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作者】 李晓燕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作为日常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还会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职学生普遍语文素质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古人云: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是刻苦钻研的强大动力,只要有兴趣,即使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也会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在学习中,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把语文学好。由此可见,兴趣对寻求知识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设问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巧妙的疑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有锻炼其综合的思维能力,启发其不断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教师一定要注意设疑的难易程度,问题过难会让学生产生退却心理,太容易又会觉得无趣。如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①文章反复写山、树和屋,原因是什么?②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③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④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经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已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增强。
二、重视情感激趣
中职语文教材中入选了很多激发学生情感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事业的献身精神,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世界观。如学习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对于马丁?路德?金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他的勇于忍受痛苦的精神,坚持自己的主张毫不动摇的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接受,同时还要分析这种精神的可贵之处。再如学习《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时,让学生理解战争时期,有无数革命先驱者为现代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爱国精神,使其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学生会被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感所感染,被他们高尚的心灵节操所震撼,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谈到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服从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不同专业,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定位也各有侧重。譬如旅游、酒店、商品营销、社会文化艺术等文科类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更多情况下需要与人打交道,社会交际面广,当然离不开听话和说话。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以此为训练重点,让学生懂得听话的基本原则是听完整、听明白、听深入;说话的基本原则是简明、连贯和得体。同时要创造情境,经过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听话和说话的种种技巧。尤其是在说话能力的培养上,除了要有意识地加大普通话训练的力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主题演讲、模拟辩论、模拟导游、模拟商务谈判等途径和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对象和场合,适时使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节奏,借助合理的措辞方式和恰当的修辞方法,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而对于学习机电、汽修、数控等工科类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应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读和写两方面,因为工科类的学生毕业后多数在制造业就职,将会接触较多的机器与产品。如果业务熟练,工作能力强,很快就能在企业中成长为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随着岗位的变动和职位的升迁势必需要同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广告词、策划书、工作简报之类的应用文打交道,所以中职语文课应教会学生一般应用文的行文格式,掌握一般应用文写作的要点和技巧,这对工科类学生日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当然,我们强调根据专业性质对听、说、读、写的训练安排有所侧重,并不是说中职语文可以忽略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而是要求中职语文应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职教特色,服务学生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唯有如此,中职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学生,而中职语文学科本身也才能彰显其作为基础文化课的价值和意义。
四、用好中职语文教材
当前中职语文教材虽存在多个版本,但无论哪一个版本,选录的篇目绝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本,教师都能从中挖掘出对学生进行情意熏陶的丰富内涵。如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第一册)中的《腊梅》是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的佳作。教师完全可以从大多中考失利者、心理脆弱者的中职学生角度,积极引导学生向作者看齐,珍视生活历程中像腊梅一样的平凡的事物,并从中感悟和汲取一种不怕磨难的顽强的生命力,并以此为动力,激励自己战胜学习与生活中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困难、挫折,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又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职业模块)》教材中,有一篇题目为《那一年,面包飘香》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因家境贫困而失学的少年如何牢记老师的教诲,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得一技之长并取得成功的故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亲切感人的语言,学习设置悬念增强文章表现力和吸引力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可以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其情意内涵,告诉学生,“读书深造固然重要,学得一技之长贡献社会同样重要”。“东方不亮西方亮,只要树立自信,不怕困难,就能学到真技术,练就真本领”。这样的语文课,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大有好处。再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拓展模块)》中选录了当代语文教育家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抓住作者讴歌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首创者的创新进取精神,联系自己学校往届优秀中职毕业生在社会就业、创业的先进事迹,教育广大学生对今后在职业生涯中将要遭遇的艰难曲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人生在世,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被困难捆住手脚,要具备过万重山做“第一个”的冒险精神和勇气,否则必将一事无成,到头来悔恨终生。当然语文课不同于思想教育课或政治课,单调枯燥的说教,盛气凌人的训导,其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学习心理和成长目标,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势利导,伺机点化。重要的是学生必须依托文本,依托课文中自然逼真、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和精准得体的语言情境,自然感悟,真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熏陶,在水到渠成中激发情感共鸣。
一、注重设问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巧妙的疑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有锻炼其综合的思维能力,启发其不断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教师一定要注意设疑的难易程度,问题过难会让学生产生退却心理,太容易又会觉得无趣。如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①文章反复写山、树和屋,原因是什么?②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③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④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经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已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增强。
二、重视情感激趣
中职语文教材中入选了很多激发学生情感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事业的献身精神,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世界观。如学习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对于马丁?路德?金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他的勇于忍受痛苦的精神,坚持自己的主张毫不动摇的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接受,同时还要分析这种精神的可贵之处。再如学习《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时,让学生理解战争时期,有无数革命先驱者为现代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爱国精神,使其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学生会被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感所感染,被他们高尚的心灵节操所震撼,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谈到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服从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不同专业,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定位也各有侧重。譬如旅游、酒店、商品营销、社会文化艺术等文科类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更多情况下需要与人打交道,社会交际面广,当然离不开听话和说话。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以此为训练重点,让学生懂得听话的基本原则是听完整、听明白、听深入;说话的基本原则是简明、连贯和得体。同时要创造情境,经过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听话和说话的种种技巧。尤其是在说话能力的培养上,除了要有意识地加大普通话训练的力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主题演讲、模拟辩论、模拟导游、模拟商务谈判等途径和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对象和场合,适时使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节奏,借助合理的措辞方式和恰当的修辞方法,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而对于学习机电、汽修、数控等工科类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应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读和写两方面,因为工科类的学生毕业后多数在制造业就职,将会接触较多的机器与产品。如果业务熟练,工作能力强,很快就能在企业中成长为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随着岗位的变动和职位的升迁势必需要同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广告词、策划书、工作简报之类的应用文打交道,所以中职语文课应教会学生一般应用文的行文格式,掌握一般应用文写作的要点和技巧,这对工科类学生日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当然,我们强调根据专业性质对听、说、读、写的训练安排有所侧重,并不是说中职语文可以忽略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而是要求中职语文应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职教特色,服务学生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唯有如此,中职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学生,而中职语文学科本身也才能彰显其作为基础文化课的价值和意义。
四、用好中职语文教材
当前中职语文教材虽存在多个版本,但无论哪一个版本,选录的篇目绝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本,教师都能从中挖掘出对学生进行情意熏陶的丰富内涵。如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第一册)中的《腊梅》是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的佳作。教师完全可以从大多中考失利者、心理脆弱者的中职学生角度,积极引导学生向作者看齐,珍视生活历程中像腊梅一样的平凡的事物,并从中感悟和汲取一种不怕磨难的顽强的生命力,并以此为动力,激励自己战胜学习与生活中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困难、挫折,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又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职业模块)》教材中,有一篇题目为《那一年,面包飘香》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因家境贫困而失学的少年如何牢记老师的教诲,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得一技之长并取得成功的故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亲切感人的语言,学习设置悬念增强文章表现力和吸引力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可以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其情意内涵,告诉学生,“读书深造固然重要,学得一技之长贡献社会同样重要”。“东方不亮西方亮,只要树立自信,不怕困难,就能学到真技术,练就真本领”。这样的语文课,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大有好处。再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拓展模块)》中选录了当代语文教育家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抓住作者讴歌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首创者的创新进取精神,联系自己学校往届优秀中职毕业生在社会就业、创业的先进事迹,教育广大学生对今后在职业生涯中将要遭遇的艰难曲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人生在世,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被困难捆住手脚,要具备过万重山做“第一个”的冒险精神和勇气,否则必将一事无成,到头来悔恨终生。当然语文课不同于思想教育课或政治课,单调枯燥的说教,盛气凌人的训导,其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学习心理和成长目标,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势利导,伺机点化。重要的是学生必须依托文本,依托课文中自然逼真、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和精准得体的语言情境,自然感悟,真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熏陶,在水到渠成中激发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