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作者】 吴 群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普恰克其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改要求初中生不能只学好文化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综合素养,这就对初中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进一步提高初中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水平,做好班级每个学生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并且激发学生在班级中的集体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可以为班级的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之实现自身的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策略探讨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引导之下,新一代的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们成长和学习中的合作者,是学生家长的良性教育伙伴。作为初中班主任,必须正确表达自己作为课堂教育者的管理工作,并坚持课堂管理的理念。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还要教学生了解生活的意义。班级班主任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因为初中班主任的工作量很大,班主任负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一、基于自身素质奠定威望,做好班主任准备工作
  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实是非常琐碎的,而其主要职责是通过班集体的日常建设和管理,为学生们营造良好向上的共有学习氛围,并在教育和引导过程中让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班主任自身所具备的思想品格、个性特点和为人处世作风,甚至是班主任的日常穿着打扮和生活习惯,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班主任能够有力的推进初中阶段学生素质教育并加强班级管理力度,班主任也是除了父母之外与学生最为亲近的人,班主任的工作质量水平会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个人培养产生重要影响。古人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班主任首先需要树立自己的较高品格和素养,为学生们做出表率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课堂管理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具有激励作用,良好的氛围可以有效改善班级秩序。因此,班主任必须能够帮助学生进入班级的良好氛围,以便学生能够相互影响并共同进步。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需要积极和正确的领导,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最重要的是,初中班主任必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以便学生成为关键角色并积极追求集体课堂目标,还应注意正确的学生发展方向。作为班主任,必须能够跟随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发展。
  三、凝聚班级共识,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
  学生对班级体有高度的认同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集体荣誉感,这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关键。初中生在思想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是学生逐步成熟的表现,同时也对班集体观念的建立、认识水平的提高提出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凝聚班级共识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科学知识的学习方面,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致力于班内荣誉的实现,进而凝聚学生的共识,为提升班级认同创造有利条件。此外,班主任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师生良好的互动,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比较全面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和同学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为此,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凝聚班级共识,正确处理思想多元与统一体的关系,有效地促进班级认同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自信是成功的基本条件,踏实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认清自己潜在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在初一开学之后,很多学生由于初中和小学阶段过渡,跟不上进度,出现很多厌学的现象。这样,如果教师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习成绩便会一落千丈。
  五、实行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其具有的心理因素在正面表达和负面表达中都会对其造成实质的影响,使其习惯得以改变。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中,应改变传统惩罚的工作方式,以此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和教师能够互促互进,使学生的负面心理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开展中得以减轻和缓解。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运用正强化的手段塑造学生的行为,并运用不同的手段消除学生思想中的负面因素,使学生能够明白什么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增加班级管理力度,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为使教育目标能够有效实现,班主任应该采用多元化的工作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进而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使管理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六、丰富实践活动,增强集体观念
  在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要结合实际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认识集体的重要意义,提升合作意识,以增强集体观念。例如,组织学生分成各个小组,一起为班级文化墙做设计,为班级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会更强。也可以带领他们去参与校园运动会、体育竞赛、知识问答比赛、辩论赛等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的相关活动。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意识到班级集体团结一致的重要性,班级荣誉大于个人荣誉,有效提高他们的集体观念,这也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了更大的帮助。
  七、引入即时通讯,建立家校共建
  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从来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而是教师和家长双方的义务,所以,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应当有意识地引入家长资源,让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协同管理下,逐步实现成长。但是,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由于资源的短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形式只有“家长会”和“家访”两种形式,而无论是上述哪种形式,对时间和地点都有极高的要求,这也就限制了班级中家校的共建。然而,现代即时通讯技术的产生无疑能够改变这一境况,真正地建立家长与班主任的时时沟通,处处联系,实现家校的有效共建。
  在初中教育中,教师不仅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也是倾听者。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方式合理批评学生,树立信心,增进健康。学生成长和不断提高的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对学校的长远发展起着有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爱娟.关于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J].智力,2020(26):185-186.
  [2]王锋.初中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