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作者】 陈于丹
【机构】 四川省兴文县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第一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想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就必需讲究课堂导入的艺术性,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为学生能愉快地进行学习渲染气氛。要想我们的导入有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情况选择会适的导入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第一环节,也是重要的环节,导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这节课的质量,一段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使这节课引人入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的方法很多,现在就谈谈我的一点浅薄的见解。
一、图片导入法
尽管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里很多课文都有插图,但是为了能吸引学生课前的注意力,有时候用自己准备的一些图片导入新课也是很有必要的。如,在《女娲补天》此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将有关女娱的图片以及她补天的图片,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对美丽图片的观赏中,产生出对此课所学内容的深度了解的意愿,为教师的授课打开良好的局面。这样就导入到课文学习中,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二、名人名言法
名人名言,是具有一定人生思想和人生高度的人对世事的慨叹和鼓励,具有整醒世人,简单明了的特点,可以对小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起到指导作用。能够让学生产生思考,也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名人名言法就是教师在授课之前,教师准备好与课文有关的名言警句,利用名人名言和学生找到共鸣,和学生有同一个出发点,有利于学生对接下来课文的学习。例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学习《早发白帝城》时可以搜集壮志难酬的警句,学习《精忠报国》时可以搜集岳飞的赞美之句,学习《鲁迅》的时候,可以搜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讲述《晨读》一文中时,便可以引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周恩来”等。名人名言,是最能激发人积极向上的,通过周恩来的事迹,促进学生好好学习,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称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助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四、读题目导入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教材资源之一。例如:特级教师贺诚在教《田忌赛马》一文时,他先让学生读题目再让学生们谈读题目后产生的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田忌是个什么人?他和谁赛马?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赛马?他为什么要赛马?他是怎样赛马的?赛马的结果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我们都获得什么收获……他把问题一一列在黑板上,能使学生的阅读探究活动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由此可见,新课伊始时运用读题目导入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五、谜语导入法
是指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乐于接受,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愉快。如《荷叶圆圆》一课的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出一则谜语,看你们能不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圆圆大绿盘,浮在水上面,水珠把它当摇篮,小鱼把它当雨伞。”(老师边诵边画,学生一看,很快就猜出谜底来了)
师:荷叶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学生:绿绿的,圆圆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荷叶圆圆》。
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猜对的学生会充满自信、情绪高涨;没有猜对的学生也会被调动积极性,激发浓厚的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全体学生都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六、音乐导入法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他对人的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儿童更是如此。音乐可以锻炼人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将音乐引进课堂,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抚他们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我在教第二册语文《快乐的节日》这一课时,我先用录音机播放“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学生回答后)我说:我们随着这首歌曲,走进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回忆了我们快乐的日子。作家为我们写了这么动听优美的歌曲,歌曲所表达欢快愉悦的内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我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我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学生就自然而轻松愉快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课文时我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就自然而轻松愉快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新课导入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上述几种外,还有用创设情境导入法、诗歌导入法、谜语导入法、表演导入法、实验导入法等。但导入法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应力求省时,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第一环节,也是重要的环节,导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这节课的质量,一段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使这节课引人入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的方法很多,现在就谈谈我的一点浅薄的见解。
一、图片导入法
尽管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里很多课文都有插图,但是为了能吸引学生课前的注意力,有时候用自己准备的一些图片导入新课也是很有必要的。如,在《女娲补天》此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将有关女娱的图片以及她补天的图片,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对美丽图片的观赏中,产生出对此课所学内容的深度了解的意愿,为教师的授课打开良好的局面。这样就导入到课文学习中,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二、名人名言法
名人名言,是具有一定人生思想和人生高度的人对世事的慨叹和鼓励,具有整醒世人,简单明了的特点,可以对小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起到指导作用。能够让学生产生思考,也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名人名言法就是教师在授课之前,教师准备好与课文有关的名言警句,利用名人名言和学生找到共鸣,和学生有同一个出发点,有利于学生对接下来课文的学习。例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学习《早发白帝城》时可以搜集壮志难酬的警句,学习《精忠报国》时可以搜集岳飞的赞美之句,学习《鲁迅》的时候,可以搜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讲述《晨读》一文中时,便可以引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周恩来”等。名人名言,是最能激发人积极向上的,通过周恩来的事迹,促进学生好好学习,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称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助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四、读题目导入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教材资源之一。例如:特级教师贺诚在教《田忌赛马》一文时,他先让学生读题目再让学生们谈读题目后产生的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田忌是个什么人?他和谁赛马?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赛马?他为什么要赛马?他是怎样赛马的?赛马的结果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我们都获得什么收获……他把问题一一列在黑板上,能使学生的阅读探究活动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由此可见,新课伊始时运用读题目导入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五、谜语导入法
是指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乐于接受,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愉快。如《荷叶圆圆》一课的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出一则谜语,看你们能不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圆圆大绿盘,浮在水上面,水珠把它当摇篮,小鱼把它当雨伞。”(老师边诵边画,学生一看,很快就猜出谜底来了)
师:荷叶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学生:绿绿的,圆圆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荷叶圆圆》。
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猜对的学生会充满自信、情绪高涨;没有猜对的学生也会被调动积极性,激发浓厚的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全体学生都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六、音乐导入法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他对人的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儿童更是如此。音乐可以锻炼人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将音乐引进课堂,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抚他们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我在教第二册语文《快乐的节日》这一课时,我先用录音机播放“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学生回答后)我说:我们随着这首歌曲,走进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回忆了我们快乐的日子。作家为我们写了这么动听优美的歌曲,歌曲所表达欢快愉悦的内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我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我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学生就自然而轻松愉快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课文时我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就自然而轻松愉快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新课导入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上述几种外,还有用创设情境导入法、诗歌导入法、谜语导入法、表演导入法、实验导入法等。但导入法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应力求省时,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