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作者】 田浩池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木奎拉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步伐逐步加快,小学数学教学优化工作也在逐步推进中,立足核心素养理念的教育要求,小学数学课堂不能再一味只顾讲解理论知识了,教师需要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当中。本文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工作中,特别是结合新疆南疆教育教学薄弱的实际,深入探究总结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存在的误区,究其原因对症下药结合实践教学案例提出行之有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此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学战线的同仁们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方面提供参考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对策、小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在初步认识事物初级阶段,思维习惯偏重于具象性思维,较为抽象的数理知识往往让学生们记住容易理解难,很多学生学着学着就把数学当成语文去死记硬背了,导致测验成绩时高时低非常不稳定。数学知识特别看重理解程度,理解得深便能融会贯通,即使遇到陌生知识也能有些解题思路,但如果对数学知识理解过于浅显只停留于文字层面,那么数学课程便成为数量庞大的知识记忆库,学生根本无法完全记住所有的知识内容。因而,数学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和判断正误,从而真正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科素养水平。生活化教学模式便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借助一些学生们较为熟悉的生活元素或是实际事例为依托帮助学生更加具象化地学习数学知识,大幅降低了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
  一、深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存在的误区
  (一)生活化教学活动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与活力。
  生活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且已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与推广[1]。目前从生活化教学现实中的实践应用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并未真正理解生活化教学对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意义,设计和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性思维,忽略了数学教学课堂本身优质内容的构建,部分教师只顾效仿其他优秀教师所展示的教学活动,却忽视了自己学生对教学活动的适应性问题,导致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生活化教学活动徒有其表,形式掩盖内容。
  想要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必然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借助一些辅助教学手段,目前可供数学教师选择的辅助教学手段较为多样,正是由于各种各样辅助教学手段的出现导致部分教师“挑花了眼”,太过重视营造所谓的真实生活场景,讲解数学基础知识时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课堂上虽然有活力[2],但最终学生接收数学知识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师本末倒置忽视教学本身,令生活化教学活动徒有其表,完全无法发挥出生活化教学改善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
  (三)生活化教学元素与小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难以共鸣。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很多在成年人眼中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是十分陌生的。部分教师在生活化教学场景的选择上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情况,所选择的生活化教学元素与学生生活联系较弱,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很难联系自身,情感共鸣较弱。再加上部分小学生现在的压力较大,年龄偏小,情绪负担较重,其在生活中发生与数学知识相联系的事件较少,对教师所创立的教学情境理解能力偏弱[3],导致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整体呈现效果不理想。
  二、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构建高质量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
  (一)立足学情与课程内容,优选生活化教学情境。
  如果在教学中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幅度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4],所以在选择所要营造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时,数学教师应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数学教师要立足自身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特点,结合所要教学的课程内容,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适当询问学生增进了解,从而择优选出合适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们能够在教师所创建的情境之中感到熟悉亲切,真正帮助学生回忆起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与感受,以此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数学知识,联系自身经历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参与教师所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引领学生们将生活中的所见所得与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间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实现深度教学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学生们不仅需要熟记两种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还要能够借助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与提升学生们的空间思维、观察力、逻辑推理等多种能力。数学教师在选择设计生活化情境时需先考虑究竟应当在课程内容的哪些环节使用,如果教师反复多次使用生活化情境也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立足学情需求,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班级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知识或是学生运用较为生疏的难点知识模块,以提高生活化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将数学课堂的重难点知识突出出来,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并帮助学生重点掌握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例如,如果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偏弱,计算公式常常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时间一长便会出现记忆混淆的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后适当增加学生实践探索计算方法的教学时间,开展生动有趣的正方体体积探秘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找出测量立体图形体积的方法,没有思路时可以回忆教师讲解长方体时是如何思考的,将立体图形的计算公式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学生小组通过拼搭积木、展开正方体、观看视频演示等方式在教师所构建的真实生活情境中积极思索,不仅深刻记住了体积的计算公式,更是对体积所表示的含义有了深刻理解。
  (二)生活化课堂内涵更重要,形式只是锦上添花。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应当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课程内容上,形式方面只是锦上添花而已。优质的教学内容是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基础,数学教师可立足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为学生们构建生活情境。例如,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为例,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们布置微课预习任务,先让学生们通过视频资源尝试理解圆柱体的概念并自行找一找生活中的圆柱体。这样在正式授课时,学生们便能通过观看展示图片代入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使教师构建的生活情境更加真实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相较于直接在课上播放视频去营造生活情境,这种预习配合课上图片的方式可以节约大量视频播放时间,同样可以起到营造良好生活情境的作用。可见教法千千万,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三)科学选择合适的教学环节开展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活动最为突出的差异便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差异,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通常是跟着教师的教课思路走,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虽然这样的教学效率相对较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数学知识,但同时也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需求,长此以往反而不利于学生学好数学课程。生活化教学活动令学生成为了探究与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角,学生有了更多机会自行尝试解决问题,可以充分思考所能想到的所有已学知识,令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得到有效激活,但这一过程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对于教学效率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合适的教学环节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无需局限在小小的数学教室之中,学生的课余时间同样是拓展数学课堂的好机会。只要运用得当不仅不会挤占学生课余时间,为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课业负担,还会令学生们在生活中养成善于运用数学知识,习惯于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等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运能力和学习能力。生活实践类数学作业便是一种常见的应用策略,此类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动手实践活动,在趣味性的实践中深化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5],能够很好地将数学思维训练与知识巩固融为一体,令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中,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通过课堂练习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单靠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是很难让学生们有效记忆折线统计图相关知识点,再加上生活中小学生们很少会遇到数据统计类的事情,所以对折线统计图的印象将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减弱。为了避免学生遗忘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数学教师,特别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师要为学生们多设计一些感兴趣的课后实践作业,通过学生们的亲身经历去帮助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在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们分析数据、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强化其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理解。例如,教师为学生们提供多个调查主题,学生自由组成兴趣小组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调查主题展开数据收集工作,并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汇总分析,在课上由小组代表汇报调查情况。这样便将数学数据统计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们可以运用数学数据分析方法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天文、自然科学、传统文化、航空航天等各种领域的课外知识,让数学不再只是一门课程而是真正成为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让学生们得以在生活中以数学角度审视、分析再解决问题。
  结束语:
  总之,考虑到小学时期学生的整体各项能力偏弱,数学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换为更易于学生们理解的课堂内容,生活化教学法便应运而生。教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工作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难免会走些弯路暴露出一些教育问题。数学教师应善于反思及时修正教学不足,立足学情和课程内容,为学生构建生活化学习情境,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数学教师应注重课程内涵,在合适的教学环节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整体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博.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2021(46):214-216.
  [2]李海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2,5(5):39-40.
  [3]孙艳丽.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外交流,2020(12):343.
  [4]梁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微探[J].读与写,2022(36):125-127.
  [5]徐桂林.分析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学周刊,2022,19(1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