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大班班本课程活动:毛豆采摘记

【作者】 谢 敏

【机构】 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活动缘起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孩子们播种的毛豆也在秋风的照拂下成熟了,每天早上孩子们见到我都会问老师什么时候才能收获毛豆,显然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摘毛豆了。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毛豆,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感受丰收的喜悦,我带着孩子们开启了愉快的“毛豆”采摘之旅。
  采摘计划
  在采摘前我和孩子们来了一次大猜想“我想用什么来摘毛豆”、“我和毛豆的游戏”“我怎么做好吃”……孩子们三五成群的讨论开了,一起在网上收集资料,观察毛豆的形状、特征,欣赏豆子粘贴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豆制品、豆子的营养价值等。虽然说孩子们都是来自农村家里也有种毛豆,但是从来没有与毛豆亲密接触过。
  在大家的商量下我们准备了剪刀、篮子、水桶、锄头等工具。为了让孩子们在收获毛豆这个过程中充满兴趣,我们还预设了以下3个游戏活动:
  1.我是摘豆冠军
  游戏玩法:将20个孩子分为2组,每组10人,(猫猫队、豆豆队)领取工具进行摘毛豆,在30分钟内比比看哪一组的毛豆摘得最多。
  2.胖毛豆、瘦毛豆
  游戏玩法:引导幼儿辨别毛豆的品质以及豆子的颗粒数,如:颗粒饱满、干瘪、被虫吃掉等,对毛豆进行分类。
  3.毛豆大变身
  游戏玩法:孩子自由组合、自由选材对毛豆进行大变身,在草坪上进行图案的设计,比比看谁最有创意,最后进行集体的评比。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享受劳动的成果,体验丰收的喜悦,他们将会亲自体验清洗、送入厨房蒸煮、分享、品尝等,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美好品质。
  镜头一:摘豆小能手
  开心地像小鸟一样的孩子们手舞足蹈的来到开心农场开始摘毛豆了。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了目标——肚子圆滚滚的毛豆。
  在采摘的过程中,孩子不断的给我展示着他们有趣的新发现。“老师,这个毛豆像一艘船一样弯弯的!”“老师,你看,这个毛豆上面除了有毛毛还有一个黑色小洞洞,里面是不是住了一只虫子呀?”“老师,你看我用剪刀摘了一颗最大的毛豆。”孩子们在农场里忙的不亦乐乎,剪的剪、拔的拔、扯的扯、最后用剪刀的小朋友都直接用手摘毛豆了,不一会儿篮子里面的毛豆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在农场的一角,四五个孩子好像在商量着什么。我走过去假装不懂的样子问他们在干什么,吴俊杰小朋友神秘的对我说:“老师,毛豆身上好多毛毛呀,我们打算给他洗洗澡!”“噢!那你们打算怎么洗呢?”“你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吧,我们先商量一会儿,等会儿再告诉你哦。”我识趣的走开了,但是我悄悄的站在农场的另一边观察着他们的活动。只见他们把毛豆倒在了桶里面盖上盖子,四个人握住桶和盖子的边缘时而摇晃、时而转圈、时而上下抖动,煞有介事的给毛豆“洗澡”。桶里的豆子也随孩子们的动作而翻滚,原来孩子们是用这样的方式在给豆子洗澡。    
  激烈的采摘竞赛结束后,孩子们请我当裁判。那怎样判定才公平,能让两组的孩子都心服口服呢?我请孩子们思考方法。杨佳雨说:“老师,我们称秤吧。”郑梓研说:“老师,你用手提一下觉得哪个重一些就哪个组赢吧。”朱朝会说:“老师,你把大篮子里面的毛豆分别装在一样大小的小篮子里面,谁分的篮子多谁赢。”经过大家的一致同意,我们决定采用朱朝会小朋友的办法来判定出赢家。我分别请毛毛队和豆豆队选出一名心中的队长来带领自己组的小朋友测量对方的毛豆。于是我们把游戏场地搬到了操场。在操场上,两个组的组长们带领着自己组员商量测量的方法并且开始实施。经过两个组的测量,猫猫队的毛豆要用三个中等篮子加一个小篮子才能装完,豆豆队的毛豆用三个中等篮子就装完了。我没有直接说出答案,我相信大班的孩子用过比较就能够得出结论谁组的毛豆更多。
  镜头二:毛豆大探秘
  在操场休息时,老师和孩子们席地而坐。老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手中的毛豆有什么不一样?并说说自己的发现。李志豪说:“有的毛豆扁扁得,有的毛豆鼓鼓的”。雷心妍说:“有的有洞洞,有的没洞洞。”曾思琦说:“有的毛豆有三颗豆豆,有的毛豆有两颗豆豆,有的毛豆只有一个豆豆,有的一颗也没有”。
  于是,分类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就四五个人一组,商量着自己的办法。毛豆很快就分好了,有的组以豆豆的饱满程度分类、有的组以豆豆的颗粒数进行分类、有的孩子以豆豆的好坏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我以参观者的身份去参与孩子的活动,问问他们是怎样分类的,除了以这种方式进行分类,还有没有别人没发现的特征可以进行分类。
  这时,我发现妍妍小朋友一个人在旁边用毛豆玩起来了拼图游戏,一下吸引了周边的几个小朋友的围观,“妍妍,你做的房子呀!”“我也要做一副漂亮的画……”这下孩子们的注意力纷纷转移到这里来了,自主的开始了“毛豆大变身”游戏。“老师我用毛豆拼了一间房子,你看看是不是很漂亮?”“老师,我拼了一只正在展翅飞翔的雄鹰!”“老师,我拼了一朵向日葵,你看看美不美?”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无穷无尽!我鼓励孩子一起合作用毛豆拼出更多更复杂的图画,孩子们就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商量着,争取能够拼出更独特的图案。
  镜头三:毛豆分享会
  分享是一种品质,也是孩子亲近他人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孩子们在分享中交流,分享中成长,分享中享受快乐。孩子们主动进行清洗,送入厨房蒸煮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么多毛豆,我们吃不完怎么办呢?”悦悦说。昌业灵机一动,开心地说:“我们可以分享给中班和小班的弟弟妹妹”,其他小朋友也说开了“可以分享给园长妈妈和其他老师。”“还有阿姨……”“爷爷奶奶来接我们的时候也可以请他们尝一尝我们的劳动成果呀!”。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的分享小分队端着收获的果实去到了中班、小班、办公室和厨房,亲手把煮好的毛豆分享给了每一个人。
  放学时,孩子们端着毛豆在教室门口迎接自己的家长请他们也尝一尝!家长们也开心的说到:“你们种的毛豆终于收获了,恩,还挺香的,你们真厉害!”
  【游戏活动的特点及价值】
  孩子们亲手种下的粒粒种子,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毛豆从无到有的这一个过程,他们都亲自参与其中并且乐在其中。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是“活教材”。它为孩子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最有趣的学习场所,教师带领孩子走出封闭的教室,走进自然,去体验独特的本土文化底蕴,充分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亲近自然的情感。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都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的方式带领孩子开展游戏,让孩子在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中玩中学、玩中做,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采摘游戏。在竞赛称重游戏中,孩子提到的用称秤的方式来评判是孩子们自主生成的游戏,他们在探索中总结积累数、空间的经验。也启发着老师在今后开展此类课程时,给与孩子更多的探究材料支持:如测量果实长短、轻重、粗细的工具、收割的工具、辅助材料、自由操作的厨房、工作室等,让孩子的游戏更具生活化。在这个游戏活动中,老师提供的材料并不多,但孩子们在自然的与毛豆发生着各种互动,玩着不同的游戏,一切都需要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还是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多提供与之相关的材料,幼儿才能多角度的去玩毛豆。
  田园是农村的主要特征,是农村幼儿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直观的”“自然的”或“朴素的”“原初的”经验世界。田园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为生命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环境资源和课程资源。我园正处乡村,有着丰富的资源,我们将进一步经过系统的挖掘与归纳、分析与筛选,将所处区域内特有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进行简单的分类,归纳为自然景观、田园文化活动、田园游戏活动等,让孩子在这片土地中自由地游戏和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