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随课微写过程中对学生的适时点拨和有效指导

【作者】 殷正甲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洛浦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缺乏系统性、实效性,致使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指导繁琐性、应付性等现象。“随课微写”是指在每次课文的教学中,选择有价值的练写点,学生通过片段练写获得写作技巧的实践。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们会对这一单元的大作文更有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写作的压力,同时也能使阅读和写作相融合,通过多角度、多频率的练习,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关键词:随课微写;练写点;读写结合
  一、问题的产生与中心概念的定义
  小学写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重点教学内容。语文教材按照单元的主题来安排课文,在单元课程学完之后,学生就这个单元的阅读主题进行练习。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存在着随意性,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学生的写作缺少真情实感,缺少可读性,口语表达能力远远不能满足““语文核心素养””的需求。而我们所熟悉的“作文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引导学生开始写文章,重点在于“写什么”;二是在完成作业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总结,重点在于“写的如何”。然而,对于“怎么写”的练习,以及怎样进行“单项技能”的系统性培养,老师却很少关注。
  在进行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训练中,要想让学生真正明白何谓“怎么写”,专门论述分析了“随课微写”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指导要点和作文实际训练操作策略。“随课微写”延续了过去微写作相似的写作方式的核心需求,而创新的仅仅是概念的提法。近年来,“随课微写”这一概念进入语文作文教学,引起了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的讨论和思考。
  “随课微写”一般是指与语文课文教学任务内容相结合的写作过程的训练,就是让教师在课文学习或训练任务的实际编写进行过程中,选择一种最直接有实际训练运用价值的、有创意性的微型小语段,并注意写作训练气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以及语言交际表达等能力。
  “随课微写”的写作教学基本理念,就是要求在学习完成教材每一节单元课文要求后,根据大纲要求,将完成各篇单元大作文的写作语文技能内容,分解归纳为单元每篇一课内容的写作阅读训练教学,从而达到逐步的积累,并构成一个单元大作文写作学习技术体系,从而达到实现单元大作文到“怎么写”课程的转换。在阅读课文时涉及到练习和写作,使学生的写作技能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独立的写作技能。
  二、随课微写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来了以下这几点的建议:“要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写作,创造一种良好交流的环境和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多想象,强化日常练习,改善作文的命题方法,倡导学生自主选择题目。”、“作文教学要抓住材料,立意,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习。”、“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应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读、写的有机结合。”在写作教学中,应强化“练笔”、“读写结合”等要求,为“随课微写”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课文作为载体,利用课文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对课文进行短小的微写练习,以促进读、写相结合使同学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涵、主题、结构等。“随课微写”的练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并促进他们的写作能力,但是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完整的训练顺序,写作训练的选择与单元作文的衔接不紧密,呈现出即兴、无序的状态。“随课微写”的教学方法,其特征是聚点成面,积微成著;与阅读教学存在着相伴性,是真正可以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随课微写”在教学理念和实践上都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课程性特点,而“随课微写”的练习训练则是基于单元大作文。在对每单元小文章写作的学习活动中,会反复进行小短篇阅读练习,培养每个学生良好的语文写作学习技能,积累阅读写作上的积累经验,再去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小单元大作文,从而让他们对本次的单元大作文有更多的自信,从而减少了写作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能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随课微写”教学法利用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把在课堂阅读实践中所应学到的基本知识内容和方法技能都逐步系统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从而达到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的目的。“随课微写”的文本阅读,是指通过感知和理解文本的思维、技巧,从而达到更深刻、更准确的目的。这种以练习为主的阅读教学更加深入,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因此,从“随课微写”的一般基本原理概念入手,探讨出单元习作优化的基本实施策略,并注重将其与单元习作优化乃至各个学段、年段习作优化之间密切的规律性联系,以便进一步为小作教学提供具体理论依据。“随课微写”的教学重点在如何贯彻更新课程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三、随课微写选点举例
  选点是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中的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在语文教材中,每个课文都包含出很多小练习的点,这些练习点就可以让小学生直接在课文“随课微写”练习中来进行。可以是关于写作的,可以是关于技能的,也可以是对文字的理解。随课微写的选择应充分反映练习的有效性,同时又要针对教材单元的大作文内容进行明确,让每一节课的微写“点”汇集成一个“面”。
  下面以课文为例。以教材中“情深爱祖国壮丽山河”为主题,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景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在博览群书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妙。
  从教材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文章都是关于自然美景、奇景的描述,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在阅读时,要在读文章的同时,想象和体会自然之美。要用心揣摩、品味语言,体味作者的形象,充实语言的积累。在每次课文读完后,要根据文章中的情景描写法,选择合适的写作练习地点。在本册单元课文结束后进行第一篇微型大作文,题目为“这儿真美”,在此段单元课文内容的深入学习中,通过多次的随课微写,逐渐提高了学生微写内容的写作水平。根据课本的编排,这一单元的大作文主要是“发掘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向别人展示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在此基础上,找出练习和写作的要点:
  《望天门山》这是唐诗《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描绘出了秀丽的山,奔腾的水,一静一静,一幅自然的美景,在纸上浮现;《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西湖波光粼粼,周围山峦朦胧,奇形怪状;《望洞庭》选取了一个远眺明月的角度,将整个洞庭尽收眼底,捕捉到最典型的湖光山色,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以别具一格的手法,将洞庭的美丽重现于纸上。在完成这门课程后,随课微写可以将重点放在“动静结合”的地点来描述风景。
  《富饶的西沙群岛》详细全面地分析描述说明了群岛西沙群岛群的基本地理位置、风景、物产特色等许多方面,强调了西沙群岛确是中国一片秀丽富饶秀丽的红色土地,抒发表达了人民对群岛西沙群岛风光的深切赞颂感情和对伟大祖国无限热爱。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精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沙群岛的美景与丰饶。运用排比法等修辞手段是本论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在课后,随课微写的练写点根据课文中所描述片段,排比句式来描述景色的点。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述赞美了大自然四季变化的迷人美景和丰富独特的人类自然资源,抒发作者对这块祖国富饶美好辽阔的土地的热爱。本文作者在分析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四季自然风景时,捕捉到四个不同气候季节内的典型景物特征,并大胆运用起了大量比喻、拟人语等艺术修辞手段,对这四季景观的气候特性也进行得了较为条理而清晰、有序的描写。而在文本中的应用,更主要是绘声绘色。如“淙淙”的水声,模仿着融化了的白色雪花,“呼呼”的声音,模仿着西北风的咆哮,让人听得真切,再用“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来模仿小兴安岭的树木,让人有一种真切的感觉。在学完这一章以后,随着课文的练习,重点放在了用“叠音词”来描述景物的点上。
  《海滨小城》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表现了作家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本文从近处到近处,捕捉了沿海和城镇的特征,从多个角度对这个城市进行了描述。此次随堂课微写的短篇练习可以集中于“由远及近”的地点描述景色。
  四个练习课文选择设计了这四个小练习点,分别对应是课文“动静结合”、阅读“排比句式”、理解“叠音词”、写“由远及近”共四个大练习的要点,并能根据前四个大练习的要点来进行“随课微写”,在学习完课文阅读之后,完成“这儿真美”大作文,四次以上的课文微写大练习,都一样可以全部融入课文进去。
  四、随课微写的课堂教学操作举例
  语文教师应该在长期不断地的研究探索学习中,转变观念,建构精炼的教学策略,使“阅读”与“习作”双线并进,形成了如下的教学模式:
  1、深度研读:通过对单元学习的目的和每种文本的深入研究,建立起体裁意识,掌握教材的内涵和风格特征,从而确立整个课堂的阅读与习作教学的总体目标。
  2、注意选择要点:根据单元作业的内容和要求,根据年级特点,选择一到两个练习点。
  3、细心地指点:在课文阅读指导教学活动中,要始终牢牢抓住重要的练习点,以每篇课文中重要的句、段内容为指导范例,从有关词汇知识的具体使用、表述材料的运用角度、修辞技巧的重要影响、句子篇章的整体结构、阅读时的感悟体会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做了全面详细准确的分析,并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
  4、创设情境:以此课为基础,复习和扩展课文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迁移应用,为随课微写做好准备。
  5、适当的练习:在他们阅读资料和写作的练习过程中,利用其中几分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即时进行读、写相结合内容的读写训练。
  6、互相阅评与修正:充分调动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积极性,通过团队协作、同伴互助等方式,根据各自的训练要点,进行相互评价、自我修正。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随课微写”的过程中,学生从之前无从下笔到勉强写出一两个简单的小句子,从仅能写出某一小段到写出一篇好文章,再从枯燥乏味、错句连篇到写出文采飞扬、想象力极丰富的作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课微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能让每位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被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许丽鸳.浅谈单元整组观照下“随课微写”练写点的选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64-165.
  [2]陈莲花.浅谈小学语文“随课微写”教学路径[J].智力,2020(12):81-82.
  [3]殷宗祥.“随课微写”,小学习作教学的新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18(1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