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作者】 蒋 惠
【机构】 四川省屏山县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持续加快,教育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变革与创新。在“学为中心”的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启发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让学生在持续的启发中不断思考,最后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通过借助启发性演示丰富学习感知;设计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运用启发性事件引导学习反思;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策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高效教学
时代在变化与发展,也就预示着教育教学方法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往的教学手段不再适应现阶段社会的发展需求,基于此,教师在利用教学方法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更加有效且科学的手段。就高中生物学科来说,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促进生物教学成效的提升,使学生充分了解与学习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
一、借助启发性演示,丰富学习感知
(一)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启发性演示
高中生物中涵盖许多抽象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如果只是让教师教学,并不能够全面的阐述,学生在理解时也会产生大量的障碍。伴随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学已经变成教学改革的需要,把多媒体技术和学科教学高度结合。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可以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的启迪学生,让学生在课上保持专注,实现思维的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在对“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教学时,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展示核酸的立体模型,带领学生总结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随后,提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最后使用幻灯片展示核苷酸链,让学生探讨DNA和RNA分别是多少条核苷酸链组成?并探究一条还是两条链更加稳定。这一方式,结合各个知识点选择对应的启发方式,逐步把抽象的内容更加清楚的表现给学生。
(二)借助现代化手段进行启发性演示
学生正式步入高中过后,生物学习难度显著提升,如果应用传统的方式讲解,仅仅利用黑板表现,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对此,就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位,直接地表现重点知识,让学生通过启发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以此增强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的课堂。目前,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在科目教学中得到应用,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用途,这不但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而且给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的条件。在该背景下,便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让其开拓视野,在持续丰富认知时探究发现新知识,健全认知,让知识结构得到完善。
二、设计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
教师设计启发性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意愿,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唤醒创新意识,所以启发性问题是组织启发式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当先设计好课前提问,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接下来鼓励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讨。随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科学的掌握时间与尺度,不可以耗费过多的课堂时间,防止教学进度延误。最后,在问题难度上要重视科学性。如果问题设计毫无难度,则无法发挥启发与激发学生讨论的作用,也会白白耗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并不能够正确的了解问题的实质,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能够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设计问题时难度必须要注重一定的科学性。
三、运用启发性事件引导学习反思
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其和生活实际的关系极为密切。结合该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着眼于生活热点,将其作为学生的兴趣点,保障在短时间中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通过启发实现提高,实现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起源自生活,然而却又站在生活的肩膀上。学生普遍会关注到现实发生的热点问题,所以,在设计教学时便可以使用学生关心或者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专注度。并在该过程中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想法,更加积极的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该过程中,便可以展现问题的实质,让学生通过兴趣的驱使积极的探索。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进行教学时,引入克隆这一科学热点问题,以此启发学生,让其在话题讨论中对该部分留下深切的印象。首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是否听说过‘克隆’吗?”学生会纷纷表示自己听说过,此时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你是否可以简述自己对于克隆的理解呢能?”面对这一问题,假设让学生自主思考基本上不会有结果,所以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围绕该问题探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样,便可以使用热点问题导入课堂,学生相互交流,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其在已有的基础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还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进步。
四、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生物学科除却逻辑性与复杂性,还具有一定的实验性。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开展中,应当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发挥生物实验的作用,使学生通过生物实验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但由于以往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好奇心逐渐被埋没。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满怀积极性地投入到生物学习,帮助学生提升生物成绩。例如,在《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分子结构无法通过显微镜直接进行观察,且学生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无法透彻与清晰的理解知识点所在。这时,教师可以找一些绘画能力好的学生将细胞大分子结构描绘出来,教师则在一边进行引导与分析。这样的讲解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具有更加深入性与透彻性的了解。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是高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其在自主参与中勤于思考。教师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启发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能力,实现提高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红雷.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50-51.
[2]董菁.基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0,000(011):P.83-84.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高效教学
时代在变化与发展,也就预示着教育教学方法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往的教学手段不再适应现阶段社会的发展需求,基于此,教师在利用教学方法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更加有效且科学的手段。就高中生物学科来说,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促进生物教学成效的提升,使学生充分了解与学习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
一、借助启发性演示,丰富学习感知
(一)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启发性演示
高中生物中涵盖许多抽象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如果只是让教师教学,并不能够全面的阐述,学生在理解时也会产生大量的障碍。伴随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学已经变成教学改革的需要,把多媒体技术和学科教学高度结合。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可以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的启迪学生,让学生在课上保持专注,实现思维的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在对“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教学时,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展示核酸的立体模型,带领学生总结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随后,提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最后使用幻灯片展示核苷酸链,让学生探讨DNA和RNA分别是多少条核苷酸链组成?并探究一条还是两条链更加稳定。这一方式,结合各个知识点选择对应的启发方式,逐步把抽象的内容更加清楚的表现给学生。
(二)借助现代化手段进行启发性演示
学生正式步入高中过后,生物学习难度显著提升,如果应用传统的方式讲解,仅仅利用黑板表现,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对此,就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位,直接地表现重点知识,让学生通过启发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以此增强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的课堂。目前,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在科目教学中得到应用,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用途,这不但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而且给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的条件。在该背景下,便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让其开拓视野,在持续丰富认知时探究发现新知识,健全认知,让知识结构得到完善。
二、设计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
教师设计启发性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意愿,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唤醒创新意识,所以启发性问题是组织启发式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当先设计好课前提问,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接下来鼓励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讨。随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科学的掌握时间与尺度,不可以耗费过多的课堂时间,防止教学进度延误。最后,在问题难度上要重视科学性。如果问题设计毫无难度,则无法发挥启发与激发学生讨论的作用,也会白白耗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并不能够正确的了解问题的实质,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能够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设计问题时难度必须要注重一定的科学性。
三、运用启发性事件引导学习反思
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其和生活实际的关系极为密切。结合该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着眼于生活热点,将其作为学生的兴趣点,保障在短时间中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通过启发实现提高,实现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起源自生活,然而却又站在生活的肩膀上。学生普遍会关注到现实发生的热点问题,所以,在设计教学时便可以使用学生关心或者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专注度。并在该过程中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想法,更加积极的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该过程中,便可以展现问题的实质,让学生通过兴趣的驱使积极的探索。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进行教学时,引入克隆这一科学热点问题,以此启发学生,让其在话题讨论中对该部分留下深切的印象。首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是否听说过‘克隆’吗?”学生会纷纷表示自己听说过,此时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你是否可以简述自己对于克隆的理解呢能?”面对这一问题,假设让学生自主思考基本上不会有结果,所以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围绕该问题探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样,便可以使用热点问题导入课堂,学生相互交流,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其在已有的基础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还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进步。
四、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生物学科除却逻辑性与复杂性,还具有一定的实验性。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开展中,应当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发挥生物实验的作用,使学生通过生物实验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但由于以往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好奇心逐渐被埋没。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满怀积极性地投入到生物学习,帮助学生提升生物成绩。例如,在《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分子结构无法通过显微镜直接进行观察,且学生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无法透彻与清晰的理解知识点所在。这时,教师可以找一些绘画能力好的学生将细胞大分子结构描绘出来,教师则在一边进行引导与分析。这样的讲解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具有更加深入性与透彻性的了解。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是高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其在自主参与中勤于思考。教师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启发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能力,实现提高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红雷.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50-51.
[2]董菁.基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0,000(011):P.83-84.