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作者】 吴智娇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阔什塔格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让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让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班主任工作中,怎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本文对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策略探讨
  学生身心健康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途径,要对学生有效,需研究本班学生的整体心理状况和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便进行普遍性心理教育和个别心理辅导教育,从而提高全班整体健康水平。
  一、初中班主任教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班集体的核心是学生,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不断改革之中,教育部门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班主任工作越来越繁忙,初中班主任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项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行为规范具有约束作用,当班集体中有个别学生做出不恰当行为时,班主任有责任与义务第一时间对其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2]。当班集体中学生出现矛盾时,班主任也应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班集体“健康成长”。其二,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情绪容易激动,同时比较感性。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对班级事务统筹规划,有利于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优化学生学习日常。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心理辅导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初中班主任要将学生放在工作优先地位来进行学生管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状态。首先,在班主任工作中会遇到和学生产生分歧和矛盾的现象,此时就要求班主任要以学生为主体,包容学生,换位思考,学会体谅学生。班主任还要注意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巧妙地避免冲突的发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得到思想和心理层面上的教化。同时,初中班主任管理和学生的生活以及个人心理发展情况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工作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生活情况,分析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实现有针对性地精准的心理健康辅导。
  (二)营造健康环境,强化心理健康
  班主任要积极完善与健全班级管理方式,营造优良且科学的健康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生活与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要想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拥有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班主任必须要整顿班级当中的不良风气,加强班级纪律制度的管理,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在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做好调查详细掌握学生的基本学情,不同问题对应不同的教育措施。对于缺乏勇气和不会敢于表现自我的学生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积极的做出转变,进而强化自信心的提升。
  (三)运用多元化管理形式,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学校大部分的活动开展都是在班级里,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地,一个班级的氛围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发展有些重要作用,现代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对班级融入心理健康班级管理可以选用多种新颖的班级管理方式,班主任可以采用创新的多元化班级管理方式,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呈现方式进行改变,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班级管理模式,改善班级管理活动,采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班主任还可以用不同的班级管理方式施教于不同的学生。
  (四)与科任教师相互沟通,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初中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是非观念不强。具有叛逆心,对抗心理,对外界很敏感,学习科目多,压力大,导致焦虑,还有部分学生自我封闭,与外界不接触、不沟通。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靠班主任。效果不是很好,需科任教师共同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搭建家校合作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班主任还可以借助家长教育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充足的力量支持。比如,通过充分利用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共同制定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划之下,家长树立教育信念,更好的为孩子心理疏导做好准备。除此之外,家长辅导作用发挥出来。家长回到家中增进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能够平等、互爱,在家中形成关怀、民主、健康的良好氛围,家长则注重孩子的教育方式,针对孩子的心理状况有效的进行疏导,与班主任形成教育合力之下,真正的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惑。同时,班主任让家长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意见,在两个教育主体合力之下,引导孩子形成健康充满活力的内心世界。
  (六)提升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学习榜样
  很多初中班主任在平时都会担任自己班级的一门课程教学任务,所以班主任也更多的是向学生们强调努力学习,而这也造成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对学生们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管理问题。对此,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即将步入青春期的他们更是追求所谓的“自由”和“独立”,这种叛逆思想的形成也会使得他们逐渐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和生活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初中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仅要促进学生们在学习方面的进步,更要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助力于学生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三观和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促使学生们更加享受当下的初中学习过程和生活。
  为了更好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需要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教育现状进行积极的优化与完善,使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免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实现健康、良好的成长与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一批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韩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1(04):55-56.
  [2]李彬港.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2020(0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