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作者】 田 甜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作业是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一种途径,通过设置分层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孩子都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由于这样的作业赋予了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孩子会自愿、积极地完成作业,让每个孩子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前现有的授课制使得所有的孩子在学习知识后做相同的。作业,完成同样的任务,造成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后果。甚至为了提高成绩,个别老师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机械重复地做题。久而久之,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对作业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导致作业质量不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必须形式多样,实施分层布置数学作业,因材施教,让学生“想做”、“会做”、“乐做”,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针对如何分层设计作业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实行“学生分组”作业设计
  通常一个教学班是由不同层面的学生所组成的。不同学生在接受能力、学习接触、知识结构、思维模式等方面均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分层作业设计便是根据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得教学课堂与课后作业相互适应与促进,使学生人人获得成功与自信。教师应对学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基本学情。根据学生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分为:学困生、中层学生、优秀学生。这种层面的划分应符合两头小,中间大的原则。即优秀生与学困生占少部分,而中层生则占大部分。当然,这种划分也同样应该是动态的,结合实际情况而不断加以调整。这样以便于教师设计不同层面的作业,兼顾三种层面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快乐的去完成作业。
  二、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激发学生兴趣
  (一)自主型作业
  数学作业从设计、选择到布置、批改整个流程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全程操控,但为了响应新课标的号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自我创造性的工作。例如,在查找图形的区域和体积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绘制特定图形。或自由给出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缺点设计主题,明确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型作业
  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和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在作业中适当增加查询问题类型。例如,在“比例和反比例”的研究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存在有比例关系的数量,然后自己通过统计、实验等方法找到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他们到底是成正比还是反比,和这种关系的原因。通过这些探索性练习,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比例”,并在自己的主动下产生知识。其记忆的时间也比较持久,提高工作效率。
  (三)实际工作
  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标是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所以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若只有简单的书面形式的作业,很难让学生形成直观的体验,尤其是对图形的学习。因此,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需设置更多的实践性作业,来帮助学生提高其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作业难度的把握
  对于数学作业来说,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其分层为不同的难度,按照数学的知识结构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作业。可以将其分成A、B、C三个层次,A类作业是难度最高的作业,一般应用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水平,更加注重集中型和综合型的练习,学生要真正完成知识的迁移才能够胜任这一类型作业。而B层作业主要对应的是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主要帮助学生夯实其所学知识,并且适当进行拓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为主。C类主要对应学困生,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在课上所学的知识,为其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准备。
  四、分层布置作业的效果
  批改作业的时候,要及时鼓励A、B、类学生,对于他们完成了较高层次的作业要加倍鼓励加分,对于做错的题目,要面对面的辅导,并再出一部分类似的题目让他们完成。对于C类学生要求他们按照学习的内容自行设计测试题,并写出答案展示答题思路,这就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有“尝试—矫正—再尝试—再提高”的机会,能够感悟到成功的喜悦,切实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总之,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有利于学生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学习。但是分层作业的同时不能歧视学生,不管学生成绩如何,在班级里都要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不能因为作业内容的分层而让学生产生自卑或骄傲的心理。在分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说话艺术,要让学生觉得我们都是一样的,作业不同,只是学习的需要。同时,分层作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有耐心,更加细致,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