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作者】 陈 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鲁家园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劳动创造生活,劳动是人类认识社会和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要加强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各行各业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要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劳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之趋,社会、学校、教师、家长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面对3-6岁的儿童,在尊重幼儿游戏天性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幼儿园劳动教育,成为幼儿园和教师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幼儿;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作为创造世界、创造未来的根本,教育更应与其及社会实践相结合。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社会、学校、教师、家长也越来越重视曾经被忽略的“劳”。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社会责任感,提高幼儿自我服务和动手能力,亦能在劳动中学会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促进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还能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爱惜劳动成果等优秀品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现实中,“劳动教育”常常被简化为偶尔的“劳动”,学校缺乏整体思考,教师和家长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劳动教育形式单一,仅仅是一种潜意识、随机的、碎片化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作为儿童学习奠基阶段的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劳动教育,结合本园的教学实践和个人思考,针对劳动教育提出以下思考。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要真正使劳动教育课程落到实处,成为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力量,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断调整自身教育行为。首先应认识“劳动”与“劳动教育”的区别。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动动手,出出汗”,还应当让孩子明晰劳动的价值所在,激发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孩子对劳动感兴趣,对劳动创造的价值产生自豪感、荣誉感、成就感,乐于参加劳动,在适合幼儿的劳动中积极尝试,不断提高劳动技能,最终形成劳动习惯。教师在把握“劳动”与“劳动教育”区别的前提下,再进行课程的合理规划和安排。
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在内容选择上,要尊重幼儿的需要,兴趣;在组织形式上,将集体教育、小组教育、个别教育有机结合。在组织原则上,注重生活化、游戏化、项目化,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得经验。如将“劳动教育”的内容以渗透于项目活动中,结合故事、儿歌、古诗、歌曲等,向幼儿介绍了工人、农民、教师、科学家、医生等人们的劳动,从而引发幼儿对劳动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尊重别人的劳动,培养尊敬劳动者的情感,打好劳动教育的基础。
二、利用多形式开展劳动教育
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在园的生活、运动、游戏均是学习的部分。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在集体活动中认识劳动工具、劳动场景、劳动者、不同职业;感受劳动创造的价值,懂得劳动的重要,帮助幼儿建立劳动价值观,萌发劳动意识。在生活中进行服务性劳动,根据不同年龄段能力水平,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和助人性劳动。如小班幼儿在午睡前自己脱衣物,整齐的摆放好鞋子,中大班幼儿大带小,进行班级服务劳动等,为幼儿提供常态化生活化的劳动场景,感受自己劳动带来的自豪感。在游戏中进行体验性劳动,利用角色扮演、区域游戏等方式,让幼儿感受不同职业的劳动。如在“燃面馆”中体验厨师自己揉面、做面、煮面、拌面的工作,在“小医院”中成为医生,为各类病人看诊,解决病人的病痛,在“美工区”中制作各种美丽的花朵,为“花店”供货……在专项活动中进行真实劳动,如在种植活动中坚持每天照顾花草,浇水、松土、除虫……在饲养角给小兔米菲喂食、整理兔屋……在烘焙活动中制作各种美食,与同伴共同分享,感受劳动的乐趣,分享劳动成果。在每周五的“爱园劳动日”中,教师与孩子自主分工、商议分组前往班级劳动区域,去种植园除草、为戏水池清洗换水、修剪每层楼绿植的残枝败叶、整理综合运动区的各类体育器械……教师应当灵活、恰当的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让劳动自然而然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劳动技能比赛也是激发幼儿劳动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可根据本学期劳动教育的内容,设置相应的比赛活动。如小班的穿衣比赛、洗手绢比赛;中班的叠被子比赛、优秀管理员比赛;大班的剥豆子帮厨比赛、整理小能手、劳动小达人等比赛,使比赛内容涵盖幼儿日常劳动生活的各个方面,多维度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和劳动潜能,同时也提升了劳动能力,体会劳动者的不易。
三、持之以恒开展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贵在坚持,重在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往的劳动教育大多碎片化,教师往往因为某天的灵机一动,让幼儿进行某项劳动,进行碎片式的劳动教育,但这种教育没有成为常态,缺乏思考和规划,无法达成劳动教育的目的。在本园劳动教育的实施中,各班会在学期初的课程审议中,将劳动教育作为重要部分,审议本班幼儿适宜的劳动活动,规划适合的劳动教育形式开展劳动教育,计划适宜的大型活动或比赛促进幼儿劳动兴趣的提升和劳动技能的提高。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持之以恒的开展劳动教育。如,中三班本学期将“小小值日生”作为生活中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下转第52页)(上接第53页)体,常态化的开展。孩子们自己商讨值日生可以为大家做什么?怎么做才做的更好?谁来当值日生?评比优秀值日生……教师与幼儿将这一活动做成了班级特色课程,也萌发了每个孩子为同伴、为班级服务的劳动意识,纷纷积极参与,认真当好值日生,劳动技能不断提高,让值日生劳动逐步成为孩子们的习惯。在小班,教师结合“午睡活动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研究,幼儿从接受中大班哥哥姐姐的协助穿脱衣物——自己尝试穿脱衣物——会折叠整齐衣物,在不断的尝试和坚持中,幼儿的劳动能力不断提升,体验到自我成长的成就感,进而促进幼儿劳动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四、家园共育,共同致力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当方面可以达成的,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首先应当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可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重要意义;其次,帮助家长了解适宜幼儿的家庭劳动,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为劳动而劳动,要让幼儿了解为什么要劳动,劳动有何价值,让幼儿愿意参与家庭劳动;第三,陪伴幼儿,坚持参加家庭劳动,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
鼓励家长积极带领幼儿参观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让幼儿明白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每位劳动者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人。幼儿园可与家庭建立积极互动,在QQ群、家园联系栏等平台,开设劳动专栏,请家长用照片、视频、图画等形式积极呈现幼儿参与家庭劳动的情况,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幼儿相互学习,最终形成劳动习惯。家长和教师还可积极利用资源,利用社区等进行劳动教育,为幼儿提供更多劳动,为他人服务的机会和平台。
总之,劳动教育是有益幼儿成长的重要方式,也是需要教师、家长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劳动习惯教育是极其仔细的工作,我们应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开始,将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事件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育人犹如春雨,只有坚持正面教育,处处留心孩子,教育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作为创造世界、创造未来的根本,教育更应与其及社会实践相结合。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社会、学校、教师、家长也越来越重视曾经被忽略的“劳”。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社会责任感,提高幼儿自我服务和动手能力,亦能在劳动中学会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促进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还能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爱惜劳动成果等优秀品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现实中,“劳动教育”常常被简化为偶尔的“劳动”,学校缺乏整体思考,教师和家长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劳动教育形式单一,仅仅是一种潜意识、随机的、碎片化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作为儿童学习奠基阶段的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劳动教育,结合本园的教学实践和个人思考,针对劳动教育提出以下思考。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要真正使劳动教育课程落到实处,成为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力量,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断调整自身教育行为。首先应认识“劳动”与“劳动教育”的区别。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动动手,出出汗”,还应当让孩子明晰劳动的价值所在,激发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孩子对劳动感兴趣,对劳动创造的价值产生自豪感、荣誉感、成就感,乐于参加劳动,在适合幼儿的劳动中积极尝试,不断提高劳动技能,最终形成劳动习惯。教师在把握“劳动”与“劳动教育”区别的前提下,再进行课程的合理规划和安排。
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在内容选择上,要尊重幼儿的需要,兴趣;在组织形式上,将集体教育、小组教育、个别教育有机结合。在组织原则上,注重生活化、游戏化、项目化,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得经验。如将“劳动教育”的内容以渗透于项目活动中,结合故事、儿歌、古诗、歌曲等,向幼儿介绍了工人、农民、教师、科学家、医生等人们的劳动,从而引发幼儿对劳动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尊重别人的劳动,培养尊敬劳动者的情感,打好劳动教育的基础。
二、利用多形式开展劳动教育
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在园的生活、运动、游戏均是学习的部分。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在集体活动中认识劳动工具、劳动场景、劳动者、不同职业;感受劳动创造的价值,懂得劳动的重要,帮助幼儿建立劳动价值观,萌发劳动意识。在生活中进行服务性劳动,根据不同年龄段能力水平,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和助人性劳动。如小班幼儿在午睡前自己脱衣物,整齐的摆放好鞋子,中大班幼儿大带小,进行班级服务劳动等,为幼儿提供常态化生活化的劳动场景,感受自己劳动带来的自豪感。在游戏中进行体验性劳动,利用角色扮演、区域游戏等方式,让幼儿感受不同职业的劳动。如在“燃面馆”中体验厨师自己揉面、做面、煮面、拌面的工作,在“小医院”中成为医生,为各类病人看诊,解决病人的病痛,在“美工区”中制作各种美丽的花朵,为“花店”供货……在专项活动中进行真实劳动,如在种植活动中坚持每天照顾花草,浇水、松土、除虫……在饲养角给小兔米菲喂食、整理兔屋……在烘焙活动中制作各种美食,与同伴共同分享,感受劳动的乐趣,分享劳动成果。在每周五的“爱园劳动日”中,教师与孩子自主分工、商议分组前往班级劳动区域,去种植园除草、为戏水池清洗换水、修剪每层楼绿植的残枝败叶、整理综合运动区的各类体育器械……教师应当灵活、恰当的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让劳动自然而然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劳动技能比赛也是激发幼儿劳动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可根据本学期劳动教育的内容,设置相应的比赛活动。如小班的穿衣比赛、洗手绢比赛;中班的叠被子比赛、优秀管理员比赛;大班的剥豆子帮厨比赛、整理小能手、劳动小达人等比赛,使比赛内容涵盖幼儿日常劳动生活的各个方面,多维度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和劳动潜能,同时也提升了劳动能力,体会劳动者的不易。
三、持之以恒开展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贵在坚持,重在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往的劳动教育大多碎片化,教师往往因为某天的灵机一动,让幼儿进行某项劳动,进行碎片式的劳动教育,但这种教育没有成为常态,缺乏思考和规划,无法达成劳动教育的目的。在本园劳动教育的实施中,各班会在学期初的课程审议中,将劳动教育作为重要部分,审议本班幼儿适宜的劳动活动,规划适合的劳动教育形式开展劳动教育,计划适宜的大型活动或比赛促进幼儿劳动兴趣的提升和劳动技能的提高。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持之以恒的开展劳动教育。如,中三班本学期将“小小值日生”作为生活中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下转第52页)(上接第53页)体,常态化的开展。孩子们自己商讨值日生可以为大家做什么?怎么做才做的更好?谁来当值日生?评比优秀值日生……教师与幼儿将这一活动做成了班级特色课程,也萌发了每个孩子为同伴、为班级服务的劳动意识,纷纷积极参与,认真当好值日生,劳动技能不断提高,让值日生劳动逐步成为孩子们的习惯。在小班,教师结合“午睡活动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研究,幼儿从接受中大班哥哥姐姐的协助穿脱衣物——自己尝试穿脱衣物——会折叠整齐衣物,在不断的尝试和坚持中,幼儿的劳动能力不断提升,体验到自我成长的成就感,进而促进幼儿劳动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四、家园共育,共同致力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当方面可以达成的,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首先应当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可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重要意义;其次,帮助家长了解适宜幼儿的家庭劳动,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为劳动而劳动,要让幼儿了解为什么要劳动,劳动有何价值,让幼儿愿意参与家庭劳动;第三,陪伴幼儿,坚持参加家庭劳动,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
鼓励家长积极带领幼儿参观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让幼儿明白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每位劳动者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人。幼儿园可与家庭建立积极互动,在QQ群、家园联系栏等平台,开设劳动专栏,请家长用照片、视频、图画等形式积极呈现幼儿参与家庭劳动的情况,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幼儿相互学习,最终形成劳动习惯。家长和教师还可积极利用资源,利用社区等进行劳动教育,为幼儿提供更多劳动,为他人服务的机会和平台。
总之,劳动教育是有益幼儿成长的重要方式,也是需要教师、家长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劳动习惯教育是极其仔细的工作,我们应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开始,将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事件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育人犹如春雨,只有坚持正面教育,处处留心孩子,教育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