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幼儿园田园运动

【作者】 牟 欢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全国的课程改革的推进,幼儿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利用地方资源,使教育接近幼儿的生活。运用幼儿园地理优势,有效开发当地资源,带领幼儿与环境对话、与自然交流,这些内容为幼儿回归社会、获得丰富的认识的同时,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自由想象的空间。田园资源开发也是《纲要》精神和陶行知先生幼儿教育思想指导的体现,根据当地自然特色,探索、挖掘和创设幼儿园及其周边自然资源的利用,因地制宜地实施野趣教育,在幼儿亲近大自然、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同时,让幼儿热爱大自然产生保护的精神和行为更有助于对其自然的理解和探索。利用田园资源创设丰富的趣野活动,让每一个幼儿在自然中,体验趣味,从而获得更多生活体验,提高综合素养。
  关键词:走进田园;实践研究;野趣教育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楼房越建越多,孩子们接触田园劳作、观察农作物及瓜果生长的机会微乎其微。当他们惬意地品尝着瓜果的清甜时,不知其“瓜熟蒂落”凝聚了多少的劳动汗水与智慧,可以说只知其食不知其长,只知其食不知其源。为了让孩子们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幼儿园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孩子去感知过程,并利用实物进行认知。而这样的方式只停留在表面客观上的认知,而对于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及幼儿学习品质和技能的培养助益不大。《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那么,如何开辟园所种植环境和利用周边的田园资源,利用有效的策略让幼儿的学习从静态观察到动态体验、从桌面认知走向自然探究呢?让孩子与植物的生长进行零距离接触,让其在了解种植的生长过程中学会观察、记录、对比、概括等技能,并真正去体验田间劳动的辛苦与乐趣,树立尊重劳动者的意识,培养爱惜食物的情感,获取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我们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出一些有效的路径与策略。
  一、注重幼儿发展,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我们的田园课程追求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课程的内容一般由幼儿自主发起,老师进行适当的预测和规划,帮助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班的土豆种植活动,便是幼儿自主生成的一个探究实践活动。在开学初期,小朋友在植物角种下了一批土豆,一次观察活动中,有几个幼儿观察发现植物角的土豆长得特别高,但是叶子很小。有一个幼儿大声说道:“田地里的土豆不是这样的,田里的土豆长得矮,但是叶子很茂盛。”几个幼儿马上就被吸引了注意力,大家马上激烈的讨论起来。
  “这是不是土豆啊?”“田里的土豆是长这样吗?”回到教室后,老师就幼儿的发现进行提问:“为什么我们种的土豆和田里的土豆不一样呢?”幼儿也一一提出了猜想:“是因为植物角没有阳光吗?”“是不是因为没有施肥?”“是不是地方太小了?”。带着问题和困惑,幼儿们提出想去田里看一看,在田里也种一种土豆,于是老师让幼儿回去询问父母、长辈,种植土豆的方法,
  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在自己的观察记录下发现问题,而老师更是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及时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加以延伸。一切学习都不一定在当下就要马上解决,我们要做等待型的教师,让孩子以自己的兴趣点去寻找、尝试、解答。
  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具有挑战性的野趣活动
  我们可以在设计幼儿园野趣活动的时候添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例如在田园里举行一个幼儿跨栏比赛,可以通过跨栏比赛让幼儿增强自信心。还有,就是把比赛路线图形化设计,利用有趣的图形路线,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游戏所带来的快乐,慢慢地在跑步过程中增加路程和时间,可以让他们不断地进行打破自身的极限。除此之外,在户外可以安排组织一些有关于射击类的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视觉观察力。可以根据周边的地理环境,例如周围的小山坡和海岸,扩大幼儿的运动范围,可以让原来比较单一的幼儿体育运动变得多姿多彩。利用比较有意思的野外游戏活动对幼儿的毅力进行培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磨炼他们的意志。
  三、采用园内外链接的方式,让幼儿田园劳作中体验“农趣”
  体验和实际操作是孩子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幼儿园的顶楼开辟了15平米的种植区,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调查和需要寻找的问题,将其划分为蔬菜区和瓜果区。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果蔬园里拔草、浇水,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交流发现和问题,让这一片种植地成为孩子们的活课程。比如在秋天的时候,幼儿会把亲手种的红薯,从土里挖出来带回活动室,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幼儿情绪更加高涨,探索的欲望非常深厚。为此,我们生成了一系列的“红薯乐翻天”的主题活动,通过红薯食品加工、红薯的制作,红薯展示会、秋季丰收节等系列活动。
  通过园内外资源的链接、丰收节等活动,幼儿不仅体验了操作和探索的乐趣,还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田园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得到了丰富的有益经验,促进了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 
  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自主生成的田园课堂,让幼儿深切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促使幼儿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以及顺从自然的发展规律。注重亲身实践、自主探究的活动方式,更加贴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操作、观察、交往、体验中构建新的知识和新的经验,在田园中活动的幼儿真实而自然、淳朴而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