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

【作者】 陈娟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课堂也在不断地完善中,因此我们相应的任课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们的特点出发去,制定有效地教学策略,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欲望,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能够逐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其发展,有利于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正文】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们必须实事求是,从中要学到其中的优良品质,因此我们相应的任课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们的实际特点出发去考量,设计科学合理地教学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深化学生自己的价值观,促其发展,让他们的历史思维得到发展,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一、改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初中的历史老师,首先要严格地遵守教育教学工作的章程,在新课程的模式下改善以往的教学模式,并根据本班学生们的实际特点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来教学,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学习,促使学生们历史学科素养的发展,能使得历史学科绽放出应有的光芒。例如,在教学《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一课时,我们相应的任课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情境的模式为学生们播放唐朝时期的繁荣盛世,然后再为他们呈现有关马嵬驿的片段,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能丰富感受到唐朝由盛到衰的落幕之情,同时带领学生们走进安史之乱的过程,了解其中的时间与背景,到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以及之后的五代十国等内容,让本班的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王朝的落幕,让学生们深深地体会一个人所作所为导致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促其发展,让学生们理解祖国大一统的重要性,激起学生们的民族大义,爱国之情,促其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设计好教学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任务

首先教学任务的制定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历史课程中所探讨的是人类发展中的规律和基本的历程。可以说历史学科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应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反映出时代发展的基本特色,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历史课程教学任务的制定要能够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教育的对象是作为学生的个人,而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整体的素质,是教育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历史课程的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历史,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在历史学习中了解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以人为本的历史课程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素质可以得到综合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进步的快乐。

三、创新教学的内容,强化横向联系

为了使教学更具逻辑性和组织性,许多教师按照他们的写作顺序进行设计。历史不是关注某个历史事实的解释,而是关注历史事实的回应,确认研究的概念。这对初中生的一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许多初中学生今天所缺乏的。观察学生的历史情况不难发现。许多学生没有学会从知识的横向关系中渗透认知,孤立地分析知识点,导致对主观问题的误解,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方面是由学生的学习不良习惯造成的,另一方面与教师不注意压力有关。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旨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创新,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比较和分析不同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可以养成总结和概括的习惯,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自然更容易。

四、增加互动、优化讨论,活跃课堂氛围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与基础。那么,要想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就应该适时引导课堂讨论,在确保讨论方向性的基础上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行为与反应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控、管理,促使学生的讨论内容始终都紧紧围绕着相应的主题,从而实现开展讨论活动的预期目标。例: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比如五代十国时期为什么频繁出现政权更替的现象?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通常都会很快得出答案:“这种政权更替频繁的现象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j结果。”此时,教师既可提出延伸性问题:“五代十国之后,赵匡胤(北宋政权建立者)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来加强了中央集权,这对五代十国的政权频繁更替现象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样的做法对北宋带来了怎样的局面?通过小组讨论,加之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必然会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认识,从而得出答案:“杯酒释兵权的做法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实现对地方财政、军事的控制。而其根本目的则在于削弱地方权力,有效避免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有效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出现,但却给宋朝埋下了积贫积弱的伏笔,导致出现了实力较强的宋朝却屡战屡败的现象。”显然,通过对这些议题的讨论,必然将引导学生充分神话与挖掘历史的内在联系,不仅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是一门涵盖古今中外,与语文、政治、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联系紧密的课程,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受新课改的影响,其教学方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教学时间有限,大部分学校一周只有2-3节历史课。因此,在教学初中历史科目时,要想提升教学有效性,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的。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使其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借助计算机或图书馆的资源查找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意义及深远影响,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收集资料丰富、积极认真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发展。

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初中历史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深刻的学科,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在于记忆历史的事件,学会历史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则,从历史发展中获得智慧和力量,引导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历史教学尤其重要。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历史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 1.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本地的公园、博物馆,观赏名胜古迹和古物中感受各个历史时段的文化特征,体会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和深刻。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答题的时候掌握历史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3.教师可以举办演唱爱国主义歌曲的活动,组织学生歌唱《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走在大路上》等,让学生领略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和伟大的意义。 4.教师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彰显学生的学习的主人的位置,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第二的课堂,教师要开拓学生的学习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长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的来说,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历史教学的改革必须从现在开始。教师需要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进一步的优化课堂教学,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