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总结
【作者】 肖 超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宗场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的语文考试中,对古诗词的鉴赏是必考的知识,也是难点,再加上古诗词基本选择教材以外的,很多同学在这种题型上不擅长,使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好的方法使自己的成绩提高。其实,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也是有一定的方法、规律可循的,可以从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抓诗眼、析意象等方面去鉴赏。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在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些收获,为大家总结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方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抓诗眼;析意象
一、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例如:“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作者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着、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例如: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爱国报国之志。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两句借助梦境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类情感: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例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作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姓君王,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反映了农民在苛捐杂税的逼迫下不得将青苗和蚕抵押给债主的悲惨遭遇,呼吁统治者能关心民生疾苦。
第二步:掌握进入古代诗人情感世界的两条途径
(1)由物象(事物的形象)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裴斐先生说:“客观存在的月亮只有一个,诗中出现的月亮千变万化。物象有限,意象无穷。”也就是说,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种情境中被观照、被表现的月亮才是意象。“物象”即事物的形象,物象有表义物象、载情物象等。表义物象如“柳”。古人折柳送别,“柳”与“留”谐音,含有“柳”字的诗句往往与离愁别绪有关。
(2)由诗人自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李白处在唐朝典盛时期,希望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一生蔑视权贵,一生不与统治者合作。这些思想情感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很强烈。正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因此,提到“杜甫”就应想到他“陇国忧民”的思想;杜诗,乃至他个人情感也融入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
1、正反对比。古今对比、美与丑对比、理想世界与黑暗现实对比、田园生活与污浊官场对比。
2、衬托。①从正面衬托。“江山荒城猿乌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是涛声似旧时。”“江山荒城猿乌悲”一句就用了以悲衬悲的表现手法。该句以“荒城”的悲衬托“乌”悲,衬托诗人内心的悲,猿猴、乌鸦与悲凉、愁苦相联。
②从反面衬托。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有一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被后世传为绝唱。
3、虚实结合的手法。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后文的虚写“铁马冰河入梦来”,与前文的实写“僵卧孤村不自哀”相照应,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慨叹。
4、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自然界的花落、水流、春去不归三件事比喻离别后的江山如天人相隔,永不能见,沉痛哀婉,十分凄凉。
5、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无一纯写景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家何在”喻将远走,“马不前”喻前途艰辛。冰天雪地之中,诗人立马蓝关,不独心系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景物描写中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情。
三、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抓诗眼,其中古诗的标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抓住古诗词的标题,有助于古诗词的鉴赏。
四、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意象是诗人抒发主题借助的载体。所以鉴赏古诗词,必须分析诗人选取的意象所表达的主题。
结束语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还要引导、鼓励学生从课内古诗词拓展到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中,正如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可以从多读、多看、多练等方面去拓展。
只要学生们掌握了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充分利用这些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率,提高语文成绩。语文的学习是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这样我们的语文成绩才能不断提升。
关键词: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抓诗眼;析意象
一、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例如:“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作者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着、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例如: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爱国报国之志。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两句借助梦境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类情感: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例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作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姓君王,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反映了农民在苛捐杂税的逼迫下不得将青苗和蚕抵押给债主的悲惨遭遇,呼吁统治者能关心民生疾苦。
第二步:掌握进入古代诗人情感世界的两条途径
(1)由物象(事物的形象)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裴斐先生说:“客观存在的月亮只有一个,诗中出现的月亮千变万化。物象有限,意象无穷。”也就是说,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种情境中被观照、被表现的月亮才是意象。“物象”即事物的形象,物象有表义物象、载情物象等。表义物象如“柳”。古人折柳送别,“柳”与“留”谐音,含有“柳”字的诗句往往与离愁别绪有关。
(2)由诗人自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李白处在唐朝典盛时期,希望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一生蔑视权贵,一生不与统治者合作。这些思想情感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很强烈。正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因此,提到“杜甫”就应想到他“陇国忧民”的思想;杜诗,乃至他个人情感也融入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
1、正反对比。古今对比、美与丑对比、理想世界与黑暗现实对比、田园生活与污浊官场对比。
2、衬托。①从正面衬托。“江山荒城猿乌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是涛声似旧时。”“江山荒城猿乌悲”一句就用了以悲衬悲的表现手法。该句以“荒城”的悲衬托“乌”悲,衬托诗人内心的悲,猿猴、乌鸦与悲凉、愁苦相联。
②从反面衬托。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有一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被后世传为绝唱。
3、虚实结合的手法。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后文的虚写“铁马冰河入梦来”,与前文的实写“僵卧孤村不自哀”相照应,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慨叹。
4、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自然界的花落、水流、春去不归三件事比喻离别后的江山如天人相隔,永不能见,沉痛哀婉,十分凄凉。
5、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无一纯写景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家何在”喻将远走,“马不前”喻前途艰辛。冰天雪地之中,诗人立马蓝关,不独心系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景物描写中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情。
三、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抓诗眼,其中古诗的标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抓住古诗词的标题,有助于古诗词的鉴赏。
四、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意象是诗人抒发主题借助的载体。所以鉴赏古诗词,必须分析诗人选取的意象所表达的主题。
结束语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还要引导、鼓励学生从课内古诗词拓展到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中,正如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可以从多读、多看、多练等方面去拓展。
只要学生们掌握了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充分利用这些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率,提高语文成绩。语文的学习是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这样我们的语文成绩才能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