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在中职教学工作中推进计算机应用
【作者】 张 洪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应当论证如何丰富教学资源,最终达到全面系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为此,中职教师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推进教学信息技术改革对于新时期中职教学的重要性,抓住信息技术升级换代的机遇,深入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就中职教师如何依托计算机技术提升中职教学能力论述和探讨,旨在推动中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教学,计算机应用
一、计算机应用对于中职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营造融洽和谐氛围,提升师生集体向心力
通过推进计算机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普及应用,有利于中职教师贯彻生活教学理念,帮助中职学生在基本课程之外学到一些现实生活相关的实用知识。此外,还有助于开阔中职学生的职场知识阅历,营造出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专注力,切实增强中职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引导学生自觉提升专业能力水平,成长为富有过硬专业技术技能、创新视野、独立思维、的新型专业化高素质人才。
(二)便于中职教师因材施教,增强教学能力
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中职教师贯彻分层教学理念,充分结合中职学生的具体学情,有针对性去展开差异性教学工作,并结合其具体专业,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充分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进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参与课堂学习、投身职场实习的热情与动力。同时,这也有利于教师可以掌握中职学生的能力层次,以因材施教为导引,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增强理论教学水平,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成为能力过硬的的职业教育专家,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如何走、人才质量如何提升、“三教”改革如何推进”等职业教育的问题。
(三)便于中职教师因人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通过将计算机办公运用于中职学生教学,有利于中职教师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幅度提高教学工作的管理效率。比如说可以在教学管理时可使用OFFICE、WPS、PS、OA等办公软件构建一套完整的教学工作管理体系,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管理,大幅度提高教学工作的管理质量。
二、如何在中职教学工作中推进计算机应用
(一)参与学习培训提升职业教学素质
为了适应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普及,中职教师应当通过公共基础课程培训等途径,不断增强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提升“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教学设计能力,增强教学工作的灵活性,以实现中职学生教育与教学技术进步的一体化融合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增强自身教学技巧。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参与学习培训时,要以教学实效为导向,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准,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日常爱好,不断的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积极围绕如何提升教学实效,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积极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不断破除思维固化,教学方式陈腐等通病,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出发点,在始终坚持“诲人不倦”的同时,还要“好学不倦”,通过持续的“自我充电”,不断适应因时变化的教学环境,并熟练计算机操作,掌握互联网、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通过这种以身作则的好学姿态,激励的中职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起到增强其学习动力的效果。又比如通过借鉴网络平台上的优秀中职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中职学生教学计划。同时还可以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或网络教学技能竞赛活动,鞭策教师积极提升自我,增强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教学热情,引导他们以高度的教学责任心使命感、出色的教学工作执行力,积极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环境,更好的胜任中职学生人生导师角色。
(二)结合职业教育实际优化教学效率
在推进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职业院校教学成效,中职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明确教学规划。一是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并且结合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针对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合理的教导,让他们能够扬长避短,增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教学效果;二是要依托计算机应用,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的汇总分析,并进行公正的评价。不但要保证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也要用互相点评和中职教师总评的综合评价方式,对他们的学习成果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三是通过计算机应用强化职业教育实效,以育成“明天的大国工匠”为终极目标导向,增强职校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成长为素养全面的企业发展适用人才,兼具过硬的技能技术、高尚的职业道德,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历程中不断进步,拓宽其职业成长之路。
(三)借助网络资源拓宽丰富教学形式
在信息技术时代,中职教师要顺应信息技术应用2.0的时代背景以及新时代教学环境下教育评价的理念和标准,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保障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与提高。比如通过问卷星在线生成学生评价报告、使用班级优化大师实现数字管理、在线研读中职学生教学理论文献、参与中职学生教学在线研讨等方式,在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中,将中职学生教学理论与计算机教学应用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能力,实现计算机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科学运用,网络资源互享互用的特点,合理科学地运用好网络上的大量信息教学资源,拓宽中职教育的形式,丰富职业教育的内容,促进信息化教学和中职学生教学的深度有机融合,充分优化教学内容,保证学生掌握更加过硬的专业技能,并根据学生学生的个性特长、就职倾向、知识结构等情况,结合就业前景,引导他们进行更加个性化的技能精修,使学生“有技傍身”,凭借过人的一技之长,增加就业的砝码,拓宽职业生涯的成长渠道,以更加强劲、更加全面的能力获取企业青睐,实现事业上的稳步前进。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技术教育时代,中职教师既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也要把计算机技术和中职学生教学工作紧密融合,通过在教学培训中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水平素质的提高,创设出更富实效,更具像化的课堂。中职教师要借着计算机技术之东风,不断查漏补缺,积极提升教学能力和自身进取意识,加强教学专业知识以及先进教学经验的汲取,让实现学生的职业发展尽心竭力,从而进一步完善中职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茁壮成长,顺利就业,为推动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姚永志. 常见中职院校计算机技术与教学应用难点[J]. 管理学家, 2014, 000(012):217-217.
[2]刘延风. 我国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10, 10(2):7.
[3]程谟春.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与展望[J]. 新课程:教师, 2016.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教学,计算机应用
一、计算机应用对于中职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营造融洽和谐氛围,提升师生集体向心力
通过推进计算机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普及应用,有利于中职教师贯彻生活教学理念,帮助中职学生在基本课程之外学到一些现实生活相关的实用知识。此外,还有助于开阔中职学生的职场知识阅历,营造出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专注力,切实增强中职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引导学生自觉提升专业能力水平,成长为富有过硬专业技术技能、创新视野、独立思维、的新型专业化高素质人才。
(二)便于中职教师因材施教,增强教学能力
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中职教师贯彻分层教学理念,充分结合中职学生的具体学情,有针对性去展开差异性教学工作,并结合其具体专业,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充分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进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参与课堂学习、投身职场实习的热情与动力。同时,这也有利于教师可以掌握中职学生的能力层次,以因材施教为导引,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增强理论教学水平,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成为能力过硬的的职业教育专家,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如何走、人才质量如何提升、“三教”改革如何推进”等职业教育的问题。
(三)便于中职教师因人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通过将计算机办公运用于中职学生教学,有利于中职教师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幅度提高教学工作的管理效率。比如说可以在教学管理时可使用OFFICE、WPS、PS、OA等办公软件构建一套完整的教学工作管理体系,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管理,大幅度提高教学工作的管理质量。
二、如何在中职教学工作中推进计算机应用
(一)参与学习培训提升职业教学素质
为了适应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普及,中职教师应当通过公共基础课程培训等途径,不断增强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提升“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教学设计能力,增强教学工作的灵活性,以实现中职学生教育与教学技术进步的一体化融合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增强自身教学技巧。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参与学习培训时,要以教学实效为导向,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准,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日常爱好,不断的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积极围绕如何提升教学实效,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积极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不断破除思维固化,教学方式陈腐等通病,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出发点,在始终坚持“诲人不倦”的同时,还要“好学不倦”,通过持续的“自我充电”,不断适应因时变化的教学环境,并熟练计算机操作,掌握互联网、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通过这种以身作则的好学姿态,激励的中职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起到增强其学习动力的效果。又比如通过借鉴网络平台上的优秀中职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中职学生教学计划。同时还可以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或网络教学技能竞赛活动,鞭策教师积极提升自我,增强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教学热情,引导他们以高度的教学责任心使命感、出色的教学工作执行力,积极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环境,更好的胜任中职学生人生导师角色。
(二)结合职业教育实际优化教学效率
在推进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职业院校教学成效,中职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明确教学规划。一是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并且结合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针对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合理的教导,让他们能够扬长避短,增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教学效果;二是要依托计算机应用,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的汇总分析,并进行公正的评价。不但要保证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也要用互相点评和中职教师总评的综合评价方式,对他们的学习成果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三是通过计算机应用强化职业教育实效,以育成“明天的大国工匠”为终极目标导向,增强职校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成长为素养全面的企业发展适用人才,兼具过硬的技能技术、高尚的职业道德,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历程中不断进步,拓宽其职业成长之路。
(三)借助网络资源拓宽丰富教学形式
在信息技术时代,中职教师要顺应信息技术应用2.0的时代背景以及新时代教学环境下教育评价的理念和标准,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保障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与提高。比如通过问卷星在线生成学生评价报告、使用班级优化大师实现数字管理、在线研读中职学生教学理论文献、参与中职学生教学在线研讨等方式,在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中,将中职学生教学理论与计算机教学应用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能力,实现计算机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科学运用,网络资源互享互用的特点,合理科学地运用好网络上的大量信息教学资源,拓宽中职教育的形式,丰富职业教育的内容,促进信息化教学和中职学生教学的深度有机融合,充分优化教学内容,保证学生掌握更加过硬的专业技能,并根据学生学生的个性特长、就职倾向、知识结构等情况,结合就业前景,引导他们进行更加个性化的技能精修,使学生“有技傍身”,凭借过人的一技之长,增加就业的砝码,拓宽职业生涯的成长渠道,以更加强劲、更加全面的能力获取企业青睐,实现事业上的稳步前进。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技术教育时代,中职教师既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也要把计算机技术和中职学生教学工作紧密融合,通过在教学培训中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水平素质的提高,创设出更富实效,更具像化的课堂。中职教师要借着计算机技术之东风,不断查漏补缺,积极提升教学能力和自身进取意识,加强教学专业知识以及先进教学经验的汲取,让实现学生的职业发展尽心竭力,从而进一步完善中职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茁壮成长,顺利就业,为推动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姚永志. 常见中职院校计算机技术与教学应用难点[J]. 管理学家, 2014, 000(012):217-217.
[2]刘延风. 我国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10, 10(2):7.
[3]程谟春.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与展望[J]. 新课程:教师,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