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初中历史党史教育策略
【作者】 杨兴琼
【机构】 宜宾市翠屏区棠湖学校
【摘要】习近平同志指出:“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讲话精神不仅为我们指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性。更为我们指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对象和重点对象。对于正处于人生转折阶段的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探索精神,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系统深入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广大初中学生的历史观、政治观,进而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初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将初中历史教学更好的与党史教育有机融合,就要求老师特别注重方法与策略,才能让学生学好党史,知史爱党。【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党史教育 教育策略
一、加强新课标研读,彰显党史教育价值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深度研读课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才能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以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为例,课标要求: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由此分析,《五四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讲好这一课就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背景,有助于理解伟大的建党精神。所以深入研读课标,才有利于把握党史教育的价值导向,在尊重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体现学科特色,发挥历史课堂的育人功能。
二、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构建党史知识体系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浩荡荡的百年党史宏大丰富,历程波澜壮阔,档案文献浩瀚繁杂。学生课堂和学习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在课堂上深挖典型事件,理清知识脉络,才有助于学生好的学党史,悟党神、知党恩、跟党走。
(一)整体把握百年党史的四个时期。
分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属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12年十八大以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以时间轴思维导图等具体构建党史知识体系。
时间轴和思维导图有助于把繁杂的历史条理化,以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例,可以在具体学习的基础上,将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发展线索简要梳理如下:
三、课堂教学,创设感人历史情境
教育要由境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受到真善美熏陶,以“美”去激发“爱”。从而实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才能符合学生的求知特点,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比如在讲《五四运动》一课可以提供直观的视频,以《我的1919》视频节选片段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以《建党伟业》中有关五四运动爆发现场的视频节选,让学生感受五四运动氛围;如讲《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创设情景剧,再现当时中共一大召开时的紧张局面,感受中共诞生的曲折不易;如讲《红军长征》时可以让学生搜集很多感人的故事,讲好红军长征的故事,感悟长征精神;讲抗日战争时,可以举办抗日战争演讲赛,体会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总的来说,就是根据历史教材创设出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党史,知党情,悟党恩。
四、贴近现实生活,将地方党史引入课堂教学。
现如今,地方党史资源日益丰富,形势也是多种多样,既有党史人物、事件等史实,也有很多的纪念馆、博物馆、文物古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散点式或者专题式渗透,巧妙地将地方党史中鲜活的人物故事融入课堂,既可以吸引学生,也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带领学生更好的走进党史,感悟党史。
例如在讲《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便可以讲述宜宾的抗日民族英雄,中共党员赵一曼的故事,讲一讲赵一曼写给儿子宁儿的信,这封遗书表达出临死前对儿子是有多么的不舍,但面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她毅然选择了洒满鲜血的革命道路,因为她坚信,这条路的尽头必然是光明是真理;读一读赵一曼的作品:“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感受赵一爱国精神和民族大义;看一看赵一曼纪念馆,了解她波澜壮阔而又短暂的一生:出生地主大家庭,入私塾学习,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女子中学领导学生团体,参与抵制洋货运动,入黄埔军校,去苏联留学,结婚生子,只身前往东北参加抗日斗争直至被捕牺牲。她是如此独立自强,敢于挣脱社会对她的千年的束缚成为一名坚定不移的中国共产党人,她是如此非凡,年纪轻轻已能独当一面,带领东北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抗日斗争,她是如此温柔,历经酷刑临终之际仍挂念着自己的孩子,挂念着中国千千万万百姓的安危。
地方党史是中共党史的主要组成部分,从青少年学生的视角出发,本着变概念化为有血有肉,变平面为立体,简洁、生动、形象的原则,让党史更加鲜活的融入历史课堂。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注重党史教育策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初中生党史教育,引导初中生正确了解党、认识党,坚定初中生信党、爱党、拥护党、跟党走的信心,让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