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孝义为纲 评价多元
【作者】 徐央正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孝义家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
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位于浙江省金华市,这里的江南第一家孝义文化享誉全国,学校依托地域文化,打造“孝义·家”文化特色教育,以“双减”政策和“五育并举”为导向,在“孝义正学”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尚书尚孝尚新,有礼有序有方”为育人目标,致力培养身心健康、个性鲜明的阳光少年,忠爱兼备、礼序同行的孝义少年,修文端趣、奋发创新的智慧少年。整合优化孝义之星评价体系和学生综合评价素质报告单,持续改革完善学生综合发展评价。
一个框架 明确指标。学校制定了《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框架图》1.0版,优化融合五育元素,建构学生发展评价框架。
评价实施要求:评价目标围绕学生主体,评价过程激活学生成长,评价内容聚焦学生生活,评价活动联动现有阵地,明确了“正学星”“正行星”“正心星”三大评价指标。学校将继续深入探索,优化方案和各级评价指标,让其更科学,更可操作。
一列习惯 养成评价。以落实“十二大好习惯”为评价途径,以生动有趣的动态演绎深化每一个习惯的意义和价值,养成吃好饭、上好课、理好桌、行好礼、读好书、健好身等习惯,让孩子们成为“有礼有序有方”的孝义少年。学校践行“孝义”教育,培育“孝义少年”,评选“孝义之星”,以特色品牌活动构建“孝义特色评价体系”。人人、时时、处处有展示有体现,入言入行入心,彰显了学校孝义特色。
一套制度 存折存章。一年一届的“孝义之星”评选,已成为郑宅镇中心小学的一大盛事。学校同步结合《孝义存折》中过程性评价存储的孝义值和多元评语,达标型评选“孝义行动之星”“孝义优秀之星”“孝义最美之星”,见证每一位学子的成长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对一年来的感动人物和事件进行梳理,通过“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面的评选“校园二十佳孝义之星”,让一大批优秀学生成为校园学习榜样。感动校园,弘扬孝义,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激励作用。
一本存折 细绘成长。随着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推进,我校继续完善《孝义存折》,把五育评价指标融入其中,打造其为学生伴随式成长手册,记录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并从“知孝义”“行孝义”“扬孝义”三个层面实施评价,指导学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储存劳动体艺技能、积累好习惯、记录“孝义和学习活动或等级”,以指数量化学生在品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以自评、家长评、教师评、邻里评呈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成长和发展质量。
以劳动课程评价为例:
在落实劳动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侧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省编教材为引领,将学校的孝义特色融入其中,结合该校一校一品劳动“食”课程建设,利用《孝义存折》的记录评价,努力发挥育人价值。根据劳动课程特点,设立“我能行”“我乐行”“我真行”三个评价维度,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丰富评价途径,全面评定学生劳动技能与成果。
一个平台 记录呈现。以“电子班牌”“小学生发展综合报告单 ”“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长记录系统”等为平台,永久性收集学生学科学习、体艺劳技能、活动等成长评价素材,多维度展示学生日常动态和成长亮点,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和家校共育,实现评价的数字化、智能化。
让学生成长看得见。从书面化到数字化,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将以图文、视频、音频、电子档案等形式记录和呈现,成长和发展有迹可循、有度可量,实现评价可视化、过程化。
郑宅中小小学生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单1.0版,2022.12启用
展望:
孝义为纲融五育,评价有序展多元。
学校将继续整合优化现有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长记录系统和孝义之星评价机制,让评价体系校本特色化,对学生评价实施重过程评价多元性评价,更全面有序地开展评价工作。把学校孝义特色与学生综合评价评价体系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我们将发挥学生综合发展评价的诊断、引领、激励作用,继续推进综合评价改革工作,五育并举,培育有孝义特色的五好学生、孝义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