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作者】 吴 珊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一曼小学校鱼坝校区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激发学生说话的激趣、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和结合教学进行说话训练等以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
一、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都有非常强的好奇心,有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愿望。但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是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和学生。就容易变得怯生生的,想说又不敢说,这就要设法在说话训练中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内容作为训练学生说话的材料。
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听一些感兴趣的故事,听完这些故事以后,让学生重复讲这些故事,看学生中哪一个说得好,记得最快。老师要适当地表扬说得好的学生,说不好的学生要多多鼓励,不要打击他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敢说、爱说了。听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对听说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大量说话实践中学会说话。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纠正不良说话习惯
小学生语言是在丰富的生活中自然发展起来的,未经系统训练,而且普遍存在着“不该说话时随便插嘴,该说话时又不说”的现象,同时受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农村孩子还养成了说脏话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纠正,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如养成:别人说话时不妨碍,能静听别人说话;别人说话时注意听,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内容,而且能记住;说话简洁,不拖泥带水;始终一贯,不前后矛盾;围绕主题,不离开中心话题;说话得体,词语适当;音调清晰、流畅、不口吃,不说脏话等。以上几点学生若能做到,就说明学生也具备良好的说话习惯。
三、结合教材和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是说话训练的依据;教学是说话训练的主要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是以教材教学为本来进行,具体做法有:
1.利用听话训练,进行说话训练。利用听话进行说话训练是教学中一个应该重视并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只有听得清楚、细致、准确,才能说得全面、周到、深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听话习惯,说话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在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上有许多插图。教学这些图画时,教师要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画的内容,通过直观的、形象的画面,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说话。
3.在识字、学词、学句中训练说话。在识字、学词、学句的训练中抓住说的训练。如教“教”字时,先让学生说音节中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其次说结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部首是什么。第三把这个“教”字组成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不断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认字能力,造句能力,说话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结合课文训练说话。课文是训练说话的依据和主要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识字,识词,并大声朗读课文,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四、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训练说话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说话活动,有利于学生养成敢说、愿说、想说话的习惯,提升他们的说话能力,如组织小学生讲故事、讲游戏规则、讲做家务劳动的经过等。同时还可以结合学校、班级的活动训练说话,进行随机的说话训练,如随机抽学生上讲台当全班学生讲话的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五、注重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
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在说话训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语言,模仿性很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坚持说普通话时,表情动作自然大方,表达意思完整清楚,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语言抑扬顿挫等方面都应起示范作用。
总之,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上几点是我在训练小学低段学生听说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陈占华;采用多种形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学周刊;2011年20期
[2]朱玉芳;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安徽教育;2011年05期
[3]李英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学周刊;2011年17期
[4]史一华;新课程理念下低年级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7期
关键词: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
一、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都有非常强的好奇心,有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愿望。但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是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和学生。就容易变得怯生生的,想说又不敢说,这就要设法在说话训练中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内容作为训练学生说话的材料。
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听一些感兴趣的故事,听完这些故事以后,让学生重复讲这些故事,看学生中哪一个说得好,记得最快。老师要适当地表扬说得好的学生,说不好的学生要多多鼓励,不要打击他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敢说、爱说了。听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对听说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大量说话实践中学会说话。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纠正不良说话习惯
小学生语言是在丰富的生活中自然发展起来的,未经系统训练,而且普遍存在着“不该说话时随便插嘴,该说话时又不说”的现象,同时受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农村孩子还养成了说脏话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纠正,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如养成:别人说话时不妨碍,能静听别人说话;别人说话时注意听,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内容,而且能记住;说话简洁,不拖泥带水;始终一贯,不前后矛盾;围绕主题,不离开中心话题;说话得体,词语适当;音调清晰、流畅、不口吃,不说脏话等。以上几点学生若能做到,就说明学生也具备良好的说话习惯。
三、结合教材和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是说话训练的依据;教学是说话训练的主要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是以教材教学为本来进行,具体做法有:
1.利用听话训练,进行说话训练。利用听话进行说话训练是教学中一个应该重视并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只有听得清楚、细致、准确,才能说得全面、周到、深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听话习惯,说话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在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上有许多插图。教学这些图画时,教师要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画的内容,通过直观的、形象的画面,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说话。
3.在识字、学词、学句中训练说话。在识字、学词、学句的训练中抓住说的训练。如教“教”字时,先让学生说音节中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其次说结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部首是什么。第三把这个“教”字组成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不断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认字能力,造句能力,说话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结合课文训练说话。课文是训练说话的依据和主要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识字,识词,并大声朗读课文,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四、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训练说话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说话活动,有利于学生养成敢说、愿说、想说话的习惯,提升他们的说话能力,如组织小学生讲故事、讲游戏规则、讲做家务劳动的经过等。同时还可以结合学校、班级的活动训练说话,进行随机的说话训练,如随机抽学生上讲台当全班学生讲话的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五、注重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
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在说话训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语言,模仿性很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坚持说普通话时,表情动作自然大方,表达意思完整清楚,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语言抑扬顿挫等方面都应起示范作用。
总之,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上几点是我在训练小学低段学生听说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陈占华;采用多种形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学周刊;2011年20期
[2]朱玉芳;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安徽教育;2011年05期
[3]李英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学周刊;2011年17期
[4]史一华;新课程理念下低年级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