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任务群思想的“儿童生活”单元整体教学案例
【作者】 李盛婷
【机构】 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统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了儿童的生活。《曹冲称象》讲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想出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赞扬了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能大胆表达想法的品质;《玲玲的画》写了玲玲在画弄脏后,巧妙地在弄脏的地方画上一只小花狗,使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一封信》中露西给爸爸写了两封信,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表现了露西的乖巧懂事;《妈妈睡了》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写出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以及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有通过比较,谈自己想法的,比如《曹冲称象》中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一封信》中,“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有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比如《玲玲的画》中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再联系生活说说你的体会;《妈妈睡了》中结合课文所学,发散思维,说一说你看过家人睡觉的样子。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要素是“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这一语文要素在课文中呈梯度序列。《曹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一封信》要求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借助词句信息进行讲述的能力。
案例一:
在《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对比”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内容进行对比,围绕“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指导他们读出自己的阅读体验。用课件演示、实物模拟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品读、模拟操作、抓住表示顺序的词语进行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而且习得了方法——有序表达,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交流称象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感受到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能大胆表达想法的品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素养是“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教学中,我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或“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有条理地说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既为复述课文作准备,又锻炼了他们语言运用的能力。
案例二: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着重训练了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借助关键词句进行讲述的能力。因此,我以儿歌《我的好妈妈》导入,在孩子们还未触碰文字之前,先带入情感,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确定读文的情感基调。接着整体感知课文,抓住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引导学生提炼出词语“真美丽、好温柔、好累”,培养学生借助词句进行归纳的能力。在品读体会“妈妈好温柔”和“妈妈好累”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话:你觉得谁对你很温柔?你的妈妈为你做了些什么?将学习阅读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借助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构建生活和语文的桥梁,让学生说话言之有物,凸显出语文这一学科的工具性,真正地实现学语文、用语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品读、对比品味、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而且习得了方法——仿说拟人句,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归纳课文第2~4自然段的写法特点,训练学生“借助关键词句,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案例三:
《一封信》的教学中我采用“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抓住文中露西写的前后两封信进行对比阅读,体会露西情感的变化。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借助填空题归纳出第二封信的内容。接着,引导学生移情体验,师生想象补白,读出露西写前后两封信时心情的变化。最后,追寻原因,聚焦妈妈的语言,体悟亲情,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要独立自主、乐观地面对生活。通过多层次的读,移情体验,活跃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真挚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把学习语言、感悟哲理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的结尾处,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假如爸爸收到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该怎样回信呢?”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统编版教材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渗透在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开展大单元教学,能够为学生将知识进行分类,有利于学生按照板块进行吸收,能够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在大单元教学的模式中,作为教师应该制定本单元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再根据教学主题制定教学方案,提升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以单元作为依据,引导学生自行查找相关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在进行系统化学习后,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有通过比较,谈自己想法的,比如《曹冲称象》中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一封信》中,“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有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比如《玲玲的画》中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再联系生活说说你的体会;《妈妈睡了》中结合课文所学,发散思维,说一说你看过家人睡觉的样子。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要素是“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这一语文要素在课文中呈梯度序列。《曹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一封信》要求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借助词句信息进行讲述的能力。
案例一:
在《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对比”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内容进行对比,围绕“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指导他们读出自己的阅读体验。用课件演示、实物模拟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品读、模拟操作、抓住表示顺序的词语进行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而且习得了方法——有序表达,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交流称象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感受到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能大胆表达想法的品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素养是“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教学中,我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或“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有条理地说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既为复述课文作准备,又锻炼了他们语言运用的能力。
案例二: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着重训练了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借助关键词句进行讲述的能力。因此,我以儿歌《我的好妈妈》导入,在孩子们还未触碰文字之前,先带入情感,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确定读文的情感基调。接着整体感知课文,抓住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引导学生提炼出词语“真美丽、好温柔、好累”,培养学生借助词句进行归纳的能力。在品读体会“妈妈好温柔”和“妈妈好累”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话:你觉得谁对你很温柔?你的妈妈为你做了些什么?将学习阅读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借助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构建生活和语文的桥梁,让学生说话言之有物,凸显出语文这一学科的工具性,真正地实现学语文、用语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品读、对比品味、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而且习得了方法——仿说拟人句,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归纳课文第2~4自然段的写法特点,训练学生“借助关键词句,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案例三:
《一封信》的教学中我采用“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抓住文中露西写的前后两封信进行对比阅读,体会露西情感的变化。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借助填空题归纳出第二封信的内容。接着,引导学生移情体验,师生想象补白,读出露西写前后两封信时心情的变化。最后,追寻原因,聚焦妈妈的语言,体悟亲情,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要独立自主、乐观地面对生活。通过多层次的读,移情体验,活跃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真挚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把学习语言、感悟哲理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的结尾处,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假如爸爸收到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该怎样回信呢?”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统编版教材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渗透在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开展大单元教学,能够为学生将知识进行分类,有利于学生按照板块进行吸收,能够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在大单元教学的模式中,作为教师应该制定本单元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再根据教学主题制定教学方案,提升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以单元作为依据,引导学生自行查找相关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在进行系统化学习后,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从而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