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职经济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

【作者】 胡承柿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中职经济法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德育知识的渗透,提高学生德育素养水平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德育渗透课堂期间,教师可以利用知识作为渗透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让学生在经济法事件中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得以提升。
  关键词:中职经济法;德育渗透;探析
  中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阶段,在中职经济法的课堂中要进行德育渗透,确保在实践中开展德育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笔者对中职教育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德育渗透模式概述,为教师提供有效德育渗透的教学策略。
  一、中职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中职院校的学生自主约束能力、学习能力都较为低下,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对此,院校要根据教学方向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的性格、行为习惯等进行教育和引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院校在渗透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充分融合,对学生的思想观点进行正确引导,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养、专业性人才。
  二、中职经济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模式
  在中职经济法教学中渗透德育模式,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思想引导等进行重点分析,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实践应用中,学生在经济法实践思考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其德育素养水平。经济法知识内容较为广泛,所涉及的知识点包含德育内容较多,对此,教师要结合社会公德、社会价值观、道德素养开展教学。
  1、以知识为主线
  经济法知识内容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根据经济法职业的特点开展教学,以知识作为主线进行德育渗透,能够从基础概念、特征、原则、应用实践等进行德育教育,建立在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道德底线、法律红线进行分析引导,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
  2、以能力为媒介
  中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学生的就业数量、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经济法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以自身能力作为媒介探讨如何做是良好的道德行为,如何做触犯了道德底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对德育知识、行为有更为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以及专业知识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三、中职经济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1、结合经济法知识进行德育渗透
  经济法知识内容较为复杂,知识体系也较为广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经济法知识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进行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探讨和沟通中,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也能够高效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学习《经济纠纷解决的法律制度》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民事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民事行为中不道德、道德的行为进行划分,学生能够主动对民事行为知识点进行探讨,也能够对其行为中体现的道德、不道德的表现进行思考,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知识内容,对知识掌握更为灵活的同时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也得以提高。
  2、结合经济性现象进行德育渗透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逐渐提升,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上的热点经济性新闻进行德育渗透,一方面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充分融合,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渗透德育内容,学生也可以在实践事例中将自己当做主体,思考正确的德育行为,也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德育观点,学生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身的行为。
  学习《金融法》一课,教师可以结合网贷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对网贷的合法性、非法性、经济现象进行探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引导中也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消费观,让学生对社会经济性现象的合法与不合法能够正确辨别,学生的德育观点德育正确树立,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也能够起到辅助作用。
  3、结合法律类案例进行德育渗透
  经济法知识经常会涉及到法律类的案件,教师要结合法律类案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能够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也能够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用经济法知识,成为守法公民的同时也能够构建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教师可以结合侵犯专利的法律类案件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对创业、研发设计等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更为完善的了解,也能够强化专利价值,学生对侵犯专利的后果有明确的了解,也能够树立保护专利的正确思想,学生对工业产权相关的法律制度也能够灵活应用,学生的眼界和思维都得到扩展,对经济法知识的应用有更为实际的了解,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也得以提高。
  结束语
  中职经济法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对德育知识渗透的重要性进行了解,并将专业知识与德育内容充分融合,让学生在灵活掌握专业知识并应用的基础上以德育观点对自身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成为守法公民的同时遵守道德底线,为社会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怀清.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职经济法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5(11):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