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五育并举”背景下机械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的改革

【作者】 李开君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中职教育的任务也在不断升级。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成为中职教育的必要内容。“五育并举”是中职教育的总体方针,机械专业作为中职教育重点学科之一,其课程考试评价模式的改革尤为突出。本文将围绕“五育并举背景下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的改革”这一话题,就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五育并举﹔机械专业﹔考试评价
  一、五育并举的背景和重要性
  “五育并举”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它包含了知识教育、品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实践教育等。作为当代中职教育的总体方针,五育并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现代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机械专业作为中职教育的重点学科之一,需要在课程考试评价上遵循“五育并举”的原则。在知识的学习方面,中职的机械专业需要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各类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除此之外,机械专业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二、机械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评价方式较单一,几乎全部采取笔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只能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其次,评价内容偏重于知识掌握,而并不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最后,评价关注度不够,很少有专门的技能考试,而只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这也不利于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
  三、机械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的改革措施
  1.多种评价方式
  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需要多种评价方式。除了笔试外,也可通过试验、实训、陈述报告、毕业项目和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评价,这些形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也更具有可行性。
  2.丰富评价内容
  机械专业课程评价内容需要更加丰富多样。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需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科技创新、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等。这种丰富的课程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拓展思路、打破常规,为学生未来面对工作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3.重视技能实践
  中职机械专业考试评价模式的改革需要注重技能实践的考核,实际应用能力非常重要。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各类机械制造和维护的技能,例如机械机床、机械加工、电气控制、自动化设备等。如果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就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4.注重创新能力
  中职机械专业的评价模式需要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核。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是实际应用性的教育,这意味着需要注重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中通过扩大课外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技能改进的学习和实践,来增强其创新能力,加深技能的运用。
  四、机械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的改革效果
  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的改革,具备重要的效果。首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展现他们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工作挑战。其次,多样化的评价内容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最后,改革的评价方式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未来职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上走在前列。
  综上所述,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的改革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一项任务。改革模式不仅局限于评判形式和内容,更加侧重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也迎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未来机械专业的发展的可能性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卫平.落实“五育并举”,实现“全面发展”[J].福建教育,2021(12).
  [2]田芳.基于技能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4).
  [3]曹丽苹,张德田.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创新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