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班主任工作有效方略初探

【作者】 陈小杰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城西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小学的学习与生活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性格养成以及相关习惯的形成。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以及引导者,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探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问题与对策
  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参与者,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质量往往会对学生发展以及班级学习氛围产生较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基于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其往往也会成为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有助于各项事务消息的传递。近年来,由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琐碎多样,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以及困境,阻碍了家校联通,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以及班级管理优化。为此,小学班主任需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解决相关问题,促进各项作业效率提升。
  一、班级管理的内涵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教学质量以及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发展,对于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新课改的背景下,班级管理提倡实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即以师生新型关系为依托进行教学管理,在此期间班主任需要尽可能地创造出更加合适的环境推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班级事务管理模式
  (一)班级事务的严格化管理
  为了进一步确保小学班级管理作业朝着高效率、高质量的方向发展,需要作业单位以及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强对于在小学班级日常事务的严格化、规则化、具体化的管理。
  所谓的规则化管理,指的是班主任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将班级事务管理的明细内容交代清楚,并对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严格、全面的规则制度,并强制学生进行遵循。而具体化的管理,指的则是班主任需要将班级的事务具体到实处,规避空、大、泛状况的出现。而严格化的管理指的是学生在进行班级学习以及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班级事务的管理规则进行办事,形成学生遵守班级条例,班主任严格要求,公平对待的班级事务管理现状的出现。
  (二)班级事务的宽松人性化管理
  作为小学生,其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的状况。此外,小学生大多处于青春叛逆期,故而班主任若一味地进行“军事化”“监狱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其必将会导致学生在实际的班级学习过程中感觉到一定的疲惫感,且会有较强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并容易导致班级管理效率的低下。
  基于此,班主任在实际的作业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宽松、关怀、温柔等管理元素的突出,进而实现了对于各类管理问题的友好、高效解决,缓和师生之间的矛盾,促进各方效益的取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表现出温柔、幽默的特点,并能够公平的进行各项问题的解决。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问题
  (一)忽视师生关系的建立
  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时,会因为教学管理的要求,强化了班级事务以及纪律的管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班主任时常忽视新型师生管理的设计以及构建。
  但事实上,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而班主任的管理方式过于粗暴,往往会激发师生之间的矛盾。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会因为学生的逆反心理而采用体罚方式进行管理,进而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对抗心理,恶化了师生关系,最终降低了班级管理效率。
  (二)班级管理缺乏民主化
  在传统管理中,小学班主任缺乏民主管理思维,进而会运用自身的权威性进行管控。在实际管理中,教师会通过记名制的方式对学习任务没有完成的学生进行处理。这一情况的出现,会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反叛思想,并激化班级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影响班级团结。再者,这种管理方法的出现也会诱发管理的集权化,促使小学生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压抑恶化。
  四、解决小学班主任工作问题的措施
  (一)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基于时代的进步以及新课改的推进,班级管理理念出现了更新换代的状况。为此,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依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有效的带动教学理念的转变,保障班级管理的有序进行。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过程中,班主任往往以教师为本位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方式阻碍了管理效率提升。为此,教师在新型管理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放低姿态,学会主动聆听学生的心声,从而带动良师益友管理局面,并最终推动管理机制的构建,从而提高小学班级管理质量。
  一般而言,班主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开展主题班会,并由此强化班级管理机制,从而由此调整自身的管理方式。
  (二)建立师生交流平台
  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由于管理理念的落后以及不完善,容易存在师生交流不民主、不公平的状况,进而导致班级管理环节过于僵化,进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自主性的调动,阻碍学生发展。
  基于此,班主任在教学管理环节需要搭建全面完善的师生交流平台,继而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之后,优化班级的管理模式。
  (三)建立家长沟通机制
  小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在学习生活中普遍会存在不受约束的状况。不仅如此,在校园生活中出现的习惯调皮捣蛋的学生,往往会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容易冲击并破坏现有的班级管理模式。
  在这样的状况下,班主任需要学会搭建家校之间的联系平台以及机制,从而带动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并让学生在稳定的环境下学习。一般而言,这种机制的搭建,能够强化家校联合,从而形成科学机制对学生进行约束和管教。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及全面的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学班级管理作业的开展,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强化班主任管理作业的关注。本文基于此,主要论述了小学班级管理内涵以及管理的三种模式,并就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宽严相济管理模式、全面了解并积极引导学生、班主任要严明律己、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水平等措施,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落实到位,我国的教育事业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带动小学班级管理效益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骆风.我国小学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对河南洛阳小学学生家庭教育的质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06-114.
  [2]王娅敏,胡印富,赵仁哲.未成年人不起诉制度的实证分析——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检察院之实践为样本[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