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音乐教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践分析

【作者】 唐燕飞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对于音乐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前者的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来对人的思想情感和思维品质等进行影响,从而帮助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有组织有计划。音乐教育在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小学心理健康发展中的音乐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生;心理健康
  近些年随着我国对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音乐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充分的结合,最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音乐教学的特点,将音乐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的整合,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方面
  对于小学生成长,其认知过程主要是通过感觉、注意和记忆等组成,认知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时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能力,也就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并对事物内在的联系以及本质规律等进行认识。小学生的认知受到心理年龄的影响,存在着可变性以及年龄的共同性等特点。
  2.小学生个性特点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能力也在逐渐提升,但对自身的缺点很难看到,更加关注自身的优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思想上呈现一种想要摆脱老师和家长控制的叛逆,但总体上呈现一种缺乏果断性。另外,在情绪控制方面,小学生逐渐从幼儿的表情化情绪逐渐发展到可控性情绪。随着小学生的情感逐渐丰富,其与同学的关系以及成绩的好坏等都会形成关联,而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同学生的个性有不同的体现,像有的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会联系自身的生活,从而对某个场景等进行联想,而有的同学则比较在意音乐本身的情感,体会音乐中包含的情感,还有一些学生则更加关注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音乐演奏过程中的一些技巧。
  3.小学生的意志特点
  意志指的是在实现预定动作时自身克服困难的活动量以及行为自觉和自我调节等,小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意志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很多困难。在面对音乐学习中的困难时,小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内容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而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在学习时则会呈现一种退缩的状况,意志力不坚定。此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对困难的意志也在发生着改变,年龄越小的学生,其克服困难的决心越小,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也在增加,逐渐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二、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1.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小学生因为自身年龄的影响,社会阅历十分有限,因此,其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途径也很少,大部分都是通过家长诉说或者教材介绍,而小学音乐中的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这就使得小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愉悦的身心,像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爱国故事,《二小放牛郎》,通过这一音乐素材学生能够学习到王二小勇于抗争的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爱国的伟大理想。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知识还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更好的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
  2. 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但心理较为年轻,这一阶段往往很难理解和掌握一些承认的道理,对于家长和教师的教诲更是不屑,但这一阶段的小学生一般都喜欢进行攀比,看到别的小学生受到表扬,自身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通过音乐教学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一目的,帮助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歌曲都就有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既让学生掌握这些音乐知识,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对音乐中表达的道理进行掌握,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在音乐中感悟积极的生活能力,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学生的正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尽管当前小学生面临很多的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等问题,但我们日常生活中却有很多家长忽略这一问题,但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家长并不一定做的比孩子更好。挫折在小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但不同的学生对待挫折会选择不同的态度,像一些学生会屈服于挫折,甚至因为一些挫折而崩溃,不经过自己的努力就寻求他人的帮助,这种学生对待挫折的态度对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遇到挫折时首先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这一问题,若超过自己的能力,还会选择性的寻求一些帮助。对于挫折,是一个人成长中需要经历的重要体验,若一旦遇到挫折就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来面对或者逃避,这样最终会导致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而采用音乐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激发学生面对挫折的信息,提升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分析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作为整个就小学的主体,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指令进行学习,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也有一定的优势,但弊端也非常明显,教师的强制性要求学习使得学生的探索意识完全被抑制。对此,音乐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扮演倾听者和协助者,这样能够更好的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朋友的身份同学生进行沟通,同时给予学生指导。小学生的天性较为活泼,加上现代家长对学生的溺爱,使得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和说谎等坏习惯,音乐教师需要耐心冷静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2.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能力对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心理建设,小学生在参加课外活动时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而对于荣誉又有很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定期开展音乐比赛,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像学校艺术节活动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优秀者的名单进行公布,通过这种形式发展学生的特长。此外,还可以结合任务来组织相关的汇报演出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负面情绪,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信心,帮助其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3通过乐器训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坚强意志
  合作是今后社会发展的重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一门课程,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些合适的情景,通过一些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此,音乐教学中的器乐课堂是非常合适的,通过有意识的开展器乐演奏训练,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及协作精神等进行训练。器乐演奏是多种乐器的共同演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心灵相通,同时保证节奏的同意,在教学的过程中添加上相应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集体中。
  综合上述所说,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融合能够对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此外,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合理的引导学生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冉继龙.音乐教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17):90-92.
  [2]孙连雷.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09):112.
  [3]刘莉.音乐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9,6(91):278-279.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9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