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作者】 李 强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学校本部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成功教学活动的关键,其中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对一个领域的爱好程度可以决定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一个著名学者研究过:一个人如果成为了一个领域中杰出的人才,那么他至少对这个领域有一万小时的研究时间。那么,如何才能使一个人安下心来研究一万个小时呢?答案就是“兴趣”二字。对于学生学习初中地理课程亦如此。老师如何才能让学生不是死记硬背地记下地理知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地理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此,探索教师使用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爱上地理。
一、营造并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才能实现“教者乐其教,学者乐其学”。自拿起教本我就牢记这些道理。说起容易做起难,真正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这里的关键是要以“爱”为前提。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世上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学生,但又不能纵容学生;其次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在对待学生上,我们要平等待人,一视同仁,爱优秀的学生容易,要爱所有的学生却很难,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但无论是品德上存在问题,还是学习上落后的同学,他们也有自尊心,也同样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差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是那些“后进生”尊敬我的重要原因。另外,我还经常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朋友,进而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恰当使用直观教具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十分广阔,其内容涉及到多种学科,因而必须借助于直观教具,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具。通过地图,学生可以直接获取到大量的地理知识,而初中地理课本中的插图与地理图片,则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与照片,能够达到以图释文和图文结合的目的,同时还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全面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非洲气候时,学生对于热带草原气候缺乏足够的认识,无法区分出干、湿两季的特点。教师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来指导学生观察两季自然景观的差异:湿季的特点是草高茂盛,稀树青翠,动物成群;而干季的特点是草类凋零,动物迁徙,草原上一片枯黄荒凉之景。通过观察挂图,还能联系到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到,处于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到的是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因而降水丰沛;而干季则受到信风带的控制,降水比较少,从而让学生理解干、湿两季交替的原因。
四、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如讲地图图例时,我把各种图例符号做成大卡片。把学生按小组分成八组,当我拿出写有一个图例符号的卡片后,证学生进行竞猜,看谁猜的又快又准,答对了在他所在的小组加分,最后看哪组得分最高。在讲天气预报的气象符号时也可以采用这种竞赛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五、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精心设计地理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优势。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文声像的综合能力,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学习难点的突破,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提示新旧知识间联系等方面起很大的作用。
六、开发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开发学习乡土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课程内容,利用地理知识发展家乡建设家乡。例如学习“旅游业”这部分内容后,学生懂得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结合这一知识,我带学生走出教室,指导他们仔细观察了解学校所在地──蓉江镇及周围的旅游资源。使学生们知道了我们的周边有井冈山、庐山、瑞金等风景名胜。境内有南山森林公园、东山公园等古朴典雅的山川神韵,神奇秀美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这些家乡的旅游资源呢?许多学生结合所学习的知识,纷纷大胆发言,效果很好。我及时引导他们认识到许多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非常实用。要求他们平时要养成多看、多问、多想的良好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对一个领域的爱好程度可以决定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一个著名学者研究过:一个人如果成为了一个领域中杰出的人才,那么他至少对这个领域有一万小时的研究时间。那么,如何才能使一个人安下心来研究一万个小时呢?答案就是“兴趣”二字。对于学生学习初中地理课程亦如此。老师如何才能让学生不是死记硬背地记下地理知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地理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此,探索教师使用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爱上地理。
一、营造并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才能实现“教者乐其教,学者乐其学”。自拿起教本我就牢记这些道理。说起容易做起难,真正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这里的关键是要以“爱”为前提。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世上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学生,但又不能纵容学生;其次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在对待学生上,我们要平等待人,一视同仁,爱优秀的学生容易,要爱所有的学生却很难,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但无论是品德上存在问题,还是学习上落后的同学,他们也有自尊心,也同样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差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是那些“后进生”尊敬我的重要原因。另外,我还经常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朋友,进而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恰当使用直观教具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十分广阔,其内容涉及到多种学科,因而必须借助于直观教具,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具。通过地图,学生可以直接获取到大量的地理知识,而初中地理课本中的插图与地理图片,则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与照片,能够达到以图释文和图文结合的目的,同时还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全面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非洲气候时,学生对于热带草原气候缺乏足够的认识,无法区分出干、湿两季的特点。教师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来指导学生观察两季自然景观的差异:湿季的特点是草高茂盛,稀树青翠,动物成群;而干季的特点是草类凋零,动物迁徙,草原上一片枯黄荒凉之景。通过观察挂图,还能联系到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到,处于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到的是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因而降水丰沛;而干季则受到信风带的控制,降水比较少,从而让学生理解干、湿两季交替的原因。
四、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如讲地图图例时,我把各种图例符号做成大卡片。把学生按小组分成八组,当我拿出写有一个图例符号的卡片后,证学生进行竞猜,看谁猜的又快又准,答对了在他所在的小组加分,最后看哪组得分最高。在讲天气预报的气象符号时也可以采用这种竞赛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五、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精心设计地理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优势。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文声像的综合能力,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学习难点的突破,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提示新旧知识间联系等方面起很大的作用。
六、开发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开发学习乡土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课程内容,利用地理知识发展家乡建设家乡。例如学习“旅游业”这部分内容后,学生懂得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结合这一知识,我带学生走出教室,指导他们仔细观察了解学校所在地──蓉江镇及周围的旅游资源。使学生们知道了我们的周边有井冈山、庐山、瑞金等风景名胜。境内有南山森林公园、东山公园等古朴典雅的山川神韵,神奇秀美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这些家乡的旅游资源呢?许多学生结合所学习的知识,纷纷大胆发言,效果很好。我及时引导他们认识到许多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非常实用。要求他们平时要养成多看、多问、多想的良好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