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用多媒体点亮数学课堂
【作者】 孔明英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摘要】【关键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现代教育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得以凸显,其中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大环境下衍生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融合了信息技术中的诸多好处。将多媒体技术中的优势切实发挥,助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本人在学校教学研究过程中,记录了以下案例,希望通过共享与反思,对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处理做一些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形式,忽视学生主体
在多媒体教学中,重视形式、忽视学生主体性也是一种常见现象。多媒体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充分地展现出多媒体的魅力,常常会为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用,在其中,教师将关注力放在多媒体表现形式上,使得课件制作更加精美。学生会被这种眼花缭乱的图像或者动画所吸引,使得学生更加投入。教师常常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保证整个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连续性,进而避免同学生进行交流。没有了交流,学生只能在多媒体教学的表面现象中流连忘返,不会注意到其中的数学教学内容。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多媒体教学成为整个课堂的主导。教师对学生失去控制力,学生的学习效果收效甚微。
(二)重视技术,忽视教师主导
多媒体教学是在教育领域推进信息化的集中体现。为了更好地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教师常常会出现重视技术,忽视教师主导地位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完整的依靠多媒体进行呈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了一个僵化的放映员。尤其是在一些多媒体教学方法遍布各地的时候,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先进性,将其生搬硬套成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会缺乏教师的控制,教师无法把控教学节奏,一旦课堂节奏难以控制,学生的关注点和注意力就会迷失,使得所有学生不能同步进行。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成果,更严重的会使整个课堂失去控制,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改进措施
(一)正确处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传统教育中,教师大多借助粉笔和黑板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而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的出现给予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可以有更多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工具,将整个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这对于抽象的数学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处理好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之间的关系,将传统教育中的优势延续,让其成为现代教育的完美补充。无论是从课堂时间的搭配上,还是从内容讲解的分配上,都要进行统计的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辅助小学数学高质量教学。基于此,避免出现重视形式、忽视学生主体的现象,教师需要借助传统教育同现代教育的衔接,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机会,使得数学教学更高效。
比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中,教师需要借助一些生活场景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解决,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将生活中的场景搬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场景,小明的朋友都到小明家里玩。小明的爸爸拿出一瓶果汁,其中有720ml。小明爸爸把这些果汁倒入一个大杯子和5个小杯子中,数量刚刚好,没有剩余果汁也没有剩余杯子。大杯子分给爸爸,小杯子的果汁一个人一杯。这个时候,有一个小朋友提出了问题,叔叔你的比我的多多少?小明爸爸只告诉他,我这个杯子的容量是你那个杯子的1/3。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大家都开始思索起来。教师在展示结束以后,让学生帮助小明的朋友来解决问题。教师需要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进行分享。从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一个教学情境。随着教学情境中的声情并茂,使得学生更快地投入其中,并根据其中的剧情发展。这样自然而然的就会让学生的思绪随着剧情的发展进入到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借机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整理思路。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学生任何的提示,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然后,完成这几分钟的思考以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这个过程是体现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同时,教师在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多元。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不仅能充分彰显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还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保证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另外,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也做出了调整。对于多媒体技术应用部分,教师只是利用它展示整个教学场景以及教学任务。其余的环节都是在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这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高度融合。这样可以充分掌握课堂进度,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还能将现代教育以及传统教育的优势充分彰显,切实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二)正确处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中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动态画面的制作,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可视化,给予学生一种更直观的感受。传统教学技术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时刻控制教学节奏,把握教学进度,使得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更加可控。为此,教师应该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关系。借此,让二者成为互补的关系,达成互利共赢的目的。教师要摒弃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或者单一的传统教学,应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形成一个混合式教学模式,切实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比如在《圆柱体的体积》讲解中,教师将一个圆柱体均分成16份,然后将这16份组装成一个类似长方体的物体。紧接着,教师将16变成32、再变成64,以此类推完成圆柱体到长方体的演绎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圆柱体是如何蜕变成长方体的,以及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了将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呈现。利用多媒体快速演绎整个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圆柱体在经过无数次分割后是可以变成长方体的。这一过程中圆柱体的体积是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进而从中让学生从学习过的长方体体积求解办法来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求解方法。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中的动态演绎过程,给学生呈现出一个无限分割的过程。通过对圆柱体的无限分割,进而让其在重新组装过程中能更加趋向于一个长方体。借此,找到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紧密联系,为下一步教学的开展做准备,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演绎这个无限分割的过程。教师还要使用传统的讲述教学法给学生讲述这个演绎的过程,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圆柱体的体积求解方法时更加容易。学生不仅了解到了体积求解公式,还对这个推导过程有所掌握,为数学本质的揭示助力。教师要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并从与教学融合角度进行充分分析,找到多媒体技术的弊端。再借助传统教学技术手段将这种弊端进行弥补,保证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和辅助性,为小学数学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日趋成熟,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但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依然处在一个创新和融合的阶段,力求在教育领域开辟出新的篇章。为此,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从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技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等方面展开探索,为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融合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本着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生活教育思想,推动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教学体系,为小学数学的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