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作者】 包小花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三峡启蒙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进行幼儿教学活动时,教师既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要立足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带领幼儿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走进幼儿的心底。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帮从丰富多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统文化;策略探讨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富含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思想内涵,可以为幼儿启蒙做出巨大贡献。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儿阶段十分重要,关系着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从小接触传统文化,就能让传统文化流淌在血液之中,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材的质量需要从提高教材研发能力、多途径提高教材质量、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育能力以及将传统文化教材纳入幼儿园教材体系等多方面入手。
  一、精选教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底
  教材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关系着幼儿培养的质量,应当科学设计其内容和形式。让幼儿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内容和方式。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笔者从幼儿常用的绘本入手,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为绘本图画形象、生动,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内容也便于理解。在教学设计与教材选用方面,组建专门的课题组。除了参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课题组成员还共同商议确定适合大、中、小班幼儿且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绘本,借用绘本搭建幼儿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
  二、创设园所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园积极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将绿茵如锦的草坪、平坦宽阔的操场等都纳入可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的环境。如定期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围绕“感知、理解、体验、传承”,创设“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中华国粹、古人智慧、四大发明、我是中国人、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环境,内容丰富、色彩协调,不仅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对激发幼儿活动欲望起到了较好作用。幼园环境氛围的创设,让幼儿在体验快乐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三、融入语言领域,启智幼儿心灵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故事押韵、有趣,朗朗上口,经常诵读经典既能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又能强化幼儿的记忆力,传承传统文化。例如,我们开展的主题活动“我的自画像”是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及身边的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知道保护自己和照顾自己的方法。在活动时,我们加入了“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内容,让幼儿知道仪容仪表的整洁,懂得穿衣和饮食的要求,明白要远离是非之地,学会保护自己。
  四、巧借信息技术,促进文化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已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法宝。在进行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时,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主动地应用信息技术,在带给幼儿新颖的学习体验的同时,提高幼儿学习的质量,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当下,各种类型的媒体成了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渠道,这些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的时效性、便捷性等,让人们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呈现直观、形象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强化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幼儿的文化自豪感。
  五、玩转游戏活动,品味传统文化
  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很多教师都存在偏见,认为游戏只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无益于幼儿智力的开发,甚至会“偷走”幼儿学习的时光。显然,这样的想法弱化了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对此,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主动迎合幼儿,打破传统文化与游戏活动之间的壁垒,利用游戏活动引入传统文化,促使幼儿在玩乐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料。
  六、秉持生本理念,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
  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所以,应秉持生本育儿理念,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幼儿内心,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需明确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且部分内容比较深奥、复杂,幼儿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选择创设环境的传统文化元素时,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特点,选择幼儿能够理解的、适合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此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七、融入艺术领域,传承民族文化
  幼儿艺术教育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道德素质、创造力、审美能力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书法、民族乐器、民族舞蹈、民族服饰设计、手工制作、剪纸等等都非常受幼儿的欢迎,例如,在“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秧歌、秦腔、河西宝卷、民谣等地方特色文化请进幼儿园,请大班幼儿进行秧歌、秦腔表演,请中班幼儿欣赏河西宝卷长图,通过体验式、参与式的方式,引导幼儿创作展现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教育特点的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作品,提高了幼儿参与非遗学习、保护、传承和宣传的积极性。
  八、鼓励家园融合,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单纯依靠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无法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所以,幼儿园应做好家园融合共建工作,不仅要在幼儿园内为幼儿创设传统文化学习环境,还要引导幼儿家长在家庭中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此为幼儿打造立体化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使幼儿在丰富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教师还要与家长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制定传统文化环境创设主题。幼儿受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影响,喜欢形象性强、色彩丰富的内容,也喜欢新鲜的内容。传统文化元素丰富,所以,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定期为幼儿更换传统文化环境主题,为幼儿打造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以家园融合的形式,构建有助于幼儿成长的文化氛围。
  总之,幼儿教育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活动深度融合,能对幼儿教育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切合主题,精心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适合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育人价值,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瑶.中国传统文化绘本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24):94-96.
  [2]夏迎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2(26):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