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学生意志力对班主任管理有效性的影响
【作者】 黄献琼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班主任工作例会上,经常听到有的班主任介绍班级管理的故事。他班里学生,特别是班级里最引人关注的学生,说直白一点就是表现不好,学习也不行的学生,大概是说他通过期初找学生谈话、家校联系,该用的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以后,学生在这之后有了积极变化,刚松了一口气,可是不久又回到原来的状态。班主任很郁闷,向大家寻求解决的办法。我静下心来思考,这是不是学生意志力的问题?学生意志力薄弱,才出现反复性。
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
心理学家通常认为,意志力既有静态的方面,又有动态的方面。一方面,它是引导人类行动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它又是人们在这些行动中的行为。因此,当一个人能够在某一事件或一连串事件中表现出极大的决心和力量时,就会被认为拥有很强的意志力(静态的),而他意志力的特性,需要通过他的决心或行动的力度和持久性体现出来。这样,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意志力就变为了动态的意志力。他的决心也成了引导自我心理的行为。
一、意志力对班主任管理有效性的影响
罗伊斯这样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志力通常是指我们全部的精神生活,而正是这种精神生活在引导我们行为的方方面面。”因此,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如果具有比较强大的、动态的意志力,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就会大大的提高,反之,则会降低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羡慕关注班风学风较好的班级,发现这种班级的班主任常规管理到位,制度健全并落实落地,同时家长配合支持班主任工作。这些表象的东西我们都能看得见、摸得着,借鉴起来也很容易,但是殊不知更重要的是多数学生动态的意志力,遇到各种困难能自觉通过他们的决心和行动的力度表现出来,并且持久的表现出来,这样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而我们有的班主任经常抱怨,班主任工作事情多,工作很累,不被人理解,好心没得到好报等,产生这样的结果实质就是班主任管理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不佳,有效性缺失,引起班主任的吐槽。这样班级班风和学风不好,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意志力差。
学生意志力的强弱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我们提高培养学生意志力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的几点尝试
首先,引导学生确定目标。目标的确定根据由近及远、由单项到整体确立的思路开展引导,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或班级,适宜先确定劳动目标、仪容仪表目标、卫生目标和纪律目标,通过这些目标的确定、努力奋斗、自我调节、目标达成等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人生的阶段性目标和人生长远目标。
其次,学生取得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学校每周班级管理常规进行考评考核,我们班在周五的主题班会上一起确定了一个目标获得学校周考评的流动红旗。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在清洁卫生、仪容仪表、课堂纪律、“两操”、文明礼貌、安全管理等方面都表现优秀,在下周一升旗仪式上得到了学校颁发的流动红旗,同学们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就对他们进行表扬,特别表扬在这些方面做出特别贡献的同学,鼓励他们再接再励,继续发扬,同时提出新的班级奋斗目标——争创明星班级。
第三、引导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争创明星班级需要连续四个星期获得流动红旗,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由于个别同学的疏忽,清洁卫生工具没有摆放十分整齐,被扣掉了考评分,有1周失去了流动红旗,同学们很生气,也有点泄气。看到这种情况,我疏导学生情绪,给他们讲生活中的故事,教育他们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困难,要勇敢去面对,面对失利,要及时总结,积极调整,这样才能继续前行。通过班委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最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学生意志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主体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支配来完成,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养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制定目标考评方案,学生对照考评方案定期开展自评,同时结合生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全面的了解自己成长中得失,及时改进,促进自身不断优化。
三、意志力培养需要家校协作。
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积极的家校协作有利于形成教育共识,形成合力。学生意志力的增强不是一朝一夕,意志力的发挥也没有区域、领域的制约,意志力一旦具有就是人生命中的一种品质。新课程下学生核心素养目标指学生具有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意志力就是学生应当具有的品格之一,所以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学生意志力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家长配合学校运用这些方法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特别是家长取消些大包大揽的做法,多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意志力。
正确认识学生意志力对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帮助我们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努力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
心理学家通常认为,意志力既有静态的方面,又有动态的方面。一方面,它是引导人类行动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它又是人们在这些行动中的行为。因此,当一个人能够在某一事件或一连串事件中表现出极大的决心和力量时,就会被认为拥有很强的意志力(静态的),而他意志力的特性,需要通过他的决心或行动的力度和持久性体现出来。这样,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意志力就变为了动态的意志力。他的决心也成了引导自我心理的行为。
一、意志力对班主任管理有效性的影响
罗伊斯这样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志力通常是指我们全部的精神生活,而正是这种精神生活在引导我们行为的方方面面。”因此,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如果具有比较强大的、动态的意志力,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就会大大的提高,反之,则会降低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羡慕关注班风学风较好的班级,发现这种班级的班主任常规管理到位,制度健全并落实落地,同时家长配合支持班主任工作。这些表象的东西我们都能看得见、摸得着,借鉴起来也很容易,但是殊不知更重要的是多数学生动态的意志力,遇到各种困难能自觉通过他们的决心和行动的力度表现出来,并且持久的表现出来,这样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而我们有的班主任经常抱怨,班主任工作事情多,工作很累,不被人理解,好心没得到好报等,产生这样的结果实质就是班主任管理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不佳,有效性缺失,引起班主任的吐槽。这样班级班风和学风不好,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意志力差。
学生意志力的强弱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我们提高培养学生意志力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的几点尝试
首先,引导学生确定目标。目标的确定根据由近及远、由单项到整体确立的思路开展引导,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或班级,适宜先确定劳动目标、仪容仪表目标、卫生目标和纪律目标,通过这些目标的确定、努力奋斗、自我调节、目标达成等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人生的阶段性目标和人生长远目标。
其次,学生取得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学校每周班级管理常规进行考评考核,我们班在周五的主题班会上一起确定了一个目标获得学校周考评的流动红旗。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在清洁卫生、仪容仪表、课堂纪律、“两操”、文明礼貌、安全管理等方面都表现优秀,在下周一升旗仪式上得到了学校颁发的流动红旗,同学们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就对他们进行表扬,特别表扬在这些方面做出特别贡献的同学,鼓励他们再接再励,继续发扬,同时提出新的班级奋斗目标——争创明星班级。
第三、引导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争创明星班级需要连续四个星期获得流动红旗,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由于个别同学的疏忽,清洁卫生工具没有摆放十分整齐,被扣掉了考评分,有1周失去了流动红旗,同学们很生气,也有点泄气。看到这种情况,我疏导学生情绪,给他们讲生活中的故事,教育他们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困难,要勇敢去面对,面对失利,要及时总结,积极调整,这样才能继续前行。通过班委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最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学生意志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主体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支配来完成,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养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制定目标考评方案,学生对照考评方案定期开展自评,同时结合生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全面的了解自己成长中得失,及时改进,促进自身不断优化。
三、意志力培养需要家校协作。
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积极的家校协作有利于形成教育共识,形成合力。学生意志力的增强不是一朝一夕,意志力的发挥也没有区域、领域的制约,意志力一旦具有就是人生命中的一种品质。新课程下学生核心素养目标指学生具有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意志力就是学生应当具有的品格之一,所以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学生意志力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家长配合学校运用这些方法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特别是家长取消些大包大揽的做法,多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意志力。
正确认识学生意志力对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帮助我们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努力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提高班级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