习问题的思考,也能在设计教学作业的时候,能积极有效的改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帮助学生对于不同的知识内容都可以从自己的学习理解中对于不同的学科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中的教学活动的时候,都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基础的特点中出发,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能力的学习引用,也能强化学生的自主性的学科思维,帮助学生对于不同的作业都可以进行合理有效的完成,提高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自主性。
  (三)设计整合性作业,注重学生的主动建构
  设计整合性的作业是提高学生的写作业的效率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关键。因此,老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设计整合性作业,在学生们学习完一个章节以后,让学生们自主地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构建的能力的,在学生们进行单元整合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运用制作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让学生们在整合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进而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创建教学实验,升华水平认知
  化学问题探究与理解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并且化学知识又为生活所服务,因此教师应当积极的运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在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的前期,教师应当积极运用多媒体基础,运用视频或者图片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发现能力,从而使学生全面的掌握化学知识。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开展的初期,教师应当以生活为基础,进行全面的引导,使学生可以接受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设置开放性问题作业,培养发散思维
  初中化学课堂可以以设置开放性问题作业展开教学,教师通过设计难易不同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每个同学创造足够的表现时间和机会,把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解决彼此不理解的知识,也可以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各个小组再派代表将通过讨论在小组内也难以解决的问题汇报给教师,或者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加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再开始答疑解惑深化学生的理解。
  (六)布置拓展型任务,培养学生开放思维
  当化学教学步入末尾阶段时,教师可额外为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己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去完成一些难度更高的知识学习。教师可基于时事政治,让学生立足于社会新闻探讨内部可能出现的化学问题。例如,石油涨价期间,教师可让学生基于该课题提出一个化学知识,并为其他同学们进行科普讲解。学生可分析石油成分以及作用原理,也可以分析石油成分和其他化学成分之间的共性以及危险性。其过程既可令学生开放思维,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易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双减政策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需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面向应试教育的发展,积极创新,成为教学模式提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双减政策的发展下,初中化学的作业设计需要注重多方面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并且还需要提升教学质量,迎合素质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文荣. “双减”政策下的初中化学作业变革设计[J]. 化学教与学,2022,(21):13-16.
  [2]白玉红. 基于“双减”的初中化学教学研究[J]. 学周刊,2022,(33):69-71.
  [3]牛积伟.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的作业布置及处理探微[J]. 初中数理化,2021(0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