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土”味区角,自然成长
【作者】 张 妍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来复镇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浅谈乡土材料在幼儿园区角中的运用
摘 要:区角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个体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区角环境中运用材料的互动表达自我、积累经验、体验愉悦,从而获得个性化、自然成长。我们幼儿园属于乡镇农村幼儿园,有着丰富的、鲜活的乡土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发现乡土材料的价值,把资源合理运用到幼儿园区角活动中,能使幼儿园区角创设更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活动形式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最终提高区角活动潜在吸引力、隐形和显性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关键词:乡土材料;区角;运用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此,幼儿教师在展开教学时,不能局限于课堂,需要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进行学习,为幼儿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
如何运用乡土材料,丰富区角活动,构建“土”味区角,张扬幼儿个性,助力幼儿成长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从本地本园条件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活生生的乡土材料”品种多样、简单易寻、可塑性强、价格低廉。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能使幼儿园区角创设形式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让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进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使幼儿成为区域活动的设计者,使教师成为区域活动的支持者,使幼儿园成为和乡土环境和谐共生的成长乐园。
一、“土”味体能区,让身体动起来
《指南》指出:“要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我们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创设体能区,运用大量的乡土材料制作户外体育活动器械,能充分发挥投入少作用大的优势与作用。教师、家长、幼儿齐心协力开动脑筋,将大量的乡土材料清洗、加工。家长、孩子、老师参与了整个发现、收集和制作器械的过程,合理利用、充分开发后,制作了简单又易于操作的各式体育活动器具。
在户外的体能区,总能看到“土”味材料的身影。草绳摆成一列,中班孩子们单脚跳着过去;高高的木梯难不住大班的孩子们,在地面铺上厚厚的垫子做保护,勇敢地跳跃;小班的孩子们站在低矮的长木凳上,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体能发展目标,选择适合的器械组织体能活动,及时补充乡土器械供孩子们自由选择。体能区活动中幼儿自发的、自主的根据手中的不同器械进行活动。在循环交替中,每个幼儿都能玩到不同类型的乡土器械,从而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均衡发展。
二、“土”味自然角,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自然观察角中,乡土材料占据了大片领地。《指南》指出:“要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的过程。”幼儿园每个班级创设自然角,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种植和饲养,并用他们独特的图文形式记录动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形成观察日记。
在种植角里,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在泥土里撒上蔬菜种子,孩子们按时去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多丰富的自然常识,老师引导孩子们,“种在不同的地方,它们会长得怎样?”“不晒太阳它们能长高吗?”于是,孩子们开始尝试在水里、沙里、土里种植,把植物种在户外、种在角落里,观察其生长环境条件的不同,在亲身参与、亲自动手的种植活动中,孩子们积累了一些自然常识,对季节、气候有了初步的感受,喜欢亲近自然。
饲养角里,孩子们养小蝌蚪、小鱼、泥鳅。在饲养的过程中,孩子们产生出问题:泥鳅为什么滑滑的?小蝌蚪怎么变青蛙?小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为了找到答案,孩子们同父母一起在网上查资料,用心地观察动物的变化,更仔细的记录。小动物常常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一只小鱼的鱼鳍断了,身体失去了平衡,游起来摇摇晃晃的”。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了鱼儿鳍和尾巴的作用。在饲养活动中,教师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饲养各种小动物,使幼儿更主动去接近生命,了解生命,初步尝试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土”味建构区,让搭建更有趣
多样的乡土资源提升了区角活动的魅力,让孩子们想象的翅膀有了落脚的载体,让他们有可玩的东西。操作材料与幼儿活动密不可分。在建构区中,投放乡土材料,进行组合、拼装、合作,搭建出了大型立交桥、高铁、游乐园,有了乡土材料的加入,孩子们的建构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创造力。
在班级的每一个区角,孩子们和乡土材料亲密地互动着。陶行知先生提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丰富的乡土资源因为其易得、易玩、易变的特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都是幼儿学习生活不可替代的宝藏。我们要巧妙的利用乡土材料,发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运用在区角活动中,让孩子们玩得快乐、玩出花样,玩得有智慧,在与乡土材料的互动中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去自主创造和学习。在“乡土”味的区角里张扬个性,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局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汤志民.《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与实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