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效性探究

【作者】 莫春梅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勤恳钻研精神,而我们学校接收的学生大多是传统上被称为“学困生”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他(她)们生活、学习都不求上进,完全是“躺平”状态。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是我们培养中职学校学生时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中职;劳动课程;实效性
  作为一所地处偏地区的中职学校,我们学校接收的学生大多是传统意义上被称为“学困生”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抚养长大。在家里,这些老人全权负责孩子的饮食,劳动时间很少。而且他们不懂得勤俭节约,经常在两天内用完每周的生活费,然后打电话给远方的父母索要。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是我们培养中职学校学生时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问题分析
  1.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校是引导学生形成劳动意识、获得良好劳动质量的重要场所。然而,许多中学没有将劳动教育置于适当的水平,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劳动教育实施不到位。首先,学校没有建立全面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机性。一些学校虽然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但没有按照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充分分配和实施课时,这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相当常见。这一点在面临毕业和继续教育压力的高年级尤为突出。其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配套不完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教师往往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而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实践的地方和机会很少。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学生劳动意识和技能的发展。第三,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在劳动过程中,缺乏教师的充分跟踪和指导,教师对学生劳动行为的评价具有高度的随意性,难以客观论证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2.将劳动教育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许多学校在劳动教育方法上缺乏创新,教师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学习之外的体力劳动,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劳动是惩罚和威慑学生的方式之一。许多不遵守课堂秩序、上课迟到的学生都经历过因公受到惩罚的经历。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劳动教育的初衷,导致学生没有劳动形式,使劳动教育的精神价值消解。它还可能无意中导致学生误解劳动的含义,导致对劳动的厌恶,导致劳动价值观扭曲和劳动技能丧失。这也违背了社会宣传、学校倡导和教师教导学生“劳动光荣”的意识形态。
  3.家庭缺乏劳动教育和培训。
  人的一生首先接触的是父母,没有家庭参与的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在过度的关心和宠爱下,孩子们很少有机会亲自参与和体验劳动过程的艰辛,创造劳动成果的喜悦和满足,从而不会真正珍惜和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此外,受传统上强调脑力劳动而非体力劳动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更加重视智力教育。家长和长辈认为,劳动会影响和占用学习时间,使其成为不必要的教育活动。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希望他们努力学习。在这种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观念下,很难塑造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他们照顾自己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也无从谈起,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中职学校开设劳动课程的意义
  现阶段,各中职学校都积极追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构建全面的教育体系,完善立德树人的实施机制,着力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加强道德修养,增加知识和洞察力,培养奋斗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中职学校力求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奋斗精神,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纪律和行为规范,掌握基本的文化素养,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五育教育的五个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除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之外,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限于智力教育,还要求人才具有强健的体魄和体能,所以,智力开发的基础对于提升高中劳动教育课程至关重要。实施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此,而且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无论是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普遍缺乏劳动意识,只专注于学习,导致身体素质大不如前,生活技能水平也相对较差。结合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具体的教育形式和方法都比较简单,比如做简单的家务、打扫校园卫生等过程中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鉴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开设具有实效性的劳动教育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第一,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甚至也会提升老师和家长的劳动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而实现智力和劳动的全面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这对丰富劳动教育的途径和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拓展课堂,提供提高教育社会化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对于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综合能力,加深了学习成果,同时还可以为自身未来发展打下良好且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中华,隋桂凤.培养行动力:走向“新劳动教育”的“立新”实践[J].中小学管理,2019,05:17-20.
  [2]胡晓军.创新劳动教育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19(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