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
【作者】 吴 波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职业教育成了我们国家教育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高中的学生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职业高中还在采用传统的评价体系——以学业考核为核心的素质评价。在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考核实际意义已经不大。在多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通过多元的评价指标,给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真正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职高;素质;评价
一、现状分析
当前社会在快速进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越发重视,职业高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关系到社会发展。对职业高中学生的评价则是其成长的关键。现阶段,职业高中招收的学生还是被普高淘汰的学生,文化成绩一般都比较差,传统的评价体系实质是学业考核为核心,是一元的考核。如果单纯的考核学业成绩,这部分学生将继续被成绩死死压住抬不起头,在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考核实际意义已经不大。在多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通过多元的评价指标,给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真正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评价体系建设的意义
1、确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成绩要求转变为更加注重综合素质。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我们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公民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从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状况、审美与表现能力六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确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单一的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评价集中在学业评价,而且是固化的学习成绩评价,强调了社会、学校共性的要求,期望他们都成为各门功课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而现在的职高生有自己的个性发展需求,他们迫切希望参与评价,更看重自己与同学之间不同的价值追求,他们可能只是学习成绩一般、思想品德合格的学生,但是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他们希望在评价中能够体现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心理素质、个性特长等全面发展的要素。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确立,把学生、任课老师、班主任都纳入评价体系,分不同的维度进行评价,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肯定,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
1、、德育成绩。教育,德育为先,与其培养聪慧过人的违法乱纪分子,还不如培养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社会好公民。所以我们应该把德育考核放在首位,对于德育考核不合格的同学可以采用“一票否决制”。德育的成绩的构成主要由学生的操行分来体现。
2、学业成绩。学业是任何一所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仅仅用一次期末测验就评价一名学生对于一个科目的掌握情况是不科学的。比如,学生在一次测验期间因为生病或者其它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测验时没考好,或者缺考,这样的结果肯定不能完全代表他们学习情况。因此学业成绩可以由平时成绩占20%,半期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的比例来组成。
4、特长成绩。主要是学生在体育、技能等方面的加分。除了语数外的文化科目之外,职业高中还有大量的技能课程,各级部门也经常在组织职业高中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或者体育比赛,每学年都不缺乏因为专业技能突出或者体育项目突出而被大学破格录取的学生。所以,在学生素质测评中应该加入这一栏,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
5、进步成绩。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本来职高学生的基础就差,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想要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一定要能看到成功的希望,我们要让中职学生看到他们进步,让他们知道努力就会有收获,告诉他们在努力的时候就在一点点向成功靠近,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同学因为不懂得成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在中途就放弃了,我们必须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周围群体中究竟是在进步还是退步,这样才能鞭策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进步成绩得分可正可负,正分意味着进步,负分意味着退步,分数绝对值体现一个同学进步退步的多少。
四、评价体系建设策略
1、德育成绩。德育成绩主要由操行分体现,班级制定详细的操行分考核细则,由全班同学和老师监督执行,班委将每天的加减分情况汇总,并告知涉及到的同学,每周做总结,期末汇总。
2、学业成绩的形成。
(1)、平时成绩占学业成绩的20%,总分记为20分,可以由课后作业或者上课主动问题来统计。课后作业由老师批改打等级,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优秀一次计1分,合格计0.5分,不合格不计分;上课主动回答问题正确一次计0.5分,一学期上限得分20分,计满为止。
(2)、半期成绩由半期检测构成,比重占学业成绩的20%,总分以各科目卷面分值来定。
(3)、期末成绩由期末检测构成,比重占学业成绩的60%,分值由各科目卷面分值来定。因为期末考试检测内容最为全面,则设置比例最重。
3、特长成绩。在学生素质报告册里面作为单独一项体现,特长成绩可以由各类比赛获奖组成。学校设置考核细则,比赛包括中职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大赛,艺术人才大赛,书法比赛,运动会等等。参赛等级分,校级,县区级,市级,省级,国赛等。每个等级分一二三等奖分别计分汇总,获奖项目可以在备注栏注明。
4、进步情况得分可以根据学生前后成绩排名变化体现,以班级作为单位,以高一入校成绩排名作为基数,期末考试排名与之对比,计算出每个同学排名变化情况,班内排名最大的同学计100分,其它同学的进步得分=100*进步名次/进步最大名次。
对学生的评价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的评价也需要与时俱进。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为学生评价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价过程和结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推动的作用,在新时期的教育过程中,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职高;素质;评价
一、现状分析
当前社会在快速进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越发重视,职业高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关系到社会发展。对职业高中学生的评价则是其成长的关键。现阶段,职业高中招收的学生还是被普高淘汰的学生,文化成绩一般都比较差,传统的评价体系实质是学业考核为核心,是一元的考核。如果单纯的考核学业成绩,这部分学生将继续被成绩死死压住抬不起头,在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考核实际意义已经不大。在多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通过多元的评价指标,给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真正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评价体系建设的意义
1、确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成绩要求转变为更加注重综合素质。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我们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公民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从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状况、审美与表现能力六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确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单一的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评价集中在学业评价,而且是固化的学习成绩评价,强调了社会、学校共性的要求,期望他们都成为各门功课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而现在的职高生有自己的个性发展需求,他们迫切希望参与评价,更看重自己与同学之间不同的价值追求,他们可能只是学习成绩一般、思想品德合格的学生,但是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他们希望在评价中能够体现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心理素质、个性特长等全面发展的要素。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确立,把学生、任课老师、班主任都纳入评价体系,分不同的维度进行评价,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肯定,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
1、、德育成绩。教育,德育为先,与其培养聪慧过人的违法乱纪分子,还不如培养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社会好公民。所以我们应该把德育考核放在首位,对于德育考核不合格的同学可以采用“一票否决制”。德育的成绩的构成主要由学生的操行分来体现。
2、学业成绩。学业是任何一所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仅仅用一次期末测验就评价一名学生对于一个科目的掌握情况是不科学的。比如,学生在一次测验期间因为生病或者其它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测验时没考好,或者缺考,这样的结果肯定不能完全代表他们学习情况。因此学业成绩可以由平时成绩占20%,半期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的比例来组成。
4、特长成绩。主要是学生在体育、技能等方面的加分。除了语数外的文化科目之外,职业高中还有大量的技能课程,各级部门也经常在组织职业高中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或者体育比赛,每学年都不缺乏因为专业技能突出或者体育项目突出而被大学破格录取的学生。所以,在学生素质测评中应该加入这一栏,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
5、进步成绩。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本来职高学生的基础就差,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想要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一定要能看到成功的希望,我们要让中职学生看到他们进步,让他们知道努力就会有收获,告诉他们在努力的时候就在一点点向成功靠近,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同学因为不懂得成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在中途就放弃了,我们必须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周围群体中究竟是在进步还是退步,这样才能鞭策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进步成绩得分可正可负,正分意味着进步,负分意味着退步,分数绝对值体现一个同学进步退步的多少。
四、评价体系建设策略
1、德育成绩。德育成绩主要由操行分体现,班级制定详细的操行分考核细则,由全班同学和老师监督执行,班委将每天的加减分情况汇总,并告知涉及到的同学,每周做总结,期末汇总。
2、学业成绩的形成。
(1)、平时成绩占学业成绩的20%,总分记为20分,可以由课后作业或者上课主动问题来统计。课后作业由老师批改打等级,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优秀一次计1分,合格计0.5分,不合格不计分;上课主动回答问题正确一次计0.5分,一学期上限得分20分,计满为止。
(2)、半期成绩由半期检测构成,比重占学业成绩的20%,总分以各科目卷面分值来定。
(3)、期末成绩由期末检测构成,比重占学业成绩的60%,分值由各科目卷面分值来定。因为期末考试检测内容最为全面,则设置比例最重。
3、特长成绩。在学生素质报告册里面作为单独一项体现,特长成绩可以由各类比赛获奖组成。学校设置考核细则,比赛包括中职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大赛,艺术人才大赛,书法比赛,运动会等等。参赛等级分,校级,县区级,市级,省级,国赛等。每个等级分一二三等奖分别计分汇总,获奖项目可以在备注栏注明。
4、进步情况得分可以根据学生前后成绩排名变化体现,以班级作为单位,以高一入校成绩排名作为基数,期末考试排名与之对比,计算出每个同学排名变化情况,班内排名最大的同学计100分,其它同学的进步得分=100*进步名次/进步最大名次。
对学生的评价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的评价也需要与时俱进。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为学生评价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价过程和结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推动的作用,在新时期的教育过程中,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