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途径落实劳动教育,发挥好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案例

【作者】 谭亮

【机构】 清远市佛冈县振兴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习近平书记在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曾说过: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教育一直徘徊在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中,在多年教育功利化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更多地被束缚在教室内,而家长们特别是大部分孩子都是隔代教育,对于劳动教育也有偏见,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对孩子过于溺爱,事事包办,于是造成很多学生都存在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这导致一些学生一旦离开家长、家庭,需要独立生活时,就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大麻烦。同时长期以来,孩子思想与心理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孝敬观念薄弱、不懂得勤俭节约、不懂得从小立志等,劳动教育的开展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父母的不易,更能让他们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进而也能起到锻炼学生的目的,防范学生变得五体不勤,让学生变得更加吃苦耐劳,当他们独立生活时,也才更能从容应对。我校自开办以来,深知“五育”教育缺一不可,必须共育齐美并举才能更好的达到教育的效果、育人的目标,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如何将她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当今教学的新挑战,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无声细致地紧密与教学相结合,而不是以往教学中的满堂灌,要使她更好地更配合地更融合到立德树人目标当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职责。因此,我校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相融合,在不断总结经验与成果,创造了很多劳动教育的优秀案例,聚积成了独特的学校劳动教育个性品牌。

一、劳动教育与教学课程的有机渗透

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如:统编教材选文的一个标准是文质兼美,其中不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优秀文本。如,一年级下册的《胖乎乎的小手》,二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三年级下册的《剃头大师》《赵州桥》,四年级下册的《芦花鞋》,五年级下册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散文《祖父的园子》,六年级下册的《那个星期天》等课文。从发掘教材中可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提升学生劳动体验,在写作训练时渗透劳动技能教育、提升学生劳动意识等方面进行分享,强调引导学生在练习习作的同时,也能够主动地思考劳动和自身的关系,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劳动观。

二、劳动教育与传统节日的有情融合

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我校结合节日契机与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契机,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如:中秋举行一次 “强国复兴有我”灯笼创作展示大赛(劳动教育)。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各样的环保材料制“变废为宝”,运用画、折、贴等多种方式,共同制作美丽的创意灯笼!各种各样别具匠心、色彩鲜明、造型巧妙的灯笼展示在各班教室里,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劳动教育与家庭的温情延伸

家庭是基础,重在开展日常生活自理、自助和自我生活管理劳动,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体现劳动教育的日常性、连续性和生活化。家庭也是从小培养孩子劳动意识与能力的重要场所,应在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从而帮助孩子形成正确劳动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家校合作共育内容,指导督促家长积极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发挥好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指导家长每年有针对性地教会孩子1至2项生活技能。鼓励家长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同时劳动教育必须与家长共同合作共同配合才能将活动完整、完美开展下去的,在与家长沟通、合作、配合的过程中,我们真实见证到他们的宝贝孩子,我们珍惜的学生在进步、在成长时,我们同样的欣慰、同样的惊喜、同样发现双方的珍爱之心时,慢慢的在为曾经摇摇欲坠的家校关系奉献出无法估量的力量,要知道曾在不明媒体的渲染下,不明是非的口舌谣言下,我们教育者曾与家长们有着互相不信任、猜疑的心,曾经多少是与非寒了教育者的心,冷了家长们的情,在这系列的变化正逐步修法修正曾走歪了的路,如桥梁般假设在我们双方的心,为了同一个梦想逐渐慢慢走近,慢慢融合、慢慢放下心中介怀,将家校这条荆棘之路再次铺平好,让我们逐渐信任、逐渐理解、逐渐尊重,为共同培育培养孩子一起牵手、一起努力、一起配合、一起教育,慢慢走向和谐之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如春雨虽无声仍努力温情润泽每一位孩子、家长、教育者。

  

四、劳动教育与劳动微基地的有形扩展

劳动教育缺少劳动场所,缺少教育内容,缺少教育手段。劳动课往往停留在校园内、停留在打扫卫生、擦擦门窗桌椅,或者是清理水沟等简单的劳动上,甚至有的把劳动课用来补其他课,劳动课落实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振兴小学针对这些问题,建立劳动教育微基地,将劳动课有效落实,将思想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劳动实践融为一体的劳动教育平台,有效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扩展学校教育空间,延伸和补充学校教育。学校精心开辟的劳动实践基地,由各班认领“责任田”,结合二十四节气进行果蔬和花草的种植与养护。孩子们每天抽空不厌其烦地去浇水、拔草、除虫、阳光普照时不畏酷暑、刮风下雨时不惧风雨。小组每个成员齐心协力管理着各自小菜园的一切,为天晴、天阴天气的万千变化而焦虑,为蔬菜长一片绿叶欣喜不已、为蔬菜开一花、结一果而惊喜莫名;为自己辛勤汗水获取的成果激动万分;为收获时的采摘而小心翼翼紧张万分。这块小小的“农场”,成了校园最具人气的地方,给师生们带来了无穷乐趣、也给校园带来了无限生机,成为校园一道独特又美丽的风景线。学校师生在经历春播夏种、秋收冬藏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劳动技能,增长了生活知识。在管理和收获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学会了分享与合作,提升了集体意识、节约意识。同学们在农场里充分感受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五、劳动教育与劳动周的紧密结合

劳动周实践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劳动中去,切身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意义,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美好生活需要辛勤劳动来创造,激发学生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的情感。我校每学期设立劳动周,组织一次主题班队会“劳动最光荣”;劳动周进行“今天我当家”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各班出好一期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黑板报和手抄报评比活动;组织一次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为主题的中队活动。各班根据“快乐实践”活动竞选出班级小能手2名,参加年级“我是小能手”比赛,评选出各年级“快乐小能手”;组织各班学生打扫教室(把地扫干净,桌椅摆放整齐,洒上水,门窗擦洗干净,灰撮、笤帚、水桶等清洁工具摆放有序)。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六、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的有效协奏

志愿服务作为劳动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和劳动教育一样具有价值教育的属性。青少年正是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得以涵养家国情怀,培养劳动精神,强化综合劳动实践能力,并在参与社会治理中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这与劳动教育促进青少年养成良好劳动素养,形成热爱劳动过程、珍惜劳动成果和尊重劳动人民的价值态度,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统一性。

我校就结合实际,制定“防诈骗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在活动中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识骗、防骗意识,切实群众的切身利益,助力平安佛冈、文明县城创建。通过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更是让少先队员们积极投入和热情地参与社会服务,学会耐心地引导、不厌其烦地为他人解释说明,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与沟通能力,也磨练了孩子们的意志;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全体少先队员们与全县人民为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而共同努力。在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少先队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美德,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建立和谐互助的校园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党建引领队建的作用。我校就结合实际,制定“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劳动实践活动方案。让孩子以实际行动学雷锋、献爱心,争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劳动在青少年智力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我校在设计劳动课程中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树立了劳动观念和为别人服务的思想,同时在劳动中不断克服困难,也有利于形成坚强的意志,也使他们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勇敢诚实的良好美德;在劳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劳动还可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劳动教育中促进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在劳动教育中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深刻领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在劳动教育中德、智、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