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

【作者】 尹跃红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鲁家园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游戏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本文主要是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游戏化观念,强调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在开展幼儿教育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将幼儿的实际需求看成教育的实际出发点。在开展日常的幼儿教育时,多将注意力放在关注于幼儿的实际需求上,让幼儿在这一阶段中,对于教育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帮助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兴趣爱好。为了实现游戏课程和幼儿教育内容的融合,教师在教学时,应先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教育方式中寻找问题,在开展日常的教育时,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把握整体幼儿教育发展的基本准则。在幼儿教育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不能再禁锢幼儿自己的想法了,而应充分尊重幼儿,从一个较为合理的角度出发,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不能只为幼儿灌输思想,而应重视让幼儿自己去体会和感悟,重视关怀幼儿的内在心灵。幼儿教师应重视发掘幼儿身上的潜能,不同的幼儿在这一阶段中,其身上的特质已经开始逐步萌芽,正是发展的良好时机,利用好这一阶段,有助于培养幼儿找到自己的爱好,保证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二、根据儿童的兴趣展开游戏教学活动
  幼儿对于有趣的事物总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因此,在游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来进行游戏,利用一些有趣味性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性别、兴趣爱好来组成不同的小团体进行教学,例如年龄大一点的男孩子,可能更喜欢一些弹球摔宝这些游戏,老师要把球的数量游戏的规则教会这些孩子,让他们组成小团体去游戏;而女孩子一般都喜欢听故事之类的,那么老师就可以把一些生活的道理,或者教育的要求去结合到故事中,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去懂得生活中应该怎么做,而年龄稍微小一点的男孩子可能更喜欢跑来跑去,老师可以往起点和终点都设置一些教学相关的东西,例如数字,太阳、月亮等等,让幼儿跑过去拿到相应的卡片再跑回来,拿对了就给一定的奖励,拿错了也不要去谴责,要去告诉学生哪个是对的,为什么这个是对的,以免伤到他们的自尊心。
  三、灵活指导各种性质和形式的游戏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我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幼儿个别玩的游戏中,我一般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在幼儿结伴玩的游戏中,我主要以观察为主,并与参与者的身份或以游戏角色的语言提出建议,进行间接指导,在合作进行的小组游戏中,我以组织者或评判者的身份进行与教学要求有关的指导,并组织幼儿议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幼儿的游戏中还包含着丰富的认知成份,主要包括观察、想像、记忆、思维等,这些认知成份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言语和操作贯穿于整个过程,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仅构成了游戏的前提条件,而且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会先对所提供的材料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观察,并思索“把它们做成什么?”然后边观察边操作,最后做成心目中想做的物品,可见,游戏构成了发展儿童观察力的有效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想像、思维也能得到充分拓展。比如中班幼儿在以“秋天的颜色”为主题的教学游戏中,在教师的启发下,能从山林、湖水联想到大海,从小草、枫叶、菊花联想到松树,进而仿编诗歌。因此,我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认知成份,如设计结构游戏时,要考虑充分渗透观察成份,设计角色游戏时,考虑充分挖掘儿童的想像力,在设智力游戏时,则要更多地渗透思维成份,同时要将各类游戏作协调安排,从而促进幼儿认知全面地发展。
  四、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游戏性体验精神
  幼儿教师通过游戏性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等方面的个性特征。因此,在幼儿园课堂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一定要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游戏性体验精神,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地进行游戏与学习活动,循循善诱地引导幼儿的探索与尝试行为,确立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关注幼儿在游戏性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敏感地觉察到幼儿什么时候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为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游戏性体验活动提供发展契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更不能混为一谈。但它们又彼此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