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育探析

【作者】 张艳萍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阔什塔格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时空观念在历史学科中的作用,是让学生在学习我国历史和相关文化的过程中能对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和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主动学习历史学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历史时间轴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策略探讨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不仅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时空观念作为历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历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构建宏观框架,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创新时空观念培养方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而这些品质需要从小得到培育。历史课程教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辅助道德与法治课程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正确思想和观念的培育。因此,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时空观念对学生学习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对时空观念培养方式进行优化创新,使历史教学内容有声有色,助力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中学习和思考,才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教师也能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思维导图,建构历史时空框架
  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涉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且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又有不同的特点。思维导图在关键词连接、层级划分、关系解读、知识联结等方面的优势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迅速锻炼思维、记忆知识。在基于时空观念培养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基于时间和空间,梳理历史线索,建构历史时空框架,实现历史形象和历史抽象的有机统一。
  三、补充信息资源,培养时空思维
  现今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媒体已经在初中课堂中普及,成为有力的教学辅助工具。网络信息媒体有庞大的信息资源量,并且更新快、具有共享性,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文字的历史是呆板而枯燥的,只有增强历史的形象性,才能让学生深入对历史时空观念的认识。但是也要避免教学资源过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负担,并且,补充信息资源不能脱离教材内容,一切都要围绕着教材进行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的时空思维。
  四、绘制年代尺,培育学生的时间观念
  时间作为历史中的关键要素,存在于历史教学的总体过程中。年代尺作为梳理历史时间的模式,可以将历史事件的时间关系清晰地罗列出来,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历史事件,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概念更加清晰,帮助学生形成时间线的概念,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因此,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历史教师应用年代尺展示历史发展顺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构建整体视角下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有效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五、渗透时空观念,强化课后练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时空观念的学习,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学生会存在不能清楚地记忆历史事物的发展脉络、时间地点出现记忆混淆等情况,究其原因是他们未能形成历史时代观念。学生没有加强横向、纵向的联系,导致他们对历史记忆存在着记忆模糊的情况。教师要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意识,让他们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对时间与地点进行针对性的记忆,能立足于时空的角度去解读历史事件,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思考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
  六、对比历史事件,厚植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也是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对比同一类历史现象,不仅可以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历史,也可以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立志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努力奋斗。
  七、通过有效评价,巩固核心素养
  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需要教师一节课一节课地引导,在教学中认真思考、创新,不断打磨精品历史课,悉心实践,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肯定学生的优点,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短板,及时补齐,进行有效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生学习历史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可以说,通过有效评价,改变评价观念,明确评价目的,能使学生更好地通过历史学习,巩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八、提升教师素质能力
  以往,在开展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希望通过教材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实现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但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认为在初中阶段只需要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即可,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时空观念可以在以后的学段培养。受教师的观念和思想影响,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教师素质能力较低和教育观念陈旧,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也会限制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的灵活掌握和认识。因此,在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要意识到死记硬背历史知识无法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刻记忆。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意识到时空观念的培育对学生学好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历史知识学习时,不仅要具备时空观念,还要具备鉴别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基于时代观去认识历史,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发展变化形成一定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宇潘.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解题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22,248(20):91-93.
  [2]黄雄姿.以中国历史培育时空观念素养的历史教学探析[J].亚太教育,2022(1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