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 吴小群

【机构】 四川省叙州区蕨溪镇蕨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农村,虽然小学英语教学已普及并且受到重视,教学质量也有提高,但由于师资力量以及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英语水平还需要提高。课程改革实施后,我们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师在镇里以及区里参加了各种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培训,我对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积极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来,我的教学思想也逐步得到更新,再加上自己几年的英语教学的经验,以及各种途径的学习,认识到可以把思维导图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图画是人类对事物的最初印象,托尼强调,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看起来好像非常容易让人明白,但是作为一种认识事物的方式,它是符合人类思维方式的,它可以增强人类的大脑思维能力,,它还可以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点正适合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尤其是农村孩子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新教育理念下,小学英语的教学必须要有创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必须更新,而思维导图的加入可以让课堂活起来,不仅是活跃课堂氛围,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好老师。兴趣对人的各个方面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对小学生英语方面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思维导图是一种接近儿童心理活动且让儿童容易接受的形式,儿童对事物的夸张与漫画的造型要求不谋而合。很多专家认为思维导图其实是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的,对于小孩子来说,颜色和图画的吸引力非常大,远远大于生硬的文字,在英语教学时,思维导图以图画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英语作为汉语外的第二门语言,学习起来对小学生来说很无趣也不容易懂,有的同学坐在教室里听课就像听天书一样,但是把思维导图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就能一定程度的活跃课堂气氛,把复杂的知识变简单一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思维导图,在课中课后中梳理和把握文章的重难点
  在学习一个单元的课文时,学生应该要学会把握文章中知识点,梳理整篇文章的思路,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然后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但是现阶段学生只是应付要求式地将课文读完,没有任何思考、探究和总结归纳,就像一个木头人一样。在学习课文过程当中,只去勾画老师要求的词语或者句子,不去探究课文的含义,不去深入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让学生容易产生惰性,认为学习仅仅是读完一篇文章。所以,教师要教学时要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标记,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为学生呈现出文章中的知识,思维导图能一目了然地让学生看清楚知识框架,学生也能更好的、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课文。所以在结束一个模块后或者一个单元后,我就会让小组归纳总结课文知识点,再把知识点以各种图画的方式呈现在来。
  三、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人类的思维是散乱的,思维导图就是将人们的这种散乱思维呈现在图中。学生们在画图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想到枝叶繁茂的大树、柔嫩的、长长的、绿绿的柳条,一片会飞的巨大树叶……他们在画的时候喜欢用自己的独有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并在表达时发挥自己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绘图中所表现出来种种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是凌乱不堪、乱七糟八的,但这恰恰是孩子们所特有的魅力。长时间采用这种绘图方式的学习,慢慢的,孩子就会在不同的思维之间架起知识的桥梁,更有甚者还会有出现思维的跳跃,将原本不太可能联系起来的东西进行创造性的联接。
  总的来说,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对思维导图的意义、作用有正确的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应用在课前、课中、课后复习三个阶段中。当然,思维导图不是对所有学习的内容都适合,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认知特点、阅读内容等方面来确定,合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