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
【作者】 黄 丹
【机构】 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玉屏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孩子说撒谎的原因有很多种,有时候不只是为了逃避责任,面对孩子的撒谎,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先批评,要知道这是最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撒谎变本加厉。在平时的教育中多采用鼓励和称赞的方式,避免消极方式的影响,让幼儿产生恐惧的心理反应,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关键词:说谎原因;教育策略
一、常见说谎原因分析
(一)怕父母或老师的打骂
案例一:
做早操时,大多数孩子都在跟着音乐跳起来,然而,锟锟小朋友的目光却注视着后面的一位小朋友,突然,哭声传来,锟锟把后面这位小朋友打哭了,我一走过去被打的小朋友便向我告状,而锟锟却立刻说:“没有,老师我没打她,她乱说的”。我知道他说谎了,他确实打了小朋友,在我问他为什么打人的时候,他的回答竟然让我哭笑不得:“我叫她站到位置上做操,她不站过来”。
案例一中的锟锟就是这样因为打了小朋友,害怕被老师批评而否定自己打了人,如果在此时,老师还没有了解清楚情况就对锟锟一味地批评,不但会让孩子因为害怕受到指责和惩罚而更不敢说真话,而且这种方式也不利于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从而学会在交往中正确地处理遇到的问题。
(二)认知错误的无意识撒谎
比如有的小班的小朋友,他不知道什么是对错,当他做错事后,你问他错了没有,他会很无辜的告诉你“没有”。
(三)为了获得某种“利益”
可以是精神上别人赞许的目光,也可以是为了的到某种东西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老师问“我和你妈妈比,谁更漂亮?”小朋友为了取悦你就会说老师漂亮。但如果妈妈问,那么就会是妈妈漂亮。
二、教育策略
案例二:
午饭后,吃完饭的幼儿都在位置上看书,锟锟和她前面的小女生也在看书,突然我看到他俩在那里开始你一下我一下的打了起来,我连忙喊住他们,然而等我走过去之后,锟锟却说自己没有打人,我明确地告诉他:“老师不喜欢说谎的小朋友”,然后再问他他还是不承认,于是,我转去问和他打起来的小女生,她却承认了,我在批评他之前对她的诚实进行了表扬,这时,我再问锟锟的时候他便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案例二中的锟锟做错事后的第一反应依然是选择说谎逃避,但在看到别人勇敢承认错误被表扬“是个诚实的孩子”后,最终还是承认了错误。虽然知道他们都免不了要被老师批评。
(一)禁用反的暗示
暗示分为正的暗示和反的暗示两种。譬如案例二中的两个孩子,一个是诚实的,而另一个说谎了,我对那个诚实的孩子进行表扬、鼓励,使另一个孩子走上诚实之道,这就是正的暗示。而相反的,譬如孩子跑来跟你报告一件事时,你要相信他,不要说“真的吗?你不要骗我呀!”这就是反的暗示。如果你这样说,就在孩子的心灵上种下了说谎的种子。所以我们应该用正的暗示去感动孩子,千万别用反的暗示。
(二)了解幼儿心理
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先了解幼儿愿意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在了解幼儿的心理与能力后,然后教他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他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并帮助他消除说谎的动机,鼓励他脚踏实地的去做。
(三)给幼儿解释的机会
幼儿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遇到问题头脑简单,不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连做好事都只会选择简单粗暴、让人不能接受的方式。遇到幼儿做错事的时候,老师首先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一开始就批评,让幼儿产生害怕被批评的焦虑,不敢说真话。首先应该了解情况,然后根据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方式,从而及时地纠正幼儿的错误。
(四)树立榜样,言传身教
作为教师,要时常检讨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对幼儿做出承诺就必须要兑现,不要总是说完就忘记了去做,这样只会让幼儿觉得说话都是可以随便说说而已的,那么就算说谎也没什么大不了了。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幼儿,让幼儿知道说谎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让幼儿了解说谎带来的严重后果。
不仅教师需要注意,家长也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孩子真诚。有的家长为了哄孩子开心,或是为了摆脱孩子一时的纠缠,就对孩子说谎,对孩子作出一些并不会兑现的承诺。
(五)保护幼儿自尊心
在幼儿说谎后,首先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但是也要对幼儿的不诚实给予告诫,让幼儿知道老师为什么批评他,要告诉他道理。让幼儿知道说谎的后果。防止横加指责,以免伤了幼儿的自尊心,有时候自尊心受伤比身体疼痛带来的影响印象更为深刻。心理学家说:让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和内疚是塑造儿童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感到羞愧和内疚等方式让幼儿知道说谎的危害性,引导幼儿自己意识到说谎的错误,切忌横加指责。
(六)奖励与惩罚结合
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教师要让幼儿明白他的行为是绝对不被支持的。一方面可以向幼儿明确地表示“反感”和不喜欢,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剥夺物质和游戏的惩罚。让幼儿深刻的意识到说谎的错误。然而,一旦发现幼儿的诚实行为,便要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表扬,或者物质奖励,来强化幼儿的诚实行为,同时反思自己的说谎行为。
(七)家园共育
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如果仅仅靠老师或者家长一方面的教育是不行的。必须要教师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家庭背景等,并结合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进行分析,只有老师和家长双方都了解了幼儿,才能配合好,用科学的方式去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第二版,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228
关键词:说谎原因;教育策略
一、常见说谎原因分析
(一)怕父母或老师的打骂
案例一:
做早操时,大多数孩子都在跟着音乐跳起来,然而,锟锟小朋友的目光却注视着后面的一位小朋友,突然,哭声传来,锟锟把后面这位小朋友打哭了,我一走过去被打的小朋友便向我告状,而锟锟却立刻说:“没有,老师我没打她,她乱说的”。我知道他说谎了,他确实打了小朋友,在我问他为什么打人的时候,他的回答竟然让我哭笑不得:“我叫她站到位置上做操,她不站过来”。
案例一中的锟锟就是这样因为打了小朋友,害怕被老师批评而否定自己打了人,如果在此时,老师还没有了解清楚情况就对锟锟一味地批评,不但会让孩子因为害怕受到指责和惩罚而更不敢说真话,而且这种方式也不利于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从而学会在交往中正确地处理遇到的问题。
(二)认知错误的无意识撒谎
比如有的小班的小朋友,他不知道什么是对错,当他做错事后,你问他错了没有,他会很无辜的告诉你“没有”。
(三)为了获得某种“利益”
可以是精神上别人赞许的目光,也可以是为了的到某种东西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老师问“我和你妈妈比,谁更漂亮?”小朋友为了取悦你就会说老师漂亮。但如果妈妈问,那么就会是妈妈漂亮。
二、教育策略
案例二:
午饭后,吃完饭的幼儿都在位置上看书,锟锟和她前面的小女生也在看书,突然我看到他俩在那里开始你一下我一下的打了起来,我连忙喊住他们,然而等我走过去之后,锟锟却说自己没有打人,我明确地告诉他:“老师不喜欢说谎的小朋友”,然后再问他他还是不承认,于是,我转去问和他打起来的小女生,她却承认了,我在批评他之前对她的诚实进行了表扬,这时,我再问锟锟的时候他便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案例二中的锟锟做错事后的第一反应依然是选择说谎逃避,但在看到别人勇敢承认错误被表扬“是个诚实的孩子”后,最终还是承认了错误。虽然知道他们都免不了要被老师批评。
(一)禁用反的暗示
暗示分为正的暗示和反的暗示两种。譬如案例二中的两个孩子,一个是诚实的,而另一个说谎了,我对那个诚实的孩子进行表扬、鼓励,使另一个孩子走上诚实之道,这就是正的暗示。而相反的,譬如孩子跑来跟你报告一件事时,你要相信他,不要说“真的吗?你不要骗我呀!”这就是反的暗示。如果你这样说,就在孩子的心灵上种下了说谎的种子。所以我们应该用正的暗示去感动孩子,千万别用反的暗示。
(二)了解幼儿心理
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先了解幼儿愿意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在了解幼儿的心理与能力后,然后教他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他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并帮助他消除说谎的动机,鼓励他脚踏实地的去做。
(三)给幼儿解释的机会
幼儿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遇到问题头脑简单,不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连做好事都只会选择简单粗暴、让人不能接受的方式。遇到幼儿做错事的时候,老师首先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一开始就批评,让幼儿产生害怕被批评的焦虑,不敢说真话。首先应该了解情况,然后根据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方式,从而及时地纠正幼儿的错误。
(四)树立榜样,言传身教
作为教师,要时常检讨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对幼儿做出承诺就必须要兑现,不要总是说完就忘记了去做,这样只会让幼儿觉得说话都是可以随便说说而已的,那么就算说谎也没什么大不了了。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幼儿,让幼儿知道说谎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让幼儿了解说谎带来的严重后果。
不仅教师需要注意,家长也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孩子真诚。有的家长为了哄孩子开心,或是为了摆脱孩子一时的纠缠,就对孩子说谎,对孩子作出一些并不会兑现的承诺。
(五)保护幼儿自尊心
在幼儿说谎后,首先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但是也要对幼儿的不诚实给予告诫,让幼儿知道老师为什么批评他,要告诉他道理。让幼儿知道说谎的后果。防止横加指责,以免伤了幼儿的自尊心,有时候自尊心受伤比身体疼痛带来的影响印象更为深刻。心理学家说:让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和内疚是塑造儿童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感到羞愧和内疚等方式让幼儿知道说谎的危害性,引导幼儿自己意识到说谎的错误,切忌横加指责。
(六)奖励与惩罚结合
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教师要让幼儿明白他的行为是绝对不被支持的。一方面可以向幼儿明确地表示“反感”和不喜欢,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剥夺物质和游戏的惩罚。让幼儿深刻的意识到说谎的错误。然而,一旦发现幼儿的诚实行为,便要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表扬,或者物质奖励,来强化幼儿的诚实行为,同时反思自己的说谎行为。
(七)家园共育
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如果仅仅靠老师或者家长一方面的教育是不行的。必须要教师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家庭背景等,并结合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进行分析,只有老师和家长双方都了解了幼儿,才能配合好,用科学的方式去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第二版,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