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农村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必要性

【作者】 张秀英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校小学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国学经典与我们息息相关,它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诵读中华经典,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将班级融入到这种环境中,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语文的传统文化学习与教材结合,让传统文化带动课堂的氛围。
  关键词: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发展。所谓的传统文化包括许多,有《三字经》、《孟子》、《弟子规》等等。学生在诵读这些文学经典时,能够有效的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高深,能够更好的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必须让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
  对于低年级来说,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大量的汉字。如,学生在学习《道德经》这本书时。由教师带领学习,学生通过诵读可以认识近一千多个汉字。学生在阅读其他书籍时也会轻松认识更多汉字。长期的积累以后,学生的识字量会变得越来越多。从而降低了教师的压力,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必须让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
  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讲得就是要培育孩子的行为规范,促进其社会化行为的发展。古来即有:“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惟一经”。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章年,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趁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使之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而惭惭开启其智慧,培养其品德,即《易经》所谓“蒙以养正,圣功也。“教育专家认为所谓“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等重要的人格因素,都是很难教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传授。这种有“人格”的成长,是在一种“陶治”、“熏陶”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这是人的素养。诵读的经典文章中,往往都是美心美文嘉言款行,及早让儿童琅琅上口,濡染干心,等干把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是一种极见功效的人格重陶教育。经典是圣人的智慧、心灵的故乡,民族智慧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在历史长河里,许多仁人君子,留下可贵的生活经验,足以教导我们洞悉人生的直谛,学会做人的直理,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怒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自强不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和谐之美。“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的谦逊守信之道。让孩子早期接受这些教育,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不断端正自己的品行,促进品德的发展,使之受益终生。
  三、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必须让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我校通过探索和实践证明,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素养。以我班为例,我觉得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飞速提高。本学期,通过经典诵读,大部分同学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读课外书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一些儿童版的文学名著更是成了同学们的至爱,口头表达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我认为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来激活低效的语文教学的愿望实现了。课余,名著中的各种人物自然就成了同学们谈论的重要话,一部分平时不善言谈的同学也渐渐参与到对名著的讨论中来,口头表达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诵读经典的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文学修养得到了升华。读经典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了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我们在教育孩子们在大量阅读背诵古今中外经典诗文基础上,延伸到德育教育,讓孩子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最终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只有这样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有望。
  四、培育优秀人才,中华民族走向振兴,必须让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
  现今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是哪一个民族?应该是犹太民族。,本来应该是咱们中华民族,但此刻却又什么缘故不是中华民族呢?缘故确实是因为咱们丢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悠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他以为对小孩进行经典教育是培育优秀人才,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法宝。钟教授进一步指出,经典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字经典:即教育小孩大量阅读、背诵古今中外经典诗文。另一方面是美育读经:即常常让小孩观看古今中外名画、名雕塑、建筑、艺术品,常常聆听世界古典音乐,歌剧等经典音乐。让小孩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最终成为一个道德高贵、学识渊博的人。只有如此的高素养人材愈来愈多,咱们中华民族的振兴才会有望。的确,历史上咱们中华民族曾数次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靠的是什么?此刻认真想一想,咱们不宝贵出,靠的确实是咱们那些闪烁着聪慧光芒的经典文化。是她们教会咱们中华民族海纳百川,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由此看来,朗诵国学经典,传承国学经典的确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振兴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五、为学生找到自信,必须让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
  别的学校没有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走在前列,当学生们与亲戚、朋友的孩子相处时,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而且使他们更加有兴趣接着背诵下去。尤其是当家长对孩子的记忆力表示惊叹时,他们也增加了信心。
  六、为远离不良网络、告别虚拟的视听世界,必须让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
  经典诵读让孩子品读经典文化韵味,聆听先哲教诲,在诵读氛事里有利于建立小学生精神家园和打造书香校园,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千年经典,做少年君子”。当孩子们把金色时光用在接受传统美德重陶上时,就可以有效远离不良网络,告别光怪陆离的视听虚拟世界,树立高雅的情趣和高远的志向。
  七、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让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经典与现代文的阅读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诵读需恭恭敬敬,一心一意,不急不徐,字字清楚轻松愉悦。经典,乃悠扬自得的雅正中和之音,学生每天坚持不懈,读圣哲之言,体圣哲之心,发圣哲之语,定在之中,慧在之中。现代文阅读更需声情并貌,在读经典的影响下恭敬认真地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能生巧,巧而后出新,诵读就是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放在自家智慧库里,随用随取。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
  总之,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诵读中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让学生迅速吸收国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把学生的思想引向经典诗文的广袤田野,让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对学生来说,诵读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语言,陶冶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提高道德修养,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对教师来说,通过理解中华传统经典,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有重大意义。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在学校层面,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初步探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特色活动,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建书香校园,办特色教育,创学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