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合作式学习探讨
【作者】 周晓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性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通过合作式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有效改变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低效和无效的教学状况。在合作式学习模式下,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参与和讨论和探究,在更为开放的、合作的小学语文课堂上,促进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进取精神。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探讨,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需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的探究,那么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识字与巩固生字的方法指导学生,像是儿歌当中的识字,要求学生先独立地读儿歌,不会的照着拼音多读几次,然后向同桌请教,互相地学习。最后,由教师问学生是谁指导同学认识了新的生字,以使学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自豪感,也使被帮助的学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再由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在交流和沟通之后,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科学合理地分组是成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我们目前的小组划分方法比较单一,更多的情况下采取的是随机的划分方法。这种划分方法缺乏科学的依据,不能促使组内、组际之间的人际互动,也就不能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那么“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也就不可能使学生在知识、情感等方面产生积极有利的因素。
科学合理地分组,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合作小组的组建,我们需要通盘考虑两个因素,即“注意组内学生的个性、气质、兴趣、爱好、习惯、意志品质等各方面的合理安排;选拔是要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既要依据学生的共同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使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三、教授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学生掌握恰当的社会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小组活动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是教师的主要责任之一。合作学习的技能有许多种,一是倾听技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大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接纳别人的意见,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不乱说话,记住别人发言的重点,仔细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二是表达技能,语言表达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学生实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应注重对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指导示范,并要求其多加锻炼,以提高表达能力。三是讨论沟通的技能,讨论和沟通是解决合作问题的关键。当学生的观点出现分歧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讨论、沟通,最后形成一致意见。社会技能的掌握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学生以后的人际交往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通过观察、倾听、合作讨论等方法,选择对学生最重要和最急需的社会技能来进行教授。
四、勤动脑筋,开展合作学习
的具体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教师要明确树立学习目标,并及时确立学习和讨论的主题,让学生同桌一小组讨论或者前后四个人之间开展讨论,学生在开展讨论的时候,可以有一名同学成为主持人,各位同学相互交流讨论结果,一名同学作为记录员,一名同学报告讨论结果,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并让学生开展好讨论交流与学习。在学生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和交流后,教师让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开展集体交流。在凝聚着小组集体智慧的思维碰撞中,学生能够形成思想的交锋和启迪,充分发展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能力,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提升。
五、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目标,合作交流方式,教会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当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去,和学生一起研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应是在和学生处于平等位置的前提下进行合作交流的。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加愉悦、亲切,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合作学习,要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小组讨论交流时要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即小组群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不要只听少数人发言,要让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共享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快乐。例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去体会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句子进行合作学习,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讨论、交流。从而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收到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下转第56页)
(上接第57页)
六、给足时间
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没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要求学生讨论;有时合作未能深入,教师已要求各组派代表汇报,草草收场,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从而丧失讨论的积极性。我认为,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后,不能立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准备的空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小组讨论前,学生要先进行独立学习,自学质疑,搜集信息……但每个学生的起点和条件是不一样的。如个人知识的储备量,能力的强弱,藏书量的多少,获取信息的途径……在各方面都拥有优势的学生毕竟不多,这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时,有部分同学就会因种种因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给每个学生预留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发言内容,必要时要求学生按讨论题目写出发言提纲,这样在小组讨论时,他们就会有话可说了。试想,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怎么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呢?
在讨论和回报成果时,我采用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确保尽可能的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将本组讨论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只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自然就能讨论出深度,讨论出成果,讨论出积极性。
七、以人为本施评价
教师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走出陈旧评价观。小学语文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与时具进,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以便“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评价方式可采取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也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要坚持重视过程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
为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教师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合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进取精神。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探讨,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需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的探究,那么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识字与巩固生字的方法指导学生,像是儿歌当中的识字,要求学生先独立地读儿歌,不会的照着拼音多读几次,然后向同桌请教,互相地学习。最后,由教师问学生是谁指导同学认识了新的生字,以使学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自豪感,也使被帮助的学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再由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在交流和沟通之后,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科学合理地分组是成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我们目前的小组划分方法比较单一,更多的情况下采取的是随机的划分方法。这种划分方法缺乏科学的依据,不能促使组内、组际之间的人际互动,也就不能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那么“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也就不可能使学生在知识、情感等方面产生积极有利的因素。
科学合理地分组,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合作小组的组建,我们需要通盘考虑两个因素,即“注意组内学生的个性、气质、兴趣、爱好、习惯、意志品质等各方面的合理安排;选拔是要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既要依据学生的共同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使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三、教授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学生掌握恰当的社会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小组活动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是教师的主要责任之一。合作学习的技能有许多种,一是倾听技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大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接纳别人的意见,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不乱说话,记住别人发言的重点,仔细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二是表达技能,语言表达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学生实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应注重对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指导示范,并要求其多加锻炼,以提高表达能力。三是讨论沟通的技能,讨论和沟通是解决合作问题的关键。当学生的观点出现分歧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讨论、沟通,最后形成一致意见。社会技能的掌握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学生以后的人际交往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通过观察、倾听、合作讨论等方法,选择对学生最重要和最急需的社会技能来进行教授。
四、勤动脑筋,开展合作学习
的具体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教师要明确树立学习目标,并及时确立学习和讨论的主题,让学生同桌一小组讨论或者前后四个人之间开展讨论,学生在开展讨论的时候,可以有一名同学成为主持人,各位同学相互交流讨论结果,一名同学作为记录员,一名同学报告讨论结果,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并让学生开展好讨论交流与学习。在学生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和交流后,教师让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开展集体交流。在凝聚着小组集体智慧的思维碰撞中,学生能够形成思想的交锋和启迪,充分发展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能力,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提升。
五、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目标,合作交流方式,教会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当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去,和学生一起研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应是在和学生处于平等位置的前提下进行合作交流的。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加愉悦、亲切,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合作学习,要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小组讨论交流时要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即小组群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不要只听少数人发言,要让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共享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快乐。例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去体会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句子进行合作学习,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讨论、交流。从而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收到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下转第56页)
(上接第57页)
六、给足时间
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没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要求学生讨论;有时合作未能深入,教师已要求各组派代表汇报,草草收场,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从而丧失讨论的积极性。我认为,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后,不能立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准备的空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小组讨论前,学生要先进行独立学习,自学质疑,搜集信息……但每个学生的起点和条件是不一样的。如个人知识的储备量,能力的强弱,藏书量的多少,获取信息的途径……在各方面都拥有优势的学生毕竟不多,这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时,有部分同学就会因种种因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给每个学生预留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发言内容,必要时要求学生按讨论题目写出发言提纲,这样在小组讨论时,他们就会有话可说了。试想,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怎么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呢?
在讨论和回报成果时,我采用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确保尽可能的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将本组讨论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只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自然就能讨论出深度,讨论出成果,讨论出积极性。
七、以人为本施评价
教师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走出陈旧评价观。小学语文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与时具进,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以便“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评价方式可采取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也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要坚持重视过程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
为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教师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合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